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看看杨少华的葬礼,再看看常宝华与马三立的葬礼,差距一目了然!

更新时间:2025-07-18 19:05  浏览量:1

[浮云]杨少华老爷子离世已经一周多了,按理来讲头七已过,一切都应该归于平静,但网上的喧嚣好像还没有放过杨家人。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杨少华的葬礼实在有太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反观常宝华和马三立,差距一下就出来了。

三人的葬礼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当喧嚣盖过悼念、当流量冲垮体面,我们送别的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出用流量堆积起来的闹剧?杨少华先生的离世,实在是太热闹了,也实在是太冷清了,热闹的是一出出的闹剧,冷清的是一个个的人心。

殡仪馆门外劳斯莱斯排着队,仿佛一场车展,灵堂之内孝子杨议哭到昏厥,被人七手八脚地抬了出去,旁边还有人边哭边稳稳地举着手机录像,这场景与其说是送别,不如说是早早排练好的,这么多摄像头对着“演员们”,那叫一个专业。

只是戏不能一个人唱,但是主角却少了几位,杨议在台上声泪俱下,感谢相声界“常、马、侯”三大家族的提携,可台下三大家族无一人到场,连个花圈的影子都没有,这声感谢宛如一个笑话。

台下这些人中有钢丝表演、花臂大哥、红裙大姐,各路“牛鬼蛇神”齐聚一堂,把庄重的悼念搅合成了完全不同的景象,据说现场甚至还被要求鼓掌,咱就说这还能叫送别仪式吗?这不就是在演一出“孝心”的戏吗?

九十多岁高龄,本该是儿孙绕膝、安享天年的年纪,他却被推着轮椅在烈日下为商家剪彩,在直播镜头前,费力地咀嚼着廉价的淀粉肠为子女带货,那些密密麻麻的带货视频,在他走后被子女火速清空。

如此迅速的删除,仿佛想抹去一段靠老父亲“发挥余热”的岁月,一个靠手艺吃饭的草根艺人,没能体面地老去,最后也没能体面地告别,他的葬礼将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并非所有告别,都如此喧嚣,6年前常宝华先生走的时候就很安静,没有豪车堵门、没有网红蹭热度、更没有匪夷所思的表演,来送行的,是姜昆、石富宽、侯耀华、师胜杰,一张张相声界熟悉的面孔,他们安静地排队、鞠躬,眼里的悲伤是真切的。

整个过程肃穆而体面,每个人都在用行动向这位前辈致以最后的敬意,这份安静源于他一生的清白,常先生的晚年,过得清清静静,他没卷入过家族纷争,更没被直播带货的浑水沾湿衣角。

他把所有精力都留给了艺术,走后还被追授“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这是行业对他最大的认可,圈内人提起他都得竖个大拇指,他的孙子常远也老老实实地在演员这条路上耕耘,走得正而且行得端。

常宝华出身曲艺世家,是根正苗红,一生顺遂,他的一生也是平平稳稳的度过,他守住了艺术家的本分,也因此收获了尊重,他的葬礼告诉我们,真正的排场不在于来了多少豪车,而在于来了多少颗真心。

如果说常宝华的体面是“守”出来的,那马三立的境界就是“修”出来的,2003年,马三立先生的葬礼安静到几乎没有半点声响,没有追悼会,没有媒体的长枪短炮,甚至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仪式。

告别被安排在一座有400年历史的清真寺里,家人和少数朋友,用最简单、最纯粹的方式,送他最后一程,他生前自己就立好了墓碑,不求奢华,坦然面对生死,这位把一辈子活成相声,又把相声揉进生活的大师,他的幽默早已超越了舞台。

马三立把他的技艺刻进了天津乃至全中国人的骨子里,对他而言,最好的悼念不是一场隆重的仪式,而是当人们聊起他时,会心一笑,道一声“嗨,这老头儿!”他不需要用一场葬礼来证明自己,因为他的作品、他的为人,早已为他立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告别是一种超越了名利的境界,只有这种丧礼才彰显了真正的艺人风范,俗话说真正的死亡是别人都忘记了,而真正的艺术是忘不掉的,很多外在的华丽都是在为了填补他本身的空虚。

完全不同的人生

三场葬礼,三种人生,我们很难用一个“坏”字,去简单评判杨少华的儿子们,杨老先生出身底层一生坎坷,是真正的草根艺人,这份对生存的焦虑、对贫穷的恐惧,或许早已刻进了整个家庭的骨血里。

在流量能轻易变现的今天,让老父亲“发挥余热”,在他们眼中或许是一种现实的“孝顺”,只是这种带着商业化的亲情,最终吞噬了老人的尊严,而常宝华背靠世家,一生走在主流艺术的光环下。

马三立历经风雨却始终保持着内心的通透与淡泊,他们的从容,既有出身的底气更有个人心性的修行,在他们那里,艺术是信仰、是生命本身,而不是可以挂上链接的商品,这三种人生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思考。

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圆满呢?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尘归尘,土归土,喧嚣的,寂静的,终究都会被时间抹平,只是有些人留下的是笑声,有些人留下的,却是一声叹息,你又会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呢?

信息来源: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