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83岁的老戏骨高明!儿子不在了,儿媳成了他晚年的依靠

更新时间:2025-07-13 07:01  浏览量:1

春末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83岁的高明指间。老人摩挲着相框里儿子高亮的笑脸,指腹划过照片边缘泛起的毛边——这是儿子离世五个月来,他每天都会做的事。客厅里传来儿媳切水果的声响,清脆的刀刃碰撞声里,藏着这个家庭在骤雨过后,小心翼翼重新拼凑的日常。

银幕外的"倔脾气"父亲

高明的名字,总与银幕上那些硬朗的干部形象绑定。《孔繁森》里在零下30度雪原中踉跄的地委书记,《誓言无声》里眼神锐利的情报专家,他用半生塑造的角色,都带着一股"认死理"的执拗。这股执拗,早在他17岁进昆明军区话剧团时就扎了根。

那时话剧团有铁律:学员不得恋爱。他偏和同团的段瑞芬看对了眼,两人躲在道具仓库里交换手抄的诗,趁排练间隙在后台角落说上三两句悄悄话。直到三年后两人都升为正式演员,才敢手牵手走在军区大院的梧桐树下。"他这辈子没服过软,除了对我和孩子。"段瑞芬后来总这样跟人说。

这种"不服软"也刻进了对儿子的教养里。高亮小时候看父亲在舞台上谢幕,台下掌声雷动,便攥着拳头说"要比爸爸还厉害"。高明听了没笑,只蹲下来捏捏儿子的脸:"厉害不是比谁站得高,是站稳了不晃。"

绕不开的"星二代"与走不通的路

高亮没辜负父亲的期待。高考那年,他以远超录取线的成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专业课排名第一。入学那天,高明送他到校门,没提自己在圈里的人脉,只塞了本《演员的自我修养》:"路自己走,摔了疼了,回家有饭。"

可现实比剧本骨感。

高亮长相清秀却少了父亲的棱角,在俊男扎堆的影视圈,接到的角色多是"邻家弟弟""文弱书生"这类配角。他从不向父亲开口要资源,没戏拍时就蹲在片场看别人演戏,笔记记了厚厚五本。"我爸是一步一步从话剧舞台磨出来的,我不能走捷径。"他跟朋友喝酒时总这么说。

32岁那年,高亮决定转做导演。他拉着团队拍低成本喜剧,熬了三个通宵改剧本,开机时把所有积蓄都投了进去。可电影上映后票房惨淡,不仅没回本,还欠了两百多万。那天他攥着结算单站在父亲家门口,迟迟不敢敲门——他知道父亲拍戏有多拼,《孔繁森》拍摄时父亲在零下30度的外景地晕倒,醒来第一件事是问"镜头没穿帮吧",那些钱是父亲一场场戏攒下的血汗钱。

门开时,高明看着儿子通红的眼,没骂也没问,只往他手里塞了杯热牛奶:"钱能还清,心气不能倒。"后来高明推了三个商演,接了部戏份不多但片酬高的剧,一点点帮儿子填了窟窿。高亮在日记里写:"爸没说一句重话,可我知道,他比骂我还让我难受。"

未完成的按摩与戛然而止的人生

高亮重新振作后,把更多精力放在家庭上。他娶了相恋多年的女友,女儿出生那天,他抱着襁褓里的小家伙给高明打电话,声音抖得厉害:"爸,我懂您当年的心情了。"

可命运的剧本总爱写意外。高亮

为了筹备新剧,连续半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经常在片场突然头晕,他总说"没事,年轻扛得住",连妻子递过来的体检单都压在抽屉底。直到那天在剪辑室突然栽倒,被救护车拉走时,他口袋里还揣着给父亲买的护腰——高明腰椎不好,他前几天刚学会一套按摩手法,正想周末回家试试。

抢救室外的11天,成了高明这辈子最漫长的日子。老人每天凌晨就守在医院走廊,段瑞芬劝他回去休息,他只摆摆手:"我儿子能感觉到我在这儿。"可当医生摘下口罩说"对不起"时,这个在镜头前演了无数次生离死别的老演员,突然像被抽走了骨头,瘫坐在地上。

整理儿子遗物时,高明点开了高亮的朋友圈。最后一条停留在出事前三天:"爸说腰疼得厉害,今天给他按了半小时,老头儿嘴上不说,嘴角偷偷翘着呢。"配图是高明趴在沙发上的背影,高亮的手正按在父亲腰上。老人盯着那张照片,突然捂住脸,83岁的喉咙里发出像被砂纸磨过的呜咽。

厨房里的烟火与无声的守望

高亮走后,家里的时钟像被拨慢了。高明不再看自己的老片子,段瑞芬的血压时高时低,两人常常对着餐桌发呆,直到儿媳端着热汤进来:"爸,妈,尝尝今天的玉米排骨汤,亮亮以前最爱喝这个。"

儿媳没提过"改嫁",也没抱怨过生活的难。她把女儿送到寄宿学校,每天下班就往公婆家跑,帮着打扫卫生、买药、陪段瑞芬去公园散步。有次高明半夜咳得厉害,她披件衣服就从隔壁楼赶过来,找药、倒水、拍背,忙到天快亮才在沙发上蜷了会儿。

"您二老好好的,亮亮才放心。"她总这么说。可高明知道,这个年轻的女人心里有多苦——她藏起了丈夫的遗像,却在整理衣柜时,对着那件没来得及穿的情侣衫掉眼泪;她笑着说"孩子成绩好",转身却在家长群里偷偷抹泪。

初夏的一个傍晚,儿媳扶着高明在小区散步,遇见老邻居问"这是你闺女?"老人停下脚步,拍拍儿媳的手:"是我闺女,比亲闺女还亲。"夕阳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段瑞芬看着儿媳挽着丈夫的胳膊,突然想起年轻时,自己也是这样,陪着高明走过话剧团那条长满梧桐的路。

日子还在继续。高明偶尔会翻开高亮的导演笔记,里面夹着张纸条,是儿子写的:"爸,等我拍出好片子,咱爷俩一起上台谢幕。"老人对着纸条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未说出口的思念,也盛着那份在风雨里,被亲情重新焐热的希望。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