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去外地旅游,尽量别联系以前的老同学老朋友?都是过来人的经验
更新时间:2025-07-08 13:05 浏览量:1
退休这五年,我跑过二十多个城市,却渐渐悟出个道理:人过六十去外地旅游,真没必要硬找老同学老朋友。这不是薄情,是看透了三件事。
01
时光冲淡了共同语言
见面只剩尴尬的沉默
年轻那会儿,大家在一个教室读书,在一个厂子干活,或者在一个大院生活,话题多得说不完。可几十年岁月奔流,各自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岔路。您退休后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他可能还在商海沉浮,或者操心着儿女的婚嫁。您关注的是广场舞几点开始、哪家菜场新鲜又便宜;他关心的可能是股市行情、公司项目。生活的轨道早就不相交了。
就像我老同事李叔,去年兴致勃勃去了成都,硬是联系上当年睡上下铺的兄弟。两人兴冲冲约在茶馆。头十分钟,回忆当年谁半夜说梦话、谁打饭总爱插队,笑得前仰后合。可这点陈年趣事翻来覆去嚼过三遍后,茶馆里就只剩下尴尬的啜茶声和窗外嘈杂的人流声。
02
贸然联系
可能给对方平添负担与压力
您一个电话打过去,对方出于几十年前的情谊,很难推辞。结果呢?人家可能得专门请假,或者推掉家里重要安排来接待您。这份热情背后,藏着多少勉强和不便?
王姐一个远嫁南方的老姐妹,突然带着老伴儿到北京旅游,一个电话就打到她这儿。那两天正好王姐的小孙子发烧,女儿女婿都上班,全靠她照顾。可老姐妹开了口,王姐实在抹不开面子,只好把孩子托给邻居照看半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去陪逛故宫。心里惦记着发烧的孙子,又觉得没陪好老姐妹,两边都对不起!
03
一次见面
可能牵出一串"人情债"
中国人最讲究"礼尚往来"。您去了人家的地盘,人家热情招待,请吃饭、陪游玩,甚至安排住宿接送。这份情谊沉甸甸的,您当时心里肯定过意不去。想着下次人家到您这儿来,您得加倍偿还才安心。
可这"下一次"何时到来?人家是否真会来?这份人情债,像个小石头硌在心里,让本该轻松自在的旅行,无端背上了心理包袱,玩都玩不痛快。
与其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硬要去打扰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让双方都陷入或尴尬、或勉强、或失落的境地,不如潇洒一点。让那些美好的记忆,就停留在彼此最青春、最闪亮的时光里,像老酒一样在心底封存、发酵,愈发醇香。
下次背起行囊时,记得把期待留给新风景,把回忆留在老地方。
您怎么看?来评论区和我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