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抱住篮球,就像握住百年前她的手

更新时间:2025-08-09 14:49  浏览量:1

话剧九人原创高口碑作品《翻山海》讲述了一百年前,在三山女校校长陆斯年与篮球教练第五青的带领下,一支女子篮球队集结突围的热血故事。这群背景各异的女孩在篮球场上淬炼出坚固的自我、看见真实的彼此,更以热血、诚心和韧性,为女性参与运动开辟出更广阔的青空。

自2024年创排以来,《翻山海》已经走过7座城市,豆瓣评分8.5,并获得多项剧目展演荣誉。

而这部戏的创作灵感,来自一段历史裂隙中的微光——上世纪20年代,由陆礼华创办的两江女校,以“开天辟地”的精神,在巨大的偏见与阻力中组建了中国初代女子篮球队。

镇上头一个读书的姑娘

我出生在上海青浦县。祖上开南货店,镇上顶顶兴旺。可我爸爸是读书人,一心想考武举报国,看不上做生意。我也跟着他,觉得读书好。我们那个小镇闭塞得很,男小囡都不大读书的。我就不服气,我要读。

我姆妈不识字,是绕小脚的。我六岁,她也给我绕。痛啊。我不肯。包了小脚,人家一看就晓得是女的,我只想跟男的一样。大人吓我:“大脚没人要,嫁不到好人家。”我说:“你让我害我好了,这苦头我吃不了。”她讲:“没办法呀,一定要吃苦的呀。”她白天绕,我夜里就跑到外婆家,用剪刀剪掉。她绕三次,我剪三次。最后她斗不过我,镇上十几个小姑娘看我剪,也都学样剪脱了,后来都谢我:“阿姐好,让我们勿缠小脚。”

爹娘生了四个,只活了我跟阿姐两个。姆妈觉得生两个姑娘也没错,爸爸老不开心。他心灰意冷,样样勿做,还抽鸦片,家道败落了。姆妈只好带着两个没出嫁的小姑种田、种豆、种棉花,养一家九口人。我五六岁就懂事了,看姆妈太苦,就安慰她:“姆妈放心,我长大要像男的一样,男人能做的,我也做。”

我从小就听花木兰的故事。六岁就想读书,爸爸本来不许。有桩事体让他转念了:姆妈生病想吃粥,我一清早摸黑去河滩淘米。人小,天又暗,推了河边一只船,哐当跌进河里。命大啊,两只脚勾在木桩上。上头有人打水,桶里捞着我,人都说淹死了。有人讲:“死马当活马医吧。”把我趴在米筐上,呕出水,“哇”一声哭出来了。救活了,有人骂我“白相得作死”,我说:“我是为姆妈淘米呀。”这下爸爸心转了:“这小姑娘倒蛮乖,对娘好。”从此许我六岁女扮男装去读私塾,念四书五经——镇上头一个读书的姑娘。

读书了,我穿长袍马褂,用功。背书比男小囡都快,老师喜欢我。有人笑我“女扮男装”,讲风凉话:“女小囡有啥用场?终归别人家的。”爸爸听了要气,我不管。我有书读,爸爸宝贝我,就够了。

读了三年私塾,字认得了。爸爸思想新,订了上海《申报》,全镇独一份。我八九岁就抢着看图画——孙中山、黄兴,还有女革命家。我都剪下来贴墙上,敬仰啊。孙中山讲女子要读书、男女平等,我佩服。心想长大也要参加革命。

1897年,梁启超在上海《时务报》上发表《倡设女学堂启》

辛亥革命后,离家三里路的白鹤乡办了率英女校。我十二岁吵着要去。一考,私塾底子好,直接插班三年级。读了一年多毕业。又考到县里在明女校(高小),跳级,一年多又毕业。接着考苏州二女师——我顶想做先生。因为在小学常替生病的幼稚园老师代课,小朋友跟我好得不得了。考取了,但没去。我的体育老师看中我:“礼华,去读体育好伐?”介绍我到上海的中国女子体操学校。我就去了。

家里越来越穷,店也关了。我十七岁到上海读书,学费靠姆妈攒的“私房铜钿”、我自己养鸡养羊攒的钱,外公凑一点。姆妈不放心,和爸爸一道送我到上海。

23岁办学校

唉,进学堂不久,顶顶苦的事体来了——我姆妈没了。我灰心啊,书也不想读了。觉得姆妈是为我苦死的。家里办完丧事,我穿身白衣裳回学堂,对王校长讲:“王老师,我不读了。姆妈没了。学费也没了。”校长真好:“不读书总归不对。你孝顺,姆妈对你有指望。书读不起,慢慢来。我免你学费,交点饭钿就好。你帮学堂做点事,毕业就留校教书。”听他话,我留下来了。毕业时他真叫我留校,我心里快活。

五四运动爆发那年,我刚好毕业,便全身心投入其中。参加学生会组织的游行、演讲,跑遍苏州、无锡、杭州,到处宣传爱国思想。有人问我:“小姑娘胆子怎么这么大?”我说:“中国被日本人欺负,要打倒帝国主义!”有一次游行,警察用军棍打伤学生,报上误登我被打死,家里急得派人来找,结果发现我只是头上挨了一棍,没大碍。但这事倒让“陆礼华”这名字出了名。

陆礼华

学生活动让我结识了许多前辈,黄炎培、张謇、马相伯、蔡元培常来演讲,我负责接待。他们讲的无非三件事:爱国、新文化、教育救国。马相伯先生八十多岁,变卖家产办震旦、复旦,他大声疾呼:“革命不能靠五分钟热情,中国要强,得靠教育、实业、体育!”蔡元培先生则说中国文盲太多,必须大兴教育。我想,张謇办实业,蔡元培办教育,我能做什么?我是学体育的,那就办体育吧。

原本只想做个体育老师,可听了马相伯的话,才把体育和救国联系起来。一个人能教多少学生?不如培养师资,一个老师能带一所学校。就这样,1922年,23岁的我决定办女子体育师范学校。

初创时学校只有18名学生,经费捉襟见肘。但很快,各地学生纷纷报考——广东、四川、湖南、东北的都有。两三年间,每年招生超百人。原本只想为江浙培养体育教师,取名「两江」,没想到竟成全国性学校。许多学生和我一样,抱着“女子当自强”的信念而来。还有放足的小脚女生来报考,我起初拒绝,她们质问:“父母给我们缠足,难道连体育也不能学?”后来破例录取了一位放足女生,她后来成为哈尔滨女中体育教师,还带队参加远东运动会。

1923年1月24日,《申报》两江女子体育师范学校招生告示

办学资金是个奇迹。我在五所学校兼课,月入百元,两年半攒了三千元。但初创时18个学生的学费根本不够开支,最窘迫时,我当掉裙子给车夫发工钱,债主上门掀锅剪电。

社会压力更甚。一个女子办校发展这么快,惹来诸多猜疑:“她哪来的钱?”其实校董们只挂名不出资。我不愿乞讨,宁可借贷,渐渐建立了信用。最难的是建校舍。教育部要求体专须自有校舍,许多学校因此倒闭。我抵押地皮建楼,因坚持建在华界,借款艰难。停工一年后,终于在南市建起四层校舍。

1931年,我在江湾另建新校舍,不料一二八事变中毁于战火。战后,我带领师生用旧砖瓦修复教室、添置设施。1932至1937年是两江全盛期,我们以“远东最好体校”闻名。

中国第一支女子篮球队

1925年,我们学校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女子篮球队。在女子体育教育这块,两江女子体育师范学校开创了许多先河。

最初,我们的运动服还是保守的灯笼裤配长袜,后来为了与国际接轨,我让学生穿上翻领白衬衫配大红短裤参加比赛。人家看不惯,穿这个翻领衫、运动衫,说我们“坦胸”,短袖子的衣服叫“露臂”,穿条运动裤,短裤、赤脚、露腿,叫“露大腿”。被人家骂透了,报纸上骂。我说:“这都不怪你们的。你们掌握这个舆论权,报纸的编辑什么的,你们批评啊、骂啊什么的。我不怪你们的。你们那时候的眼光只有这点。你们看得太少。”我觉得中国应该要有一种志气,外国人有的,我们也应该有,他们比我先进,我想要学习。这样将来我好去国际上比赛。

1931年,我决定带队赴日比赛。这是中国第一个女子篮球队出国,国际上的友谊比赛,当时东南亚人家蛮重视的。日本人当时其实侵华形势也蛮严峻的,我们中国对日本人没好感了。同时他们的体育突飞猛进,在奥运会里面有个女的运动员得冠军的。我们中国在奥运会里只有个刘长春去,中国这个国家是根本没有体育的。

这个时候我要和日本比赛,社会上的人看法不一样的:“你毫无准备,国际上毫无地位,你啥地方来的铜钿?你怎么能到日本去?现在日本已经参加奥运会了,我们中国一个人都没有过的成绩。你怎么能去和他们比赛?”我说,不一定的。但人家又说:“你试试看。你不要将来不能见人投进东海!”我那时候很气。中国人怎么这么没志气?难道我们中国人就这么没用?

我自己也有准备的:我的队伍自己日日夜夜带着训练,一年一年,两三年下来,上海所有的比赛我们都参加,最大是参加上海西人青年会的比赛,全是运动员,人么又高又大,年纪也蛮大的,二十七八岁。我们都是年纪轻的学生,人是矮小的,怎么去和她们比呢?被她们一撞就撞倒了。我不相信,我总归要去参加。开头西青会不许我参加。后来我们争取了,争取参加了呢,得了四年锦标。我们全国各地都去比,都是胜利的,我觉得有一点把握可以到日本去。不敢同人家商量,也不敢公开向别人筹经费。放在肚子里,今天积点钞票,明天积点钞票,为了这个篮球队出国。做了一张预算表,一个人要几钿,十几个人要几钿。假如他们不招待我们的人,不和我们比赛,我也不靠你们。我们来游历一趟,考察一趟。总之一句话,不借人家一个铜钿。

1931年,两江女篮赴日比赛

吃苦吗?吃苦的。坐四等舱轮船。到了那边,一个运动员一天加一只鸡蛋。借人家的房子,伙食包在日本人的家庭里。我总归是自己独立,不求人家,打算靠人家是不行的。你们骂我也好,咒我也好,你们望我死在东海里也好,将来一败涂地回来啰,看她怎么有面子啰,让你们去讲好了,我总归做我的事情。所以,我叫他们报纸不登,让我走掉了你们报纸再登。上了船,开出去了,到日本去了,再发表:“两江篮球队出征东京”。登了报纸后,噢哟,教育部来说我们没有经过批准噢,上海教育局也说:“她也没有经过我们教育局的批准。”都来说。但是我老老早早日本都已经到了!在日本,我们面临重重刁难:日方坚持用他们的球、只升日本国旗、只唱日本国歌。我据理力争,最终达成对等协议。我们只有十名队员,人是矮小的。但就是十场比赛中赢了六场,打平一场,只有一场因裁判不公落败。这时日本人才惊呼“震惊三岛”,连皇室都出面宴请。随后我们又应朝鲜邀请前往比赛,取得全胜战绩。

1935年我又带领两江女篮出访南洋多国,获得全胜。两江女子篮球队最后被认为是中国实力最强的女子篮球队。我不是要争这个,是为了提倡女子体育运动,是为了友谊。我们出国呢,终归要争个国家的荣誉,总算争到了。现在那些学生都八九十岁了,总归谈起这件事情:“校长,我们跟着你到日本去,虽然当时是很辛苦,但是到现在也不能忘记那段日子。”对我也是,现在想到也是一阵高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我的两江女子体育师范学校正处在战火前沿。眼睁睁看着多年心血建成的校舍在炮火中化为废墟,游泳池被日军当作马粪坑,那种痛楚至今难忘。停课后,我立即投身抗日救亡,组织上海市各界妇女运动促进会,募集八万多元支援前线。记得那时伤兵医院里,肠子外露的伤员排成长队,我们组织的妇女们日夜赶制绷带、烹煮食物,一千多名成员齐心协力,把温暖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两江女子体育师范学校江湾校区正门

1938年辗转重庆途中,最让我揪心的是那些流亡女学生。十七八岁的姑娘们,原本满怀抗日热情离家参军,却因团体解散而流落街头。她们认出我是两江校长,围着我哭诉:“我们无家可归了。”这促使我在重庆南岸创办分校,收留了五百多名流亡女生。没有经费,我们就照陕北公学做,师生穿草鞋、扛锄头开荒种地。邓颖超大姐曾送来陕北公学的办学资料,却也提醒我:“礼华姐,你是好心,可要吃亏的。”果然,国民党当局认定这是“共产党外围组织”,最终强迫停办。最痛心的是看着那些不肯离校的学生,我们只能组织手工业社让她们勉强维生。

1946年回到上海,迎接我的是更漫长的抗争。江湾校址被六个国民党机关霸占,军官们说:“我们是从日本人手里接的,凭什么还你?”为收回校产,我奔波两年多,上至南京各部委,下至驻军营地,常常白天交涉,夜里就睡在尚未收回的校舍里。有军官竟说:“我们为国立功,住这儿天经地义。”我反问他:“打仗时军事第一,如今和平了,不该教育第一吗?”最终只收回部分校舍,勉强办起两江中学。

1950年那个阴冷的早晨,教育局来人宣布接管学校时,我怎么也想不到,幕后操纵者竟是我曾经的学生。就这样把我赶出来,我变得一无所有。我心血都在这个学堂里。除了学堂,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

1990年,陆礼华在《上海体育史话》(1990年第二期)发表回忆文章

1990年,两江女子体育师范学校部分校友为陆礼华庆祝九十寿辰

作为女性教育者,我深知这个身份带来的双重困境。我的女学生们很多终身未嫁,不是不想,而是在事业与家庭间被迫选择。

记得康同璧、张竹君发起天足会时,我还是个乡下姑娘。后来我也成了她们中的一员,为不缠脚、争女权奔走呼号。可直到现在,女性离婚再婚仍被指指点点,而男人三妻四妾却无人置喙。每想到这些,我就更坚定当初办学的心——要让女孩子通过体育强健体魄,通过教育独立自强。

我的热情燃烧了半世纪,虽然学校没了,但那些穿草鞋垦荒、着短裤打球的女学生,已经用行动证明了新时代女性的模样。

剧情简介

民国十九年,广东,三山女子学校。

校长陆斯年决心组建一支女篮队伍,前来应征的教练竟是她多年前出走的姊妹第五青。她二人寻来了一帮与篮球八竿子打不着的队员:富家千金阮风竹、逃家插班生周苔、乖乖女谢宝花、近视眼苏敏。喔!还要算上一名统管后勤的师傅,洪道衷。

宿命般的重聚,青空下的碰撞,三山女篮就此集结。

演出时间

9月27日(周六)14:30

9月27日(周六)19:30

演出地点

广州大剧院·歌剧厅

演出时长

约130分钟(无中场休息)

(识别二维码选座购票)

票价

¥ 580 / 480 / 380 / 280 / 180 / 80

票版图

*80元价位座位有部分视线遮挡,但不影响观看主要剧情,敬请各位观众朋友对照票版图参考购票

广州站卡司排期

ALLEY-OOP演员阵容孙新雨 饰 陆斯年

舞台剧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

曾出演作品《庭前》《四张机》《活动变人形》《最美的时光》《时光在咖啡箱里旅行》《周六下午两点半的咖啡馆》《嘿,是我》《甄嬛传》《西厢》等。

王小欢 饰 第五青

话剧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曾出演作品《庭前》《春逝》《存在与时间2.0》《降E大调三重奏》《凡人之梦》《平行宇宙爱情演绎法》《结伴关系》《群鬼2.0》等。

周梦男 饰 周苔

话剧、音乐剧演员,毕业于青岛电影学院。

曾出演作品《杀戮》《余生请多指教》《塘鹅》《你好陌生人》《芝加哥》《红磨坊》等。

吕昕蔚 饰 阮风竹

话剧演员,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戏剧影视表演系。

参演作品《暗恋桃花源》《深渊》《孤儿》《疯人说:一个叫虹的木偶》《疯人说:最后一场纵火》《镜花水月》《戏剧性一夜》《放课后》《秘密》等。

孙嘉秀 饰 苏敏

话剧演员,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个人Mini专辑《爱的派对》,演出作品《敦煌奇妙夜》《幸运观众》《绽放》《花的秘密》《小黄鸭历险记》《虚无的十字架》《孤独的美食家》等。

相安琪 饰 谢宝花

青年演员、编剧、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导演作品:《天空囚徒设计所》《一场一个男人都没有的婚礼》;

表演作品:《庭前》《双枰记》《落梅风》《无人生还》《四川好人》《鬼魂奏鸣曲》等。

任怡洁 饰 洪道衷

话剧演员、配音演员。

曾出演作品《围雾迷城》《最后晚餐》(普通话版)《原则》(普通话版)《飞越疯人院》《长翅膀的杜若》《猜不透的她》《夏天与红叶》等。

三山女篮巡回赛广州站,不见不散

话剧九人

话剧九人是一支由北京大学校友创立、拥有丰富创造力与高口碑的青年戏剧团队。自2012年至今,九人已走至成立以来第十三个年头。话剧九人坚持原创剧目的创作、演绎,希望在剧作中照见现实的社会、呈现真诚的思考。

话剧九人已出品、制作的代表作现有《翻山海》《庭前》《对称性破缺》《双枰记》《春逝》《四张机》《原则》(普通话版)等。以上剧目都以高度思辨性的内容、扎实的舞台呈现,收获了稳定的高口碑,陆续斩获华语戏剧盛典最佳小剧场奖、壹戏剧大赏最佳小剧场奖、新京报“最艺术”演出榜十大戏剧之一等业内知名奖项。

坚守原创,锐意创新。话剧九人拥有丰富多元的主创团队,既吸纳了具备丰富舞台经验的专业戏剧人才,亦集结了来自各行各业、拥有多元背景和创新能力的非职业戏剧爱好者。作为戏剧圈的一支「良心出品」团队,话剧九人正建立起独树一帜的影响力。

演出职员名单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