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曲艺节目冬不拉弹唱《故乡》精彩亮相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
更新时间:2025-08-15 09:15 浏览量:1
7月28日至30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由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甘肃省曲艺家协会联合推荐选送的曲艺节目哈萨克族冬不拉弹唱《故乡》精彩亮相,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以浸润着丝路风情的民族韵味与流淌着陇原文脉的深厚底蕴,成为辉映甘肃多民族文艺魅力、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鲜活注脚。
全国盛会:汇聚民族曲艺精华,共谱文化交融新篇
本届展演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内蒙古艺术剧院、内蒙古曲艺家协会、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呼和浩特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曲艺活动和重要品牌活动,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自 1993 年举办首届以来,已成功举办 8 届,受到全国文艺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一致好评。本届展演更是吸引了全国 17 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 400 余名文艺工作者参与,最终从 117 个报送节目中精选出 31 个佳作登台,涵盖好来宝、冬不拉弹唱、乌力格尔、格萨尔说唱、布依族八音坐唱等 25 个曲种,既有对传统艺术的坚守传承,也有对现代题材的创新表达,网络浏览量高达 109 万,成为展现新时代少数民族曲艺蓬勃生机的重要窗口。展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颂扬民族团结”为主线,汇聚专业院团、民间艺人及基层爱好者,涵盖 70 余岁的非遗传承人及90 后、00 后新秀,生动诠释了“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场盛会不仅增进了对少数民族艺术的了解与喜爱,更在交流中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文艺力量,对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意义深远。
《故乡》亮相:冬不拉声里的乡愁与家国,传递陇原深情
在内蒙古艺术剧院音乐厅的舞台上,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民族歌舞团哈萨克族青年曲艺家帕丽达·哈比亚西与搭档们演绎的冬不拉弹唱《故乡》,以古老而富有民族智慧的冬不拉乐器为载体——其音色柔美,能仿泉水、鸟鸣、羊群、马蹄等草原万象,配合“自弹自唱”的自由曲体,将哈萨克族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娓娓道来,瞬间将观众带入“雪山松林映蓝天,翠色草原连毡房”的丝路画卷。“谁不热爱自己的故乡母亲,总在思念让人难以忘怀她”“无论我流浪天涯海角,怀念故乡”,质朴凝练的歌词中蕴含着民族俗语与生活哲思,搭配悠扬的琴声,让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
演员们全身心投入的表演,将陇原儿女对故土的眷恋、对家乡的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哈萨克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通过“思乡”这一人类共通的情感母题,引发跨民族、越地域的情感共鸣。该节目能从全国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既得益于其对哈萨克族传统艺术的精准呈现,更源于作品中蕴含的“热爱家乡、情系家国”的共通情怀,恰是中华民族“家国同构”文化基因的生动体现。
冬不拉弹唱《故乡》
陇原曲艺:多元共生铸瑰宝,扎根大地绽芳华
《故乡》的精彩亮相,生动折射出甘肃曲艺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旺盛生命。作为公认的“西部曲艺重镇”,甘肃因狭长地理与多民族聚居的特质,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说唱艺术瑰宝,既有陇东道情、通渭小曲、凉州贤孝等汉族民间曲艺,也包含冬不拉弹唱、土琵琶弹唱、龙头琴弹唱、河州评弹等少数民族说唱形式,共同构筑起贯通欧亚、衔接中原的“中华说唱走廊”,成为中国曲艺版图上蔚然壮观的文化景观。
近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文联以“出作品、出人才” 为导向,推动曲艺工作者扎根生活、深入人民,创作出大批弘扬陇原多民族特色的曲艺精品。此次《故乡》参演获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及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既是对甘肃少数民族曲艺实力的肯定,更是“以曲培根、以艺铸魂”发展理念的鲜活实践,彰显着甘肃曲艺在传承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的多元共生态势。
同心共筑:以文化为桥,凝聚共同体力量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生动的实践。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为各民族艺术搭建了互鉴平台,而《故乡》的演出,正是甘肃多民族文化与全国各民族文化对话的缩影。
节目中,哈萨克族人民对故乡的热爱,与中华儿女“家国情怀”的文化底色一脉相承;冬不拉弹唱的独特韵律,与其他民族曲种的交流碰撞,展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智慧。从草原的豪迈到江南的温婉,从传统史诗到现代故事,不同民族的艺术在展演中交融共生,让观众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之美,潜移默化地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根植人心。
此次甘肃冬不拉弹唱《故乡》的亮相,既是一次哈萨克族传统曲艺的全国展示,更是一次陇原艺术情感的业界共鸣。它充分印证了,只有坚守各民族曲艺根脉、推动多元曲种交流互鉴,才能让各民族曲艺在中华大地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更加生动、更加持久的文艺力量。
供稿:甘肃省曲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