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你有边界感吗?
更新时间:2025-07-22 17:25 浏览量:1
中国文化报
“某音乐剧SD代排,120块一位。”这是近期某网络交易平台上出现的一则“商品介绍”,售卖内容为一部热门戏剧演出的SD第一排中间位置。SD全称为“Stage Door”,指戏剧演员演出结束后在专门的通道和观众互动,是流行于当下音乐剧、舞剧等戏剧市场中的一种观演文化。若遇到热门剧目,SD口往往会被观众挤得水泄不通,由此催生了付费代排业务。
从戏剧发展史来看,SD并非新近诞生的文化,本意在于演员与观众围绕戏剧本身的适度互动和沟通。但随着近年来以舞剧、音乐剧为代表的戏剧演出市场的蓬勃发展,SD、分享会等舞台外延的观演关系出现了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的趋势。
有演员因SD时长、态度等问题引发争议;有SD的互动内容从单纯的聊戏剧创作转变为录制祝福视频、完成娱乐化任务等带有粉丝福利性质的“营业行为”;有观众在演出结束前就早早离场甚至根本不买票入场,只为抢到SD的前排好位;更有甚者已不满足于剧场门口的近距离互动,将窥探的触角伸向演员私人行程,出现了在机场、高铁站追星的行为,再通过社交媒体在圈层内传播,干扰演员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扰乱公共秩序……种种现象愈发常见,逐渐背离了更好欣赏舞台艺术的初衷。
当今网络时代下,戏剧演员作为公众人物,受人关注无可厚非。但当越界的行为越来越多,演员因不堪其扰而被迫减少与观众的良性互动时,最终受损的恰是每一位真正热爱戏剧的观众。
回到现象本身,催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元的。除了部分不理智观演的观众,部分戏剧制作比起内容为王,反而更依赖于特定的演员及以其为核心的垂直受众;部分演员出于对舆论影响、粉丝运营等因素的考量,在直面越界行为时态度暧昧不明;部分新兴的演出运营主体管理经验不足,在处理演出运营、场地规划、观众服务等具体问题时存在管理滞后的情况……破局之道,还有待戏剧演出市场各个环节的合力探索。
舞台是演员与观众同频共振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之外,艺术创作者也要有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存空间。演员以血肉之躯点燃角色灵魂,观众报以真正的掌声与精神的共鸣,才是观演关系的本真内核。舞台之外,几句真诚的鼓励或针对演出本身的见解交流,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本是温馨的余韵。然而,这一切成立的前提是观演双方都要真正地热爱舞台艺术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