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六安往事(26)升平茶馆见众生

更新时间:2025-07-15 17:07  浏览量:1

升平茶馆见众生

文 / 姚俊

升平茶馆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六安著名的茶馆,老板叫李崇元,它位于六安老城的西门外,这个茶楼除了喝茶以外,同时还兼营餐馆和书场。

当时升平茶馆总共有三层,其中一层是普通茶馆,客人主要是平民和小商人,二、三楼为单间雅座,接待达官贵人,内部陈设有紫檀木躺椅、八仙桌,还有很多古玩字画,环境布置奢华雅致。整个茶楼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在这里,你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人,你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

升平茶馆

六安是著名的产茶区,六安人很早就有喝茶的习惯,因此六安城里有很多茶馆,人们到茶馆去,无非就是这么几个目的,一是喝茶聊天,吃一些点心,打发打发时间;二是处理民事纠纷,过去,如果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矛盾,会请德高望重的人,或者请混世把头,大家一起到茶馆来调解纠纷,所以,当时的茶馆里,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

第三个目的就是商人在这里恰谈生意,过去的茶馆不仅是一个喝茶的地方,更是个重要的交际场所。

第四个目的就是到茶馆这里来看戏、听大鼓书,这项活动非常受欢迎。当时,六安稍微大一点的茶馆,都有民间艺人说唱“六安大鼓书”,这些艺人很多都是盲人,客人们一边喝茶一边听书,通常是大鼓书讲到最精彩的时候停下来,然后由书童拿着盘子,找客人要一点赏钱。

后来茶馆停办了以后,这些艺人为了生存,就专门另找地方开场子说大鼓书,七十年代,潘家拐子那里有个两层木楼,一楼就是唱大鼓书的。

说书人

过去,茶楼里会提供很多小吃,作为佐茶的食物,类似今天的下酒菜。除了瓜子、花生以外,还有麻饼、羊角酥、炸果子、花生糖,其中,最受欢迎是包子、糍糕、糖油香这些点心。

六安包子不大,皮薄馅多,也可以油炸,非常适合作为佐茶的“点心”,这一点跟其他地方的包子不一样,比如天津包子、扬州包子,这些包子面皮很厚,主要是作为主食。

过去六安人是不吃早餐的,绝大部分人家都是一天只吃两顿饭,所以,六安包子早期并不是作为早餐食物,而是作为充饥的点心,包子在六安一直叫做“点心”,就是这个原因。

大井拐包子

当时,六安城里大一点的茶馆都是自己做点心,小一点的茶馆,由城里几家点心铺,挎着篮子上门售卖,在茶馆卖的小吃当中,肉包子是最受欢迎的茶食之一。

过去六安城里有几家包子铺,他们各自经营,各有所长,到了五十年代中期,个体经济进行合作化改造,于是这几家包子铺组合在一起,在大井拐成立了一个国营食品店,后来这几家包子铺的师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终成就了六安著名的小吃——大井拐包子。

老大井拐包子店

升平茶馆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曾经做过共产党革命活动的联络点,著名红色诗人蒋光慈,多次在这里与革命人士秘密会谈,或在这里邀三五好友指点江山。

蒋光慈1901年出生在金寨县白塔畈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 、文学家,1926年出版的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习仲勋、陶铸、胡耀邦等都深受这部作品的影响。

蒋光慈

抗战期间,1938年2月,民国安徽省政府迁入六安,大批军政要员随之来到六安,他们经常出入茶馆、饭店,此时的升平茶馆,繁华热闹达到了顶峰。

当时六安城关里的饭店,有佛照楼、海同春、宏盛园、大不同、四海升平楼、得月楼等等,家家都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一个小小的县城一下来了几千人,而且他们的消费能力都很强,所以,当时整个六安城关都非常热闹,各种生意都很好做。

2015年左右,升平茶馆被拆除,这是六安城里最后一个被拆除的老茶馆,这个代表着市井文化的场所,随着城市的发展,一同消失在了历史的场合之中。

升平茶馆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在此表示感谢。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