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拜师宴太绝了!杨飞飞,茅善玉同框,上海曲艺界半壁江山都来
更新时间:2025-08-26 16:35 浏览量:2
翻到2011年上海衡山宾馆的一组老照片,瞬间被拉回那个热闹又庄重的下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传承人王汝刚收徒,舒悦、潘前卫、陈靓三位徒弟跪地敬茶的画面,至今看仍让人觉得“这才是老上海曲艺传承该有的样子”。更难得的是,沪剧界两位“顶流”杨飞飞和茅善玉同时到场,这场拜师仪式,简直成了上海戏曲曲艺圈的“神仙聚会”。
时间倒回2011年11月8日,那天的衡山宾馆宴会厅里,红灯笼挂得满当当,桌上的白瓷茶杯摆得整整齐齐,连空气里都飘着一股“传承”的郑重劲儿。不少老戏迷提前半个钟头就到了,手里攥着相机,就盼着能拍下各位艺术家同框的画面。毕竟,能让沪剧“杨派”创始人杨飞飞老师亲自到场,再加上上海沪剧院茅善玉院长坐镇,这样的阵容在当时可不多见。
仪式一开始,王汝刚先生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站在台中央,脸上带着欣慰的笑。舒悦、潘前卫、陈靓三个徒弟,规规矩矩地站成一排,手里捧着早就准备好的拜师帖。轮到签帖的时候,舒悦还特意理了理衣襟,一笔一划地写下自己的名字,那认真的模样,惹得台下观众忍不住鼓掌。后来有老观众回忆,当时潘前卫签完字,还偷偷抹了下眼角,估计是激动的——能拜在王汝刚这样的名家门下,对年轻演员来说,可是天大的福气。
最让人难忘的,是杨飞飞老师和绿杨老师的同框。两位老人一见面,就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嘴里说着“好久不见”,眼里满是亲切。杨飞飞老师那天穿了件藏青色的外套,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头特别足。有网友后来在照片下留言:“杨飞飞老师那时候已经快90岁了吧?还能来参加拜师仪式,可见她多看重曲艺传承。”确实,作为沪剧界的泰斗,杨飞飞一辈子都在为戏曲传承奔走,这次来给王汝刚撑场,也是想给年轻演员鼓鼓劲。
茅善玉院长的出现,也让现场多了不少沪剧元素。她那天穿了件浅色的连衣裙,和杨飞飞老师坐在一起,两人时不时低头交流几句,不知道是不是在聊沪剧和独脚戏的融合。有观众注意到,茅善玉院长看徒弟们拜师的时候,眼神特别温柔,仿佛在想“咱们沪剧的传承,也得靠这样的年轻人”。后来还有人说,那天茅善玉院长还跟孙徐春聊了几句,说不定就是在叮嘱他,要多带带年轻演员。
除了这些名家,现场还来了不少“熟面孔”——比如大家熟悉的“老娘舅”,一出现就被观众围了个水泄不通;电影演员何麟穿着休闲装,低调地坐在台下,偶尔还会和身边的叶慧贤老师交流几句;关栋天先生也来了,他站在角落里,专注地看着台上的仪式,时不时点头鼓掌。还有“阿庆”,一到场就跟观众打招呼,还是那副接地气的样子,瞬间拉近了和大家的距离。
仪式结束后,不少网友在论坛里分享自己的感受。有位叫“上海小步”的版主说:“这真是盛事!《快乐三兄弟》认祖归宗,终于有家了!”还有网友“lulu_kuang”留言:“谢谢上传报道,久违了各位好朋友,国庆后的忙碌总算告一段落,看到这样的拜师仪式,心里特别暖。”最有意思的是“chen9001”版主,他特别认真地指出:“第一张照片里,‘独脚戏’被错打成‘独角戏’了!这可不能错,独脚戏是上海本地的曲种,跟外地的独角戏不一样,这么严肃的场合,可不能出这种低级错误。”后来还有网友补充,说独脚戏的“非遗”牌子挂在“人滑”那边,可见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细节有多重视。
现在再看这场12年前的拜师仪式,依然让人感慨万千。舒悦后来成了沪剧和独脚戏“双栖”演员,不仅把滑稽戏演得风生水起,还没忘沪剧本行,经常在舞台上唱几段杨派唱腔;潘前卫和陈靓也成了独脚戏的中坚力量,经常在剧场里给观众带来欢乐。有老戏迷说:“当年王汝刚收徒的时候,就盼着他们能把独脚戏传下去,现在看来,没让人失望。”
杨飞飞老师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她那天在拜师仪式上的笑容,却永远留在了照片里。茅善玉院长这些年也一直在为沪剧传承努力,培养了不少年轻演员。这场2011年的拜师宴,不只是一场简单的仪式,更是上海戏曲曲艺界传承的缩影——老一辈艺术家以身作则,年轻演员接力传承,才有了今天这些让人念念不忘的经典。
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说不定还能拍到杨飞飞老师和茅善玉院长同框的珍贵照片,说不定还能跟“老娘舅”合个影。现在再翻这些老照片,就像翻开了一本上海曲艺的“回忆录”,里面藏着老一辈的坚守,也藏着年轻人的希望。这样的传承故事,不管过多少年,都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