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话剧不话剧,电影不电影?《戏台》挨骂:它太作还是我们俗

更新时间:2025-07-26 01:10  浏览量:1

点开《戏台》的评论区,就像撞见两拨人正吵得热闹。

有人说它是年度最佳喜剧,每个镜头都在彰显艺术与权力,打五星时手都在发颤;有人骂它故弄玄虚,话剧不像话剧电影不像电影,看得人直犯困,一星评论里满是看不懂有什么可吹的。

最刺眼的,莫过于那句:觉得不好看?怕是没文化吧。

一部能让陈佩斯甘愿放下话剧舞台、黄渤零片酬加盟的电影,真成了文化筛选器?

倒不如说,这场口碑撕裂里,藏着比懂不懂更深得答案,不是考验观众的文化水平,而是我们对艺术的期待、对苦难的共情,以及对看不懂这件事的包容度。

看不懂=没文化这种论调,说到底是种偷懒的傲慢。

有年轻观众吐槽:京剧唱段占了快半小时,明明是喜剧,搞得跟戏曲纪录片似的。底下立刻有人回怼:连《霸王别姬》都没听过,还好意思说看懂了?

可细想啊,年轻人对京剧的陌生,和中老年人对短视频的隔阂,本质上没什么两样。

就像有人看《戏台》只图一乐,觉得洪大帅改戏的桥段蠢得好笑;有人却盯着侯班主弯腰磕头时后背的褶皱,读出艺术在强权面前的下跪。

这不是懂不懂的事,是我们带了不同的审美尺子。你拿娱乐爽感量它,它确实不够讨好;你拿历史隐喻量它,它每处细节都在发光。

就像《红楼梦》,有人读的是宝黛爱情,有人读的是家族兴衰,难道能说前者没文化?艺术的有趣之处,本就在于千人千面。

《戏台》最特别的地方,恰恰是让很多人不爽的地方,它没彻底丢掉话剧的魂。

你有没有发现,侯班主好几次对着镜头叹气,仿佛在跟台下观众说你看这荒唐事;大嗓儿被推上舞台时,突然对着镜头眨了眨眼。

这种跳出剧情的设计,在话剧里叫间离效果,陈佩斯偏要把它搬进电影。

当下主流电影都在拼命骗你:别走神,你就在故事里。可《戏台》偏不,它像个清醒的旁观者,拍着你肩膀说:别入戏太深,这只是场戏,但戏外的人生,可能更荒唐。

习惯了被剧情包裹的观众,会觉得这种设计尴尬和出戏;但认可这种手法的人,会觉得这是种难得的清醒。

就像看魔术,有人就爱被魔术师骗得团团转,有人却痴迷于看穿背后的手法,没有对错,只是偏好不同。

更别说那些密密麻麻的台词了。军阀张口就是这戏得改,虞姬不能死,戏班班主回嘴祖宗的规矩不能破,句句都像打哑谜。

懂梨园行话的人,能听出挎刀,响堂里的门道;爱琢磨潜台词的人,能品出改戏背后是强权对艺术的碾压;可就想图一乐的人,只会觉得嘴皮子太碎,累得慌。

这就像给南方人端上一碗加了麻酱的豆腐脑,爱吃的觉得香到跺脚,不爱吃的只会皱眉头。

《戏台》的喜剧,从来不是让你捧着肚子笑的。

侯班主给军阀磕头时,腰弯得像张弓,脸上堆着笑,嘴里喊着大帅圣明,可眼睛里全是无奈。这段戏,有人笑得前仰后合,说陈佩斯演活了老狐狸;有人却笑不出来,觉得是小人物的屈辱。

这就是《戏台》最狠的地方,它的笑点都裹着玻璃渣。

洪大帅把《霸王别姬》乱改,你可以当军阀无知的笑话看,也可以想,现实里,多少艺术被权力改得面目全非?金啸天为了保命,把戏班扔给军阀,你可以骂他自私,也可以叹:乱世里,戏比天大终究抵不过活下去。

有人能接住这份笑中带痛,觉得这才是喜剧的高级;有人只想在电影里逃开现实,自然会觉得太沉重。

中老年人看《戏台》,常常会盯着屏幕里的京剧行头发呆。你看那翎子,是真孔雀毛做的,这《夜奔》唱得,有当年马连良的味儿。可对年轻人来说,这些行话和唱腔,跟外星语没区别。

中老年人见过单位里像侯班主一样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老油条,听过长辈讲乱世里讨口饭有多难,他们能从戏班的挣扎里,看到自己或父辈的影子。

可年轻人熟悉的是职场内卷,流量竞争,很难对军阀混战里的戏班生存共情。

就像年轻人觉得京剧唱段太拖沓,不是不懂欣赏,只是他们的娱乐清单里,早就被短视频、弹幕互动、游戏直播占满了。他们习惯了3秒一个笑点的节奏,自然会对《戏台》里慢慢铺梗的方式感到陌生。

这不是谁的错,只是每个时代的人,都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看世界而已。

最后想说,《戏台》最珍贵的,或许不是它有多完美,而是它敢不讨好。

它没为了讨好电影观众,丢掉话剧的魂;没为了讨好年轻人,删掉京剧的韵;没为了讨好娱乐至上的市场,磨平喜剧里的痛。

它就像个固执的戏班班主,守着自己的规矩,在当下的戏台上,唱了出不那么合群的戏。

有人骂,有人夸,有人看得一头雾水,有人看得彻夜难眠,这本身,就是一场精彩的“戏”。

毕竟,能让不同的人吵起来的作品,总比那些看完就忘的更有生命力。就像当年的《大话西游》,刚上映时骂声一片,如今成了经典。

所以,别再纠结看懂没看懂,有文化没文化了。

《戏台》的争议,不过是在提醒我们:艺术从来不是单选题,能容得下不同的声音,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