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麦的典故
更新时间:2025-07-25 11:16 浏览量:1
早年呼和浩特地区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茶客饿了需要补充点吃的。但茶馆是清雅之所,害怕稠油浓烟,因此,只能备点清蒸面饼,小菜则由茶客自带,茶馆帮茶客把带来的肉菜,卷在饼中热一下,用了几张面皮,就收几张面皮的钱。时间久了,连饼中的菜也捎上了,但仍然按面饼的分量计价,“捎卖”就这样诞生了。
因此,正宗“烧麦”是按照面皮的重量计价的,在呼和浩特“二两烧麦撑死汉”,所以,千万不要按饺子的量去点烧麦。
乾隆皇帝有句诗提到了烧麦:“捎卖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
如果,必然要把“烧麦”这东西的来龙去脉问个清楚,因此“捎卖”作为名称的正宗源头是没有问题的。这里的“捎卖”就是现在的“烧麦”。
1937年完成的《绥远通志稿》中有这样的记载:惟室内所售捎卖一中,则为食品中之特色,因茶肆附带卖之。俗语谓'附带'为捎,故称“捎卖”。且归化(呼和浩特)烧麦,自昔驰名远近。外县或外埠亦有仿制以为业者。而风味稍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