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凌庆成舞台史诗的崇高升华——评《武则天女皇》之戏剧精髓

更新时间:2025-07-12 17:25  浏览量:1

凌庆成舞台史诗的崇高升华

——评《武则天女皇》之戏剧精髓

元山里子

引子

自2017年东京话剧艺术协会扬帆启航,八载春秋,风华正茂。在凌庆成先生的卓越引领下,他身兼编剧、导演与演员之重任,以赤诚之心、非凡才华,编织出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戏剧华章。值此八周年庆典之际,重温重磅经典巨作《武则天女皇》,以恢弘的气势再现一代女皇的传奇人生。此剧不仅是艺术的传承,更是时光的回响,诉说着东京话剧团八年来砥砺前行的辉煌历程。八载耕耘,协会以舞台为卷,书写了无数情感与智慧交织的故事;以灯光为笔,勾勒出人性与文化的深邃光芒。今以此文,致敬凌庆成先生过往岁月的坚守与梦想,祝贺东京话剧艺术协会在艺术之路上再创辉煌,愿未来岁月,星光熠熠,剧韵长存!

序幕:穿越时空的艺术织锦

在戏剧创作的浩瀚长卷中,鲜有作品能如凌庆成先生的《武则天女皇》这般,以恢宏的气魄、深邃的哲思,勾勒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的传奇人生。拜读这部剧本,仿佛步入一座历史与神话交织的殿堂,舞台化作炼金之炉,将人性中的野心、牺牲与超越淬炼成永恒的诗篇。作为一名50后,由于特定的大环境,我们那代人自幼饱受“艺术饥渴”之苦,彼时仅有的几部中国话剧、外国名著及苏联电影,构成了我对艺术的最初记忆。带着这份对艺术的渴求,我走进凌庆成的《武则天女皇》,不仅为其精妙绝伦的戏剧结构所震撼,更为其深邃的文学意蕴与诗意的舞台呈现所折服。

凌庆成,作为旅日华人文化界的翘楚,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创作功力,铸就了一部堪与戏剧巨匠比肩的杰作。在这篇评论中,我将凌庆成的《武则天女皇》与郭沫若先生1958年的《武则天》进行对比,并非为高下之分,本来历史背景不同,单纯对比有不公平之嫌,我只是借此凸显凌庆成作品的独特光辉。郭沫若作为中国戏剧的先驱,立下不朽的文学成就,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郭沫若的剧作受到历史局限性,承载了时代的意识形态,而凌庆成的创作则超越了时间的桎梏,以历史为骨、情感为血、诗意为魂,勾勒出一位既是凡人又近乎神话的武则天。这部剧作通过精妙的戏剧结构、细腻的舞台调度与极具文学性的语言,赋予武则天以鲜活的生命,使其从史书中走上舞台,成为观众心中永不磨灭的传奇。

第一幕:卑微与权力的辩证法

《武则天女皇》的帷幕初启,便以一幕颠覆性的场景攫取了观众的心。在第一幕第二场,尚未加冕的武则天以“才人”之卑微身份登场,手捧托盘,端着一盏莲子羹,小心翼翼地递至王皇后面前。面对王皇后的奢华与傲慢,武氏的出场如同一支静谧的和弦,低调却暗藏张力。这一幕的舞台调度堪称大师手笔,宛如日本能剧的精准克制,武则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丝神态,都在无声中预示着她未来的登临九五、飞龙在天的帝王之象。相较于郭沫若剧中武则天以胜利者姿态震撼登场,凌庆成的这一妙笔无疑更具戏剧张力,为武则天的“草根逆转”埋下婉约而动人的伏笔及刻骨铭心的悬念。

这一开场奠定了全剧的核心张力:卑微与权力的辩证统一。凌庆成笔下的武则天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她既有无尽的野心,又披着谦卑的外衣;她是运筹帷幄的智者,却也流露出凡人的脆弱。舞台提示细腻入微,描绘出一幅视觉对比强烈的画面:王皇后的锦衣华服与武氏的素袍形成鲜明对比,冷峻的大理石地面映衬出武氏处境的岌岌可危与冰冷的待遇。观众置身于昏暗的剧场,仿佛被拉入一张无形的网,内心被悬念与期待所牵引:这位看似卑微的女子,将如何改写帝国的命运?

反观郭沫若的《武则天》,开场则是一场胜利的凯歌。创作于1958年大跃进高潮之际,郭沫若的武则天以革命者的形象霸气登场,背景是四位大臣的讨伐之声,她以无畏的姿态昂首迈入,预示着日后的称帝之路。1960年,此剧正式搬上舞台,正值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彼时的社会氛围却与1958年创作时截然不同,百年未遇的大饥荒及众所周知的原因笼罩全国,郭沫若剧中的胜利基调与现实的凄凉形成隐秘的对比。郭沫若的武则天虽气势恢宏,却因时代的烙印而略显单维,其戏剧张力更多依赖于政治斗争的宏大叙事,情感的细腻度稍显不足。

凌庆成的《武则天女皇》则挣脱了时代的束缚,塑造了一位既具普遍性又独一无二的武则天。通过这一谦卑的开场,凌庆成为武则天的崛起铺设了一条心理与戏剧兼具的弧线。观众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而是被赋予了共谋者的角色,得以窥探武则天内心的隐秘动机。这一幕的调度与台词,如同契诃夫式的伏笔,平静中蕴含着即将爆发的风暴,为后续的剧情逆转埋下引人入胜的种子。

第二幕:命运的编舞

随着剧情推进,凌庆成以希腊悲剧般的精准笔触,编织出一场人物关系的交响乐章,将武则天置于王皇后、萧淑妃与她自身的三角漩涡之中。这一布局如同一盘棋局,每位角色皆是棋子,欲望、嫉妒与野心交织成复杂的博弈。凌庆成的台词,浸润着诗意的节奏与箴言般的智慧,将宫廷斗争升华为对人性的哲思。舞台不再仅仅是权谋的竞技场,而是一面映照人类灵魂的镜子。

在第二幕第四场,武则天与萧淑妃的一场交锋堪称全剧的高光时刻。萧氏的言语如利刃般刻薄,武氏则以克制的机锋应对,每一句台词都如剑术中的刺探与格挡。舞台提示要求灯光的微妙变化——萧氏沐浴在暖琥珀光中,武氏则笼罩于冷蓝色的阴影,凸显二人性格的截然对立。这一场景,令人联想剧作者凌庆成深谙日本俳句,宛如一首凝练的俳句,以最经济的笔墨,勾勒出人物命运的交错与冲突。凌庆成以对戏剧节奏的精准掌控,将这一幕塑造成心理与情感的巅峰对决,观众的心弦被无形拨动,沉浸于角色的命运起伏。

相较之下,郭沫若的《武则天》更注重宏大叙事的推进,其人物关系虽具戏剧性,却更倾向于政治斗争的象征化表达。凌庆成的处理则更为细腻,他通过武则天与王皇后、萧淑妃的动态关系,构建了一种“文学张力”,使观众与剧本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共鸣。武则天的每一次出场,都伴随着观众对她命运的期待与揣测,这种心理共振正是凌庆成剧作的魅力所在。

第三幕:东瀛视域下的文化交融

凌庆成的《武则天女皇》不仅是一部历史剧,更是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身处日本的凌庆成,以资深旅日华人的独特身份,将东瀛的文化底蕴与唐朝的恢宏气象融为一体,赋予剧作一种深邃的“在场感”。日本的京都与奈良,至今保留着唐朝的遗韵,漫步其间,常令人萌生穿越之感。然而,凌庆成并未止步于感官的共鸣,而是以哲学的笔触,将武则天的历史形象与中日文化的交汇融为一体。

在第三幕中,凌庆成通过一场虚构却极具象征意义的场景,展现了武则天作为文化桥梁的深远影响。剧中,武则天在一场与遣唐使的对话中,倾听来自东瀛的使者述说对大唐文化的仰慕,并以睿智的姿态回应,寄语两国文化交融的未来。这一场景以诗意的虚构升华了武则天的形象,使其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文化使者。舞台上,武则天的服饰融入唐风与和风的元素,背景的屏风绘以唐代花鸟与日本浮世绘的交融,灯光则以柔和的金色晕染,营造出一种超越国界的和谐氛围。这一幕,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将中日文化的深层共鸣凝结于舞台之上,令人叹为观止。

这一设计不仅展现了凌庆成对中日文化交融的深刻洞察,更以哲学的视角探讨了文化作为人类共同语言的永恒价值。武则天的形象因此超越了历史的局限,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两国的象征。观众在这一幕中,既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体味到文化的流动,内心被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所触动,中日文化交流,舞台上下曼妙共鸣。

第四幕:人性的回响与永恒的箴言

凌庆成的《武则天女皇》剧本,以其对舞台媒介的深刻洞察,超越了话剧的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将武则天的政治理想与人生抱负化为诗意的语言,镌刻于观众的灵魂深处。在第四幕第十六场的高潮,武则天——这位高踞九五的女皇——卸下帝王的重铠,回归为一介女性的柔情与母亲的慈爱。她轻抚太子李显的头颅,那一瞬的动作如同一滴露珠折射晨光,映照出她深藏于心底的对李唐血脉的眷恋。这一画面,宛如一幅静谧的唐代仕女图,凝结了权力巅峰之上的孤独与温情,触动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弦。

在这一幕中,凌庆成以诗化的台词,将武则天的政治哲学升华为永恒的箴言。她以低沉而坚定的语调对李显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言出自孟子,却在凌氏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如同古琴的余音,悠长而震撼。武则天进一步叮嘱:“恢复李唐之后,须延续朕开创的科举之制,摒弃战乱,广开与周边诸国的经济文化之门。此乃固我华夏江山之千年大计。”这番话语,不仅是政治家对江山的宏伟擘画,更是一位草根出身的智者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洞察。舞台上,灯光渐暗,唯余一束柔光笼罩武则天与李显,此刻,象征着她将理想的火种传递给下一代,宛如星辰之光,穿越历史的漫漫长夜,令我回味无穷。

这一幕的诗意不仅在于语言的凝练,更在于凌庆成对戏剧节奏的精准把控。武则天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皆如书法中的点画,疏密有致,刚柔并济。观众在这一刻,既感受到女皇的威严,又体味到她作为母亲的脆弱,内心被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所牵引。这种情感的共振,正是凌庆成剧作超越史料堆砌、臻于艺术化境的明证。

尾声:剧本的灵魂与舞台的永恒

读罢《武则天女皇》,我深刻领悟到:若电影的精髓在于演员的灵光一现,话剧的灵魂则深植于剧本的字里行间。话剧受限于剧场的物理空间,视觉效果因座位远近而异,然得益于现代音响技术的精进,每一句台词都能平等地响彻剧场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听觉的平等,赋予了剧本无与伦比的力量,使其成为话剧艺术的核心。凌庆成的剧本,如同一部精心雕琢的史诗,每一句台词皆是思想的结晶,每一个场景皆是情感的熔炉。

然而,剧本的卓越并非止于文字。话剧的舞台是一次性的圣殿,每一次演出皆是“一锤定音”的仪式,无可重来。这对演员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声音的质感、情感的张力、天赋的迸发,皆须臻于极致,方能承载剧本的深意。相较于电影可反复拍摄的宽容、择优的从容,话剧演员的表演如履薄冰,每一步皆需精准无误。凌庆成深谙此道,他的台词不仅为演员提供了广阔的诠释空间,更以其文学性的韵律与哲思的深度,激发演员将角色演绎至灵魂深处。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凌庆成不仅是一位剧作家,更是一位导演与演员。他亲手创作《武则天女皇》的剧本,亲自执导其舞台呈现,并饰演剧中关键人物狄仁杰,集三重身份于一身,宛如一位戏剧的炼金术士。他的每一句台词,皆如古琴弦上拨动的音符,意境幽美、史识高绝、韵味隽永,引人入胜。他的导演手法,如同书法中的起承转合,疏密有致,将历史的厚重与诗意的轻灵融为一体。他的表演,则为狄仁杰注入了灵魂,使这一角色成为武则天传奇的完美注脚。

我衷心期盼《武则天女皇》能在日本各地巡演,让中部、关西、甚至北海道的观众得以在剧场中领略这部历史话剧的瑰丽风采,沉浸于其精湛的表演、华美的服饰与深刻的内涵,见证凌庆成在舞台上的风采,体味他如何以一身之力,将剧本、导演与表演融为一体,化作一曲穿越古今的戏剧交响。为中日文化交流留下更多心灵的档案,让这部舞台史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继凌庆成的情感话剧《银婚》、诗歌话剧《鉴真东渡》、都市话剧《情缘》之后,《武则天女皇》无疑是凌庆成创作生涯的又一巅峰。预祝2025年7月东京话剧艺术协会创立八周年庆典公演八部戏剧作品再创辉煌。

2024年6月16日

于津岛听雨楼第一稿

2025年6月23日

于桑名望海厅第二稿

元山里子简介:

中日双语作家,日本服装设计师,1982厦大外文系毕业,分配厦大台湾研究院,1983赴日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语言研究院、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留校文化服装学院,后创业服装贸易公司。

主要作品:著有日语小说《XO酱男与杏仁女》(日本日新出版社);【非虚构东瀛物语三部曲】——《三代东瀛物语》获海外华文家史征文大赛一等奖,《他和我的东瀛物语》获2023年海外华文第二届影视文学奖、参加2023年国际影视文学版权贸易展,《人间幸不幸》(均花城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月光三部曲】——《月寿司》意大利语、英语、日语三语版获参加“2023年罗马世界女性浪漫小说展”,《星星遇见月亮》2024年出版,《月见庵》(今年底预定出版);2024年诗歌《我的太阳》获意⼤利弗朗切斯科•詹⽪特⾥国际诗歌奖(Premio Letterario Internazionale Francesco Giampietri)一等奖和荣誉奖。2025年5月日文小说《月雪路》(东京文艺社出版)。2025年5月长篇小说《他和我的东瀛物语》获海外华文首届世界和平文学奖。现为OCWWA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终身会员,日本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

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中日两个故乡,成为创作的源泉。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