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今天的“小梅花”,培养明天的“大梅花”
更新时间:2025-07-23 22:29 浏览量:1
在第29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专业组活动举办期间,由中国剧协、安庆市政府主办,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安徽省剧协、安庆市委宣传部、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安庆市文联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戏剧小梅花人才培养与发展研讨会在安徽安庆召开。研讨会围绕“从‘小梅花’到‘大梅花’——中国戏剧家协会戏曲表演人才培养之路”这一主题展开,戏曲界专家学者、从业者以及各省剧协负责人等探讨了戏曲人才培养的现状、经验与未来方向。
“小梅花”的初心是培养表演艺术人才
“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自1997年创办以来,历经二十多年积累,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中国戏曲艺术的品牌活动,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培养了大量后备人才。
中国剧协原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光作为小梅花活动的创办者之一,对其初心与发展深有感悟。他说:“‘小梅花’活动的初衷就是培养表演艺术人才,如今一批批‘小梅花’成长为‘大梅花’,走到戏曲舞台的中间位置,成为了剧团的‘台柱子’。”
在“小梅花”的舞台上,无数戏曲幼苗崭露头角。12岁参加第一届“小梅花”、后来获得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广州粤剧院一级演员吴非凡感慨万千:“‘小梅花’是一个让孩子们在懵懂中感受戏曲传承、在训练与舞台中成长的平台。当时茅威涛老师给我颁奖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从“小梅花”成长为“大梅花”,吴非凡如今不仅活跃在舞台上,更投身于“小梅花”的培育工作近10年,“培育戏曲市场,培养戏曲人才,让更多人关注中国戏曲和地方剧种”。
山西省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一级演员梁静,2002年凭借《火凤凰》获第六届“小梅花”,今年又摘得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蒲剧界首位80后“大梅花”。梁静将自己的成长总结为“热爱、苦练、坚持、感恩、责任”,“从演好角色到守好文脉,这份责任让我每一次登台,都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谈及自己的“梅花”之路,梁静说道:“由于戏曲表演的特殊性,演员的基本功必须在少儿时期练就,‘小梅花’活动调动了艺校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一大批优秀的小演员脱颖而出,为培养‘大梅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14岁到35岁获得梅花奖,中间20年的时间,我领衔主演了大大小小的剧目20余出。”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二级演员尹春媛在2004年以《白蛇传·盗仙草》获得了第八届“小梅花”,今年同样成为梅花奖得主。尹春媛强调在成长过程中实践与再学习的重要性,工作后,她又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深造。“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的4年,使我在艺术鉴赏力、专业能力和理论方面都有质的提升。重返剧团工作后,我将所学付诸实践,参加了一场又一场比赛,正是这些历练奠定了我冲击‘大梅花’的基础。”尹春媛说。
三位艺术家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小梅花”活动的初心。陕西剧协组联部主任雷琳静感慨颇深:“因为有了‘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和省内的‘小梅花’比赛,陕西戏曲持续得到新的人才接力,‘小梅花’活动在陕西起到了守根、护脉、固本的重要作用。”
为明天的“大梅花”铺就绽放的道路
研讨会上“如何更好地培养戏曲艺术人才,让更多的‘小梅花’成长为‘大梅花’”成为焦点议题,与会者纷纷建言献策、分享经验。
戏曲人才的成长,离不开老一辈艺术家的悉心培育。“今天的‘小梅花’就是明天的‘大梅花’。”83岁高龄的上海昆剧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梁谷音依然活跃在教学一线。她坦言:“现在我的重点是为培养‘小梅花’‘大梅花’贡献自己的力量,而非自己再去争奖。”同时她还寄语后辈:“戏曲人生要耐得住艰苦、寂寞,要有攀登的精神和苦守的决心。”
“今日之‘小梅花’,恰如戏曲艺术传承链上的新生节点,他们的成长历程将直接影响未来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格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静在观看第29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专业组展演后,指出当前戏曲表演艺术在传承上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结构性特征:“武戏纷呈而文戏式微;好苗频出而行当失衡;参赛剧目多以经典折子戏为主,新编戏、现代戏占比偏少。”刘静表示:“‘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专业组展演,不仅是舞台上的竞技,更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戏曲艺术的传承现状与发展趋势。未来,可从教育体系优化、行当均衡培养、创新剧目孵化等多维度入手,推动戏曲艺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构建戏曲传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戏曲教育的创新同样不可或缺。吴非凡提议可以建立各省小梅花戏曲人才基地,“通过基地系统开展培养工作,联动各地资源培育人才,为地方戏曲发展提供渠道与平台,从而更好地传承和扩大戏曲文化的影响力”。湖南剧协副主席、秘书长李鸿飚介绍,湖南通过“戏曲名家进校园”“少儿戏曲选拔展演”等活动,让更多的师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湖南地方戏曲,使培育“小梅花”的土壤更肥沃。
从2021年新疆实现“小梅花”零的突破,到2025年创下新疆单届入围“小梅花”专业组的个人组终审资格人数的新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剧协副秘书长刘梅介绍新疆剧协在文化润疆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实践:“依托专业院校和戏曲院团,筑牢从‘小梅花’到‘大梅花’的培养根基,以专业化和体系化的教育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全区的戏剧后备人才培养网,系统开展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未来还将通过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深化‘小梅花’师资培养、建立‘小梅花’人才跟踪档案、完善传帮带机制等举措,不断探索戏曲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培养具有新疆气质的戏剧表演人才。”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刘冰表示,“小梅花”活动将继续坚持规模与质量并举、项目联动与系统培育结合、人才孵化与全链条跟踪并重、遵循规律与尊重本体统一,努力为戏曲人才铺就从萌芽到绽放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