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下册即将出版:中文版的坎坷,与本书的学术性和写作无关
更新时间:2025-07-14 16:03 浏览量:1
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的豆瓣页面
《茶馆》是微观史学家王笛的代表作,共分上下两册。其中上册《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后文称“上册”)的内地版已于2010年出版、2021年再版。
《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后文称“下册”)2022年7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相关简介称,该书通过考察成都的茶馆、大众文化以及公共生活的兴衰起伏,揭示日常生活水面之下的种种博弈,“重新发现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
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202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公布的相关信息显示,《茶馆》下册的简体版将由该社旗下的出版品牌“壹卷YeBook”引进。但后来相关信息显示,《茶馆》下册的出版遇到阻碍,目前稿件需要重新审读,何时能与读者见面则尚不能确定。
近期,新创建的《茶馆》下册豆瓣页面信息显示,《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将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据了解,该书虽未做大规模删节,但考虑出版要求,部分措辞、语法有所调整。同时,《茶馆》下册的标题较港版有所变化,延续了上册的主标题。
王笛《茶馆》下册因“对中国和全球城市史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英文版荣获美国城市史学会2018–2019年度最佳著作奖。王笛在港版《茶馆》下册的中文版序言中,曾提及“本书中文版的出版波折重重”,其间的坎坷在他的出版经验中“属仅见”:
这本专著是我写得最困难的书,在我的全部著述中,本书花的时间最长,付出的精力最多。本书的文献收集和田野调查是在 1997至2003年间完成的,到2017年我把英文版终稿交给康乃尔大学出版社并完成本书的中文版,以及写下这篇序言的最初版本的时候,已经过去整整20年了。我在当时无比轻松地写道,这个 课题“现在终于要画上一个句号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本书中文版的出版波折重重,其间的坎坷在我的出版经验中属仅见。从中文稿完成到修改这篇序言的第三稿,已经四年有余。需要说明,中文版的坎坷,与本书的学术性和写作无关,而与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和时间段有关。
2006年《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完成后,我便将主要精力都投放到了这部书的写作上,而且在2006至2007年度作为美国全国人文中心(NationalHumanitiesCenter) 的研究基金获得者,在那里待了一学年,全部心思都放在本书的写作上。当时想,有整整一年写作的垫底,这个写作计划应该是很顺利的。但是英文版初稿到2013年才完成,修改更是艰苦,花了几乎四年的时间。
然而,所有的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本书英文版出版以后,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美国历史评论》(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中国季刊》(China Quarterly)、《跨学科历史杂志》(Journal of lnterdisciplinary History)、《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评论》(The PRC History Review)、《中国评论》(Tbe China Review)、《历史新书评论》 (History: Reviews of New Books)、《中国研究书评》(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等西方学术期刊发表了书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中国研究书评》发表的长篇专题评述,对本书的学术贡献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更加令人欣慰的是,本书获得美国城市史学会(TheUrban HistoryAssociation)颁发两年一度的“最佳著作奖”(2018-2019),这是继《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洽,1870-1930》 (Street Culture in Chengdu: Public Space, Urban Commoners, and Local Politics,1870-1930)于2005年获颁此奖的15年后,我第二次获赞。颁赞词称:
本书的魅力在于从小的城市空间展示出大的政治变迁,这样,成都茶馆成为了一个微观世界,由此可观察MZ东时代的中国社会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公共生活和经济发展。本书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取向,采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并挖掘各种历史文献,包括报纸、日记、个人记录,以及茶馆文化的口述资料,使这个研究非常深入。总之,本书不仅对中国和全球城市史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非西方语境下的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这样的重大问题。
《茶馆》下册简体版已公开的出版信息: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
作者: 王笛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7
大学问•中国城市史研究系列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通过考察20世纪下半叶成都的茶馆,探究大众文化以及公共生活的兴衰起伏,从而透视中国社会半个世纪的剧变。书中,作者将历史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利用档案材料及田野调查,聚焦茶馆业主、顾客、艺人、掏耳匠等底层人物,以白描式的手法勾勒他们在茶馆这一公共空间的喜怒哀乐、命运抉择,从而展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的城市生活图景。通过本书,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城市的发展及其逻辑,还可以从这些细节背后,重新触摸一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理解当代中国的转型与变迁。
- 作者简介 -
王笛,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席教授。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学术代表作有《茶馆》《袍哥》等,历史非虚构作品有《中国记事(1912—1928)》《消失的古城》等。其作品荣获美国城市史学会(UHA)“最佳著作奖”、《亚洲周刊》“2022全球华人十大好书”、单向街书店文学奖、首届吕梁文学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