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老戏骨陈佩斯电影上映,终于找到适合带父母去看的电影了

更新时间:2025-08-01 05:18  浏览量:1

陈佩斯,这位深受大家喜爱的艺术家,凭借电影《戏台》引发热议。他的创作理念是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的?从他的成长经历到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想知道这位传奇演员是如何用初心与时代的碰撞,创造出打动无数观众的作品?接着往下看!

“我的创作理念就是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追求艺术的质的飞跃。”陈佩斯说。

这句话不假。陈佩斯的表演,观众是有目共睹的。他一直在探索,创新,追求艺术的质的飞跃。但前提是,他始终坚守着传统。

1954年,陈佩斯出生于北京。父亲陈强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深受观众喜爱,自幼陈佩斯就对表演产生浓厚兴趣。上山下乡期间,他还特意去文工团当了文艺兵,后又转到地方戏曲学校学习。文革结束后,陈佩斯终于如愿以偿,在1973年获得八一电影厂的演员资格。此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

“戏台”二字,陈佩斯一直铭刻在心。因为这不仅是他新电影的名字,也是他父亲当年搭建的那座小戏台的名字。陈佩斯曾回忆:“我爸从我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搭那个戏台,一直搭到我上高中,那个戏台一共搭了五年。每到周末放假的时候,我就跟我姐一起帮我们老爸搬椅子,搬桌子,搬板凳,搬道具,看他们排练,一边看一边睡着了。”

正因如此,陈佩斯对表演艺术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继承和发扬父亲的艺术精神,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就是陈佩斯的最终目的。

不久前,在一场观影会上,陈佩斯和观众分享了他的创作心得。他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非常多的社会变迁。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初心。还有另外两个字:时代。如何把坚守初心和顺应时代这两件事情平衡好,这是我一直在猜想的问题。”

陈佩斯强调:“社会发展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坚守和改变永远是并行不悖的两件事情。只有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在变化中寻找不变,在变中引导不变,才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观众反馈极其热烈。据统计,电影《戏台》上线仅4天,累计票房2亿元。该片不仅创下了60岁以上导演作品首周票房纪录,还创出了话剧改编电影票房新高。评分9.6分,在国内同类型电影中也创造了新高。

“这部电影真正做到了老少皆宜,百看不厌。”一位观众表示,“我当天下午看完电影,晚上又带着我妈去看,结果我妈第二天又喊我爸一起看,我们一家三口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拉进了剧院,到了里面发现坐在我们旁边的是一家四口,一家五口,一家三口,就这样,大家都是稀里糊涂被拉进来的。”

陈佩斯感受到观众对电影的热爱,也倍感欣慰。他表示:“很多观众都是祖孙三代一同观看的,这说明我们的作品具有普遍的吸引力,能够打动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这也是我们创作的初衷。”

电影版本的《戏台》延续了话剧的荒诞风格,但为了更好地讲述故事,聚焦于人物,更加深入地挖掘主题,对不少细节进行了调整。比如,一开场便是军阀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交代,这在话剧中是没有的。观众可以更快地进入情境,更好地理解小人物的生活与挣扎。

陈佩斯透露,话剧《戏台》自2015年首演至今已演出350余场。“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话剧能这么火?关键还是打动了大家心中最柔软的那个部分。”他说,“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有过一段戏缘,那段时间虽然很苦,但很快乐。我们一边苦一边乐,一边挣扎,一边成长,那段经历也成了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也是观众愿意为电影《戏台》买单的重要原因。

陈佩斯在艺术追求上的坚持和对传统的尊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风范。电影《戏台》不仅仅是一部作品,更是对人生和初心的深刻反思。你怎么看待他的创作理念?有没有让你想起自己心中的那段“戏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别忘了点赞哦!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