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两天就上了战场!” 76岁儿子讲述105岁父亲的抗战故事
更新时间:2025-08-27 16:31 浏览量:2
通远门是见证巴渝沧桑的古城墙遗址,斑驳的石砖铭刻着山城的抗战记忆。
8月27日上午,弘扬抗战精神城墙故事会在城墙公园举行,现场以讲述抗战故事、英雄事迹和展出母城抗战遗址图片的形式,带领街坊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弘扬抗战精神城墙故事会现场。
当天的献花仪式上,学生代表为现场抗战老兵家属及烈士遗属代表系上红领巾并敬献鲜花,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
105岁的武恩是亲历抗战的健在老兵之一。1940年,20岁的武恩正在天津求学,为打击日军侵略,他决定投笔从戎,参加了一一五师冀东抗日游击队。
105岁抗战老兵武恩。
“年龄大了,听力有点问题,但表达非常清晰。”76岁的武兵兵向上游新闻记者回忆起他父亲武恩的抗战故事,言语中满是骄傲。“现在还要坚持看新闻,很关心国家大事。”
当时,武恩参军两天就上了战场。因为没有枪,班长给了他两枚手榴弹。战斗打响后,班长爬到他身边教会其投出第一枚手榴弹。
1942年在河北的一次解救群众战役中,武恩向日军冲锋并与一名日军展开肉搏。当日军长枪刺进他胸膛时,他忍痛赶紧开了一枪,击发枪里最后一发子弹将对方击毙。
“胸口的疤痕现在都很明显。”武兵兵说,从小听过最多的故事就是父亲亲历过的抗战故事。武恩后来学会拍照、冲洗胶卷,以相机为“武器”拍摄战斗画面,揭露日军罪行,鼓舞抗战军民士气。
现场节目表演。
活动当天,重庆市曲艺团青年评书演员王启龙以《千秋一剑》为题,用铿锵有力的评书表演再现了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的抗战场景;一级演员、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袁国虎带来的《川军出川》则生动展现了川军将士身着草鞋、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二处处长黎余结合史料,讲述在红岩精神的灯塔下,中共中央南方局如何以智慧与信仰凝聚抗战洪流。
活动最后,学生代表集体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用歌声传递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