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女子本弱(28)穷则思变

更新时间:2025-07-07 06:22  浏览量:1

1997年的正月快过完了,那些在外面打工回家过年的人,都又陆陆续续的走了。村里年轻的女人基本都走了,跟秋莲关系最好的蓉芬也出去了,看着别人能出去打工挣钱,自己只能待在家里带孩子,二权也不回来,秋莲感觉自己像个社会边缘人。她每天除了两个孩子,就是埋头干不完的活,没有其他的交集,她有时心里难免会烦躁,却不知道往哪里发泄。

别人都能出去打工挣钱,自己孩子小不能出去,如果二权老不给自己带钱回来,也不能就这样等呀?自己得给自己找个出路。秋莲开始考虑找一个什么事情,既能照顾孩子,也能挣一点钱。

她把自己的想法跟父亲说,父亲虽是农民,但他有经济头脑,他对秋莲说:“我还是觉得人经商是最好的,如果能做个生意,既自由,也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现在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看看能不能做个啥小生意,反正也不能出去,一边带娃,一边做生意。你去街上看一下,看能做个啥?如果看好了,需要钱,我支持你。”

秋莲也不知道能做什么生意,况且,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的。t她左思右想,不知道能做什么?在这穷山沟里,既没有厂矿,也没有来钱的路子。倒是有人去山里挖药,或者捡那些野生菌,但那也只能等到夏天,而且只有那么几个月,捡的人也多。而山里也很危险,那些男人都宁愿去外地打工,也不去山里挖药。更不用说秋莲一个女人了。

刚过完年,地里的活不多,秋莲带着两个孩子去街上考察了几次,街上卖衣服的摊子比较多,卖肉的,两个卖糖果的,两个卖调料的,还有那些杂七杂八的摊子。那年头,农村的场镇没有卖蔬菜的,卖水果的都很少。农村人谁舍得拿钱去买水果来吃?至于蔬菜,家家户户自己种的都吃不完,谁还会上街去买菜来吃呢?

她看了几次,不知道做什么生意好。

那天,她带着俩孩子从街上回来,在村口碰上淑华,淑华看秋莲这都接连几天往街上跑了,便问她是有啥事吗?咋这段时间老往街上跑。

秋莲想起她的女婿在另一个场镇上卖调料,便问她:“大妈,你女婿不是在聚龙场卖调料吗?他的生意咋样啊?”

“还可以,闲时一天不一定,旺季一天有时能挣一百多块钱。”

“啥时候是旺季,啥时候是闲时呢?”秋莲不解地问。

“过年前两个月,十,冬月,腊月这三个月都是旺季,冬天结婚的多,办酒席的人多,买调料的人就多。有些人价都不讲,冬天就好卖。上年嘛就是收粮食和端午节这几个月是旺季,然后就是打谷子和八月十五这一段时间是旺季。”淑华一边想一边回答。

“咋了?你问这个干啥?”淑华看秋莲作思考状。

“大妈,你能帮我问问你女婿,他们在哪里进的货,进货是咋进的不?”秋莲仿佛突然被打了一针鸡血似的

淑华说:“我晓得呀,他们进货是去市里的批发市场进的,咋子进货我就不晓得了。还不是拿着钱去买嘛,我想,跟我们上街买东西一样吧。”“咋的?你想去做生意?你这一个人,带两个娃,哪有时间去做生意哦!二权在打工,他会挣钱回来,你还是把娃带好,挣钱的事情就让男人去挣。”

秋莲苦涩地笑了一下:“我是想去试一下,你看二权跑那么远,想回来都困难。如果家里能做个啥生意,就不用跑那么远了呀,在家里做一点小生意,既把娃照顾了,也把家照顾了,多好!”

“那是,如果家里有个生意做,是不愿意跑外面去,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出门在外,喝一口水都得掏钱买,在家里多好,啥都是自己种的,吃饭啥都不要钱。你如果想做生意,我都支持你,帮你看娃。”淑华慷慨地说。

“但是我不会呀?大妈,我啥都不会,也不知道去哪里进货,进货有些啥名堂在里面?”秋莲幽幽地说。

淑华说:“我去帮你问,你等我问到消息再说。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莫着急啊!”

秋莲感激地点头:“嗯嗯,好好,谢谢淑华大妈。”

过了两天,淑华来找秋莲,告诉她进货去市里面的批发市场,有专门的调料区,想买什么都有,关键是她想做这个生意的话,要先把本场上的摊位落实好,把该做的东西准备好。如果她真想做,等他们哪天去进货时,可以带着她去。她也可以先跟着他们去市里的批发市场看看,了解一下进价,熟悉一下市场。

淑华关心地说:“秋莲,你想法是好的,但是你一个人,怕做起来还是困难。三天赶一次场,你还有两个娃,还有那么多土地,猪和鸡,羊子,这些活你忙得过来吗?”

秋莲说:“大妈,我想过了,如果我要做生意,先试一下,如果生意能挣钱,我叫就不种那么多地了,少种一点地,养两个猪还是不成问题的,羊子也不要我守着,牵出去栓在那里,他爷爷下午帮着挪个地方就行了。我明天再去街上看一下,看能找个摊位不?”

“要得,我女婿和春花都说了,你要想做,他们会带你。”

淑华的大女儿春花结婚前跟秋莲关系也很好,春花的婆家一直做调料生意,如果他们能带一下秋莲,秋莲心里就有底了。

秋莲又去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公婆,希望得到公婆的支持。

公公章永开始不同意,他说:“你一个人带两个娃,好好种地,折腾啥生意?”

婆婆高慧兰这次一反常态,她问了秋莲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怎么做,做什么?秋莲一一告诉她。高慧兰想了想说:“还是可以,不要说,那些出去打工,还不如在家里做个啥生意,既能照顾家,也能挣钱。你做好了就叫老二回来吧,回来一起在家里做生意。就不出去打工了?”

“对啊,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家里生意能做起来,何必背井离乡呢?出去打工,不管哪一样都要拿钱去买。在家里,粮食不用花钱,睡觉也不用租房。还把娃看顾了,多好啊!”秋莲满怀信心地说。

高慧兰说:“做,街上那些人都能做,我们也可以做。你做,我支持你。”得到了婆婆的大力支持,秋莲别提要有多高兴了。公公说,“行,只要你妈答应帮你,我有啥问题?不过,你要想好,这做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能做成,那当然好。做不成,也不要灰心。就是试一下吧。”公公毕竟是男人,他想的周到,怕万一做不成,秋莲会受打击。他提前给秋莲做心里建设。

第二天,秋莲上街在茶馆里找到父亲,父女俩在街上转了几圈,想找一个口岸好一点的摊位。

这场镇上只要能搭摊位,可以随便搭,也不用去申请。

转了几圈下来,好的口岸都被人占了,没有多好的口岸。老爷子看中了街心上一个摊位,但是那里离另一个卖调料的太近了。

秋莲觉得,同样的生意,不能离得太近。她想在下街上街口的位置摆个摊位,她觉得那里是街口,娘家和自己家那边的人上街来的必经之路,这里熟人很多,适合摆摊。

但父亲认为没有街心那里好,那里人来人往更热闹。他说:“你看的街口那个位置也可以,但是街心是人们买东西的主要地方。至于离那个人近,生意嘛各做各,他有他的顾客,你有你的人脉。你跟他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不存在抢他的生意。”

父女俩正争执不下,只听有人叫:“老哥,你在忙啥呀?”

秋莲一回头,看见一个瘦瘦高高的,跟父亲差不多大年龄的人站在那里对着老父亲喊。她认识这个叫杜元和的人,他是父亲在文革时期落难时,结交的朋友。他和父亲有几十年的交情了,是那种很铁的铁哥们。秋莲连忙叫一声:“杜叔叔好!”

父亲听见声音,回头招呼道:“元和,我今天有点事,你先去茶馆,我办完事如果有时间就过来。”

杜元和朝秋莲点点,又朝着秋莲父亲问道:“哥,你忙啥?我找你几圈了,我以为你今天不上街来,问那些老朋友,都说看见你在街上,我就来找你去喝茶”

在铁哥们面前,父亲就实话实说:“我这二女想在街上摆个摊子,我跟她找个摊位,但是感觉这个摊位不好找。”

“哦!二姑娘想做个啥生意?”杜元和看着秋莲问。

秋莲腼腆地笑笑说:“杜叔叔,我也还没有做过,只是想尝试一下看能不能做。我不能出去打工,在家里光靠种土地,也不挣钱。”

“好啊!这想法好!该支持。现在稍微年轻一点的,都往外面跑,觉得外面好挣钱,但是外面挣了钱回来,还是要消费呀?你这想法好。那你想做个啥生意呢?”杜元和赞赏地鼓励着秋莲。

父亲接着说:“我也是这个想法,不想她出去打工,在家里找个事情做,既把娃娃照顾了,也能挣一点生活费。做生意最锻炼人的,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秋莲回答道:“杜叔叔,你帮我参考一下看看,我想做调料生意。你看要得不?”

“调料?就是那些香料吗?”杜元和问。

“是的,就是八角,花椒那些佐料,我问了一下,这些东西也不怕压货。不像卖衣服和鞋子的生意,一旦卖不了,压在那里就没人要,也会压很多钱。这个佐料投掷不大,先少量的进一点来试一试。”

“嗯,还可以,你这想法和眼光还不错,像个做生意的料子。”他想了想又说,“那你这个摊位也不大呀?随便哪里找一个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就可以嘛?”

“可是这个地方不好找啊!我们在街上走了几圈了,看了两个地方,但是总觉得不那么好。”父亲解释道。

杜元和爽快地说:“走,我陪你们俩爷子去找。”

于是,三个人又在街上走了一圈,他们父女俩之前看的两个地方,杜元和也去看了,他也觉得街心那个位置虽好,但是离那个卖调料的摊位太近。做生意,虽说是各做各的。但是,卖石灰的见不得卖石灰面粉的,还是拉开一点距离好些。至于秋莲看的街口上那个位置,杜元和也觉得不理想,他说那里只有上街来的人,和回家的人路过这里,没人停留,不是做生意最理想的位置。找了一圈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秋莲有些泄气了。觉得这个位置太不好找了。

他们三个人一边在街上走,一边四处看,突然杜元和一拍大腿说:“哎呀,哥哥,我们两个咋把这个位置忘了呢?你看,我们天天在这个茶馆里喝茶,这茶馆外面不是个好位置吗?”“走,我去跟他说,就在这里摆,这是个绝佳的位置。”说完他领着秋莲父女俩往茶馆走去。

父亲说:“哎,我也没想到这些可以摆摊,老板会同意不?”父亲有点担心老板不同意在他门口摆摊。

这茶馆位于街西头,正好与另外两个调料摊子呈扇形,那两卖调料的摊子一个在街心正中,一个在街东,而街西这边却没有卖调料的。秋莲如果能在这里摆摊,刚好补上这个缺。

杜元和去跟茶馆老板一交涉,没费什么口舌,老板就答应了。老板不但答应秋莲在他门口摆摊,还给秋莲拿了一张门板,和两根长板凳。

秋莲父亲感激万分,不停地给老板道谢,并问她需要给他交多少费用?

茶馆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女人,胖胖的,姓邱,人们都叫她邱嬢。邱孃能说会道,在这街上是有名的爽快人。她手一挥道:“不用交啥费用,你摆就是了,我不收任何费用。如果你放学的话,你每天下午收摊了,还可以把东西打包了放我楼上去。我绝对不会拿你一颗花椒。”

秋莲没想到,摊位竟然这么容易就解决,而且还可以把东西放在这里,不用自己每场往家里背。有时真的是应了古人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现在摊位找好了,只争去进货了。她联系好春花,叫他们哪天去进货时,带上自己,跟他们一起去进货。

父亲知道秋莲没有钱,他去信用社取了一千块钱交给秋莲,让她拿着作本钱。

现在秋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什么都准备好了,秋莲心里还是隐隐的担忧,自己没有做过生意,去进货会不会顺利,摊子摆起来了,生意能做好吗?

待续。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