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何贞珍:瑕不掩瑜,光彩依旧——评话剧《蒋公的面子》

更新时间:2025-07-07 02:53  浏览量:1

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演出的《蒋公的面子》实际上是反映的是三个文人的各自的面子。该剧通过对三个性格特征鲜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知识分子在面对强权时候的复杂心态、人物的复调性在《蒋公的面子》的人物塑造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图文打卡计划#

人物形象不是单面的,他们有着多层次的呈现。例如:时任道思想进步,洁身自好,追求民主自由和学术独立,在立场上表现出绝不与独裁者同流合污的姿态,而他的弱点就是自己的文人特征,那就是爱书如命,当自己藏书可能永远拿不回来的时候,他终于向独裁者妥协。卞从周是与体制合作的代表,他不鼓励学生游行,撰稿支持国民政府,并与多名国民党官员保持良好的关系。然而卞从周毕竟也是一个文人,因为是知识分子,当他被斥责为谄媚的时候,为了自己的面子,他也表示出了一个不去赴宴的态度。戏里面最有亮点的人物形象,应该算是夏小山,他从政治上承认蒋委员长,对于蒋校长却看不上,但又特别想吃火腿烧豆腐,对美食的执着不亚于对学问,显得可亲又搞笑,可以说整部剧里笑点基本上都是由他负责。

整部戏与其说是蒋公的面子,不如是说民国时期文人的面子,但抛开面子来说,话剧中塑造的人物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独立的人格。我们这个时代缺少独立人格的人物,换了今天来看,如果国家领导人邀请你吃饭,谁要是拿着请帖不去,就会被人腹诽,你看他那显摆样,不就是吃个饭,还假装不去,然而多年以前,还有人真的觉得自己的面子比蒋公的面子还要重要,管他蒋校长还是蒋院长,亦或是蒋委员长。他们所传递出来的思想,不是我为了拉近关系而去吃饭,我是为了我自己的书籍,我自己的学术,我自己最爱的美食,这种思想,恰恰是一种独立人格的体现,蒋公的面子远远没有学术,书籍和美食对我的吸引力来的大。

整部戏的亲切之处在于很有中国特色。第一,民以食为天,每幕戏都离不开吃,令人心领神会。第二,麻将是国粹,故而是回忆部分的重要道具,令人好笑。第三,夏出场和剧终时都唱了昆曲长生殿里李龟年的唱段,曲调苍凉悲壮,令人动容。第四,茶馆里挂着“空袭无常,贵客茶钱先付”、“官方有令,诸位国事莫谈”,令人哭笑不得。第五,杜大诗人《江村》中的两句挂在时家,“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所求的“自去自来”、“相亲相近”又是如此之难,倒不如一只燕或一对鸥,又令人唏嘘。 另一个亲切之处在于借古讽今。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但是掌声最响的时候,都是大家有所思有所想的时候。写历史,故而可以写得淋漓尽致毫不留情,对照现实,亦句句如刺直指人心。

在文革和民国时期切换自如,是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另一个平行时空,架设在舞台的又一侧。但文革时期的三个教授的个性,远远没有民国时期的鲜明。如果说,民国时期的学术自由的多与少的区别,那到了文革时期,学术自由就是有还是没有的问题了。民国时期的文人可以为了一个去不去赴蒋公的宴争论,犹豫了一个下午;到了文革时期,只有对往事的回忆,所有的人物只是单纯的纠结在“火腿烧豆腐”“八仙鲑鱼羹”。我觉的这部分的讨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引出回忆的故事,可以适当的加一些新料,例如这么多年了,那些教授的人生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一味的讨论是否赴宴,反而会让观者产生反感,也会显得乏味。

接着我想说说剧中出现的大量辩论,有些部分确实精彩,体现了人物不同的个性和立场。但哲学方面的交锋,则由是过犹不及,台词是为剧情服务的,这段只要说明对唯物辩证法的不同看法,并在之后稍加呼应即可,不适宜长篇赘述,而且该剧的受众人群,是一些精英人群,我想他们对于唯物辩证法也不陌生,长时间的辩论,会让观众很难仔细去思考对白中的真意,留不下什么印象,反而觉得冗长。

说了这么多,总结为八个字:瑕不掩瑜,光彩依旧。我为有人能写出这样的一部话剧,而深深的钦佩,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需要这样一部不与主流背道而驰而又有思想的话剧,《蒋公的面子》现在这样的风味已是极佳,正如吕效平所说,它是国内一流的戏剧作品。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