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71岁陈佩斯携新作归来:从小品王到话剧魂,戏比天大

更新时间:2025-07-11 18:48  浏览量:1

提起陈佩斯,那可是公认的第一代小品之王。单是一个《吃面条》,就足够让观众记好多年。每年逢年过节办晚会,总有人念叨着让他回舞台。

陈佩斯像是天生为喜剧来的,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让他好多年没露面。如今71岁的他带着新作品出来,大伙才明白,他这些年不是隐退,是在踏实琢磨东西。这一回,他的表现让整个娱乐圈都安静了。

陈佩斯从小受父亲陈强影响,特别爱表演,总模仿父亲演戏时的动作表情,就这么慢慢定下了当演员的心思。可长大后,因为父亲演“黑帮”太像,他考文工团、话剧团都没人要。直到八一电影厂招演员,他从内蒙古一路赶去北京报名,才算正式开始拍电影。

在八一厂,他演的第一部喜剧片是《瞧这一家子》。这戏能成,离不开父亲手把手的教,真应了“上阵父子兵”。后来他和父亲一起演电影,用父子间一强一弱的日常,创出了种新的喜剧路子。就这样,陈佩斯成了那会儿的明星,但真正火遍全国,还是靠央视春晚。

1984年,他和朱时茂的《吃面条》因为太接地气,演出前30分钟,领导还在犹豫要不要让它登台。俩人赌上前途坚持演了,没想到这12分钟的节目,让全国观众都记住了那个吃了七碗面条的傻小子,记了好多年。

之后十年,《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这些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一个个都成了经典。观众都说,陈佩斯天生就是演小品的料。

可谁也不能一直顺风顺水,陈佩斯也有起起落落。1998年,他和朱时茂的《王爷与邮差》上了春晚,却因为后台操作失误,现场出了大岔子。这让陈佩斯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这小品可是磨了又磨才弄出来的,结果成了这样,就像刚生的孩子没了似的。

现场出错还只是开头,后来央视没经过允许,就把《王爷与邮差》做成光盘卖。陈佩斯为人正直,哪能忍这个?他和朱时茂一纸诉状把央视告了,法庭上据理力争,最后赢了,法院判赔33万多。这笔钱不多,他就是为了争口气。可赢了官司,却在圈子里难混了。从那以后,央视的门彻底对他关上了。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老搭档也各走各的路,真是“成也央视,败也央视”。

日子最紧巴的时候,他和妻子去河北开荒地,靠卖石榴过日子。那段时间,身体精神都还行,可总觉得少点啥。直到妻子王燕玲拿出家里最后的钱,说啥也要让他重新上台。看着妻子坚定的眼神,陈佩斯决定重操旧业,只不过这次没选大荧幕,而是选了个冷清的行当——话剧。

千禧年前后,话剧挺没落的,可陈佩斯一头扎了进去。他带团队演话剧《托儿》,反串的角色把戏演成了经典。从那以后,《托儿》破了不少纪录,火了15年。当年在台上演的陈佩斯,慢慢变成了台下指导的陈导演。他知道戏不能砸,但机会得给年轻人。于是他手把手教青年演员,甩头弯腰的动作都抠得特别细,严起来的时候,自己都手舞足蹈地示范。

陈佩斯的“较真”在圈里是出了名的。排《戏台》时,为了让演员找准民国戏班的步态,他带着大家去看京剧武生训练;为了确定一件水衣子的蓝色,剧组重做了三次。这些小事观众可能看不出来,可在他眼里,戏比天大,必须认真。2015年《戏台》首演,成了里程碑。这部融了京剧元素的荒诞喜剧,让观众笑着笑着就哭了,看懂了艺术和权力的较劲。有个90后观众连看12场,在豆瓣上说:“原来喜剧能这么有分量。”

到2025年停演,这部剧巡演了350多场,去了70个城市,连加拿大温哥华的海外场都坐满了人。《戏台》的话剧票特别难抢,倪萍想去看,费了好大劲才弄到四张。到了现场才发现,剧场里坐得满满当当,没人提前走。后来陈佩斯把《戏台》搬上大荧幕,也是因为剧场实在装不下那么多想看的人。从2015年到现在,《戏台》演了15年,细节改了无数遍。在话剧中,他是演员、导演、编剧,可把话剧改成电影,还是头一回。

陈佩斯那时候拍戏用的是胶片,现在都用数字技术了。他一门心思要把电影拍好,总往摄像师那儿跑,连道具都借来质感好的真文物。这不是瞎宣传,是他一直以来的认真劲儿。

今年陈佩斯71岁了,对戏台还是那么上心。就像对这部电影的期待,他投了上亿,豁出去了,就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话剧。在片场,他看着拍出来的戏,一边点头一边说“太心酸了”,说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擦了擦眼泪,转头又笑了。这一哭一笑里,说不定是想起了30年前在台上演小品的自己。

今年电影《戏台》官宣,网友发现演员表真是“神仙打架”:黄渤演包子铺伙计,姜武扮军阀,每个角色都带着陈佩斯式的荒诞劲儿。他用十年话剧的功底,给浮躁的电影圈好好上了一课。现在的陈佩斯,早已不是“小品王”能概括的。他的大道文化培养了200多位话剧演员,写的《喜剧表演理论》成了中戏教材,还带着《戏台》三部曲走进高校,在台上讲喜剧的力量,说得头头是道。

搞艺术这事儿,不怕起步晚,就怕不较真。陈佩斯用大半辈子证明:真正的热爱,能让一碗面条成经典,能让荒地长出石榴,更能让戏台从剧场火到银幕。至于将来,这个71岁还在片场擦完眼泪又笑出声的老顽童,大概早就把答案藏进了那句“戏比天大”里。好戏,还在后头呢。

原创作品,禁止抄袭;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