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发源地打造成为引领地
更新时间:2025-08-28 07:14 浏览量:3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俞艳婷 通讯员 朱 磊
最近,洪合镇社会治理中心市场分中心(洪易方)揭牌启用,市场社区直接搬进专业市场,让素有“中国毛衫名镇”美誉的秀洲区洪合镇有了专业市场现代化治理阵地。洪合毛衫产业76%的矛盾纠纷来自毛衫市场。洪合镇社会治理中心市场分中心(洪易方)的启用,构建起“一队统查、一网联防、一键治理、一式调解、一锤定音、一站兜底”的六位一体治理模式,成为“三治融合+”市场治理的一大典型实践场景。
发源于嘉兴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经验,经过持续深化创新实践,以构建完善韧性治理体系为牵引,如今已从城乡社区治理向街区、楼宇、市场、毗邻区域等场景基层单元治理延伸拓展,形成“三治融合+”实践场景,加速推动嘉兴从“三治融合”的发源地迈向示范地、引领地。
以场景为依托
治理迈向精细化
三张八仙桌,几条长板凳,墙上还装着一台电视机,村民们边看新闻,边聊身边的大小事。在桐乡市河山镇堰头村,以“三治”冠名的茶馆,不仅能喝茶聊天,还能听事议事。村民吴柏林说,之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反映了一个提升道路亮化水平的建议,没想到不到一个月,50多杆景观型路灯就装好了。
许多农村老人都有到茶馆喝茶的爱好,桐乡市结合水乡茶馆地域文化特色,推出了“三治茶馆”新模式,打造“三治融合”理念向新村集聚点、自然村落延伸的具体实践场景,用一杯清茶聚起了民心。
堰头村把村内闲置房屋建设成早茶馆,把“三治积分”作为“茶钱”,村民参与交通安全宣传、隐患排查、建言献策、志愿服务等,就能获得“三治积分”,村里的7个早茶馆成了名副其实的“三治茶馆”。此外,每个早茶馆也有党员干部包联,这里成了村民议事、开展普法活动的好去处。堰头村的村民,还自发商定了“茶馆自治公约”,调动了大家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用一杯茶将“三治融合”理念浸润村民日常。嘉兴桐乡在全国率先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自十多年前起步,到之后“三治融合”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成为全国城乡基层治理的重要理念,嘉兴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并向基层单元治理延伸。
立足发源地的先行优势,嘉兴根据不同场景实际,在原有载体和工具上叠加其他治理方法和应用领域,出台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丰富“三治融合+”实践场景工作指引》,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迈向精准化。一个个“三治融合+”实践场景特点鲜明,推动了“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不断走深走实。
秀洲区高照街道新义村结合企业多、新居民人口数量远超本地居民的特点,打造了“蓝领公寓”,融入“三治融合”理念,实行向村民统一回租,由村集体统一打造,再向周边企业打包出租的“蓝领公寓”标准化运营模式,既解决了300多名新居民的住宿难题,也增加了本地居民的收入,形成基层单元共建共治共融共享的生动样本。
平湖市钟埭街道沈家弄村沈家弄花苑结合其农民集聚小区的特点,以“三治融合”点亮幸福家园,村民共同商议制定“美丽公约”激发自治共管热情,小茶馆成了法治宣传阵地,道德激励引领文明乡风,村民真正成为小区治理的主角。
以问题为导向
治理迈向高效能
面对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课题,嘉兴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跨界融合,系统梳理了小区、街区、楼宇、市场、园区、景区、毗邻7个实践场景,让基层单元治理变得简单、精准、有章可循。
在小区治理场景中,要聚焦新老居民融合难、物业与业主矛盾突出问题;在街区治理场景中,要关注商户经营不规范、消费纠纷多发易发问题;在楼宇治理场景、园区治理场景中,要紧盯企业金融风险隐患大、安全生产隐患多、劳资矛盾突出等问题;在市场治理场景中,要着重关注市场秩序、行业自律机制不规范问题;在景区治理场景中,要聚焦景区游客体验不佳、周边环境管理薄弱问题;在毗邻治理场景中,要关注地区跨域协作机制不健全、管理责任边界模糊等跨域治理难题……围着问题想、跟着分类转、结合特色创,各基层单元把融合贯穿在“三治融合+”实践场景的各个环节,提升了治理实效。
南湖畔的南湖天地构建“三治融合+”街区治理,建立全市首个商圈基层治理联动工作站,创新矛盾化解、联动共建、群防群治的基层治理模式,街区商户和游客也参与志愿活动,有效破解了商圈各类纠纷治理难题,为游客、商家、居民提供了多元化服务。
地处浙沪交界的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构建“三治融合+”毗邻治理,发挥两地村民议事平台作用,每周开展“连心晨会”“板凳夜话”,并成立了全国首个跨省联合执法队,建成浙沪毗邻治理中心、平安边界工作站,破解毗邻区域跨界执法难、协作执法难问题。
桐乡市乌镇景区聚焦破解景区治理中人流密集、业态复杂带来的治理难题,构建“三治融合+”景区治理,持续擦亮“乌镇管家”志愿服务品牌,打造“乌镇管家”线上报事微信小程序,形成部门联动、多网融合、社会参与的景区治理新路径。
海宁市经济开发区则通过组建群防群治队伍,构建“三治融合+”园区治理,建立全省首个人民建议园区直报点,融合基层治理力量,强化法治保障、突出德治引领,助力企业生产发展,实现平安和谐发展。
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嘉兴的“三治融合”犹如一棵参天大树,不断萌发“三治融合+”新实践场景,迸发强劲生命力。“‘三治融合+’不是固定模板,而是基层单元治理解决问题、创新实践的‘样板间’。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是‘三治融合+’的场景创新舞台。”正如嘉兴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所说,嘉兴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探索,始终紧跟时代步伐,持续释放全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