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藏着江南最温柔的模样
更新时间:2025-07-09 20:50 浏览量:1
李守白-海派重彩-《红豆生南国》2012年
晨光初上,薄雾轻浮,桥孔下的水波微动,光影婆娑轻舞。
石桥拱立,看河水静卧如镜,映照出两岸白墙黑瓦的倒影,影影绰绰,仿佛浸透了那江南独有的温柔,无声无息地沁入来客的心扉。
李守白-海派重彩-《水波涟漪》2023年
桥,在江南水乡,如沉稳老者,静卧于流水之上,日复一日,默默承载着时光的步履。桥缝间钻出倔强的青草,石阶边缘散落着零星几粒霉干菜,映着光微微发亮。
桥畔人家,总在门边窗台摆放几盆花草,花蕊轻摇,与水面浮动的波光遥相呼应,成了岁月里温婉的点缀。桥边茶馆里,老人倚桌打盹,手边茶杯雾气氤氲,一张报纸悄然滑落桌下,散开无声的慵懒与闲适。桥下河水无声流淌,缓缓穿过拱洞,载着几片飘零落叶,悠悠远去——桥与人,桥与物,桥与水,早已浑然一体,彼此相濡以沫地活着,是时光中一种不动声色的静默守望。
李守白-海派重彩-《烟雨江南》2023年
河水是江南大地流动的血脉,在石缝与老屋的夹缝间蜿蜒穿行,如一首流动的长诗。偶有船娘轻摇橹桨,船影划过水面,摇碎了水中倒映着的蓝天白云,也摇碎了沿岸人家的墙垣树影。橹声欸乃,一声一声,便成了水乡节奏中天然的逗点。
细雨微落,雨丝斜斜织入水面,激起圈圈细小涟漪,仿佛天青着脸泅开的水墨画稿。岸边石阶上,总有妇人淘米洗菜,水花随木桶起落溅起,水声清亮,伴以细碎言语,倒映在河水里,成了人间烟火最亲切的伴奏。
李守白-海派重彩-《亭台楼阁》2023年
桥西茶馆里,人声渐起,茶香四溢。门楣上悬挂着一只小巧鸟笼,里面小鸟时而轻啭低鸣,时而跳跃扑棱。
窗外河水在微风吹拂下,粼粼波光闪烁不定,轻轻摇曳着茶客们平和的面影。老茶客们每日相会于此,聊些日常琐碎,说些往昔故事,话语温软如水流淌,话语的暖意便也如茶香般悄然浸润开来,弥漫在空气里,与窗外河水一道,无声流淌着。
李守白-海派重彩-《杏红出浅黄》2023年
黄昏渐深,茶馆内点起灯火,灯光摇曳,悄然投射于门外暗沉沉的河水之上。光影微漾,恰如揉碎了的点点星辉洒落水面,浮荡着,似在无声召唤着归人。
这灯火与河水温柔相融,默默抚慰着白日里奔波的疲惫。此时,岸边人家也次第亮起了灯火,灯火点点,在渐深的暮色里倒映于河水之上,随波起伏荡漾。不知何处飘来收音机里评弹婉转的曲调,声声柔媚悠长,如丝如缕缠绕在巷陌之间;这曲声忽而却被桥畔小院中孩子清脆的嬉闹声打断,稚气笑语如银铃般清脆跳跃,撞碎在如水的温柔里,却更添几分生动人间气息。
李守白-海派重彩-《夕阳无限好》2023年
过客伫立桥头,凝望这水乡夜景,目光沉静而悠远。温柔的灯火,温柔的河水,温柔的日常话语,温柔的人间气息……温柔并非宏大戏剧,它不过是生活肌理中深藏的底色,是岁月无声的包浆与摩挲。
李守白-海派重彩-《粉黛绿水》2023年
小桥流水人家,温柔模样就藏在这千百年日日寻常的光景里。
它静默无声,却如流水般深渗入骨,如河面细密涟漪般漾开在人间:那温柔原是大地静好的掌纹,早已印在江南的每块青石、每滴流水与每扇亮着灯的窗棂之上。
艺术家李守白
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当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现为中国民协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华东师大、上海工艺美院客座教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多地举办展会和参展;摘取包括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在内的10多个金奖;被世界多国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 版权说明 ·
守白艺术–李守白
部分效果AI辅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