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罗素 :我不愿揭中国人的短,但他们有三个最大的缺点

更新时间:2025-08-28 12:25  浏览量:2

当英国哲学家罗素的钢笔在1921年的北平写下“中国人的三个短板”时,他不会想到,百年后这些文字会成为解剖文明演变的手术刀。

这位曾撕碎爵位文书、在监狱里写《数学原理》的叛逆者,用十个月的中国行走,留下了一串充满矛盾的判断。

1920年深秋的黄浦江码头,罗素扶着邮轮栏杆的手微微发颤。不是因为晕船,而是梁启超信里那句“欧洲病了,东方或许有解药”让他心潮难平。

彼时的欧洲刚从战火中爬起来,议会辩论像闹剧,工厂烟囱里冒的不是进步,是资本家的铜臭味——这让他对“西方文明优越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落地中国后,罗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撕掉“哲学家”的标签。在上海汇中饭店的宴会上,面对满堂学者的恭维,他直摆手:“我是来当学生的。”

接下来的十个月,他成了最较真的“留学生”:跟胡适在胡同里聊白话文改革,看天桥艺人吞剑时比谁都专注,甚至蹲在济南街头,盯着一个路过的乞丐被行人无视的全过程。

三本笔记里,记满了“茶馆吵架时的逻辑”“北平车夫的议价方式”这类在当时学者看来“不入流”的细节。

直到在北大演讲那天,他突然抛出了三个炸雷。

先说“冷漠”。他讲了河南饥荒的见闻:路边饿死的人睁着眼,茶馆里的地主却在为赢了一个铜板拍桌子。

“不是冷血,是苦日子把人逼成了刺猬。”罗素的解释里带着心疼——那时的中国,苛捐杂税比雨点密,灾荒年景比太平岁月多,普通人能保住自家屋檐就谢天谢地,哪还有力气管别人?

就像冬天里挤在一起取暖的人,先顾着自己不冻死,成了无奈的生存法则。

再说“贪婪”。武汉军阀公馆里堆成山的金条,让他想起了英国议会里那些收贿赂的议员。

“不是人种问题,是笼子没关好。”他戳破了窗户纸——当权力能随便换钱,当贪腐没后果,再老实的人也可能变坏。

那时的中国刚推翻帝制,新规矩还没立起来,权力像脱缰的野马,贪婪自然成了附骨之疽。这哪里是中国人的专利?

最后说“胆小”。他见过租界里洋人推搡中国小贩,围观者百十来号,愣是没人敢出声。

可转头又想起元清两代,少数民族统治中原,最后反倒被汉文化“消化”了。“这是熬出来的智慧。”罗素笑了,中国人懂“硬碰硬会粉身碎骨”,所以用时间当武器。

就像老北京的酱菜,得在坛子里腌够年头才入味,这种“胆小”,其实是文明延续的韧性。

这些话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骂他“不懂中国”,也有人悄悄把话记在心里。

金岳霖用他的逻辑重新解读《道德经》,冯友兰拿他的分析方法梳理儒学——罗素播下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长出了新枝。

而他自己,回英国后还在为中国“代言”:庚子赔款争论时,他跳出来说“办教育比盖教堂有用”;抗战爆发后,他联合爱因斯坦怒斥日本侵略。

罗素的三个判断,从来不是给中国人贴标签,而是给特定时代的社会病灶开药方。

所谓的“冷漠”“贪婪”“胆小”,不过是苦难、制度缺失与生存智慧在特定土壤里的生长形态。

百年后的今天,再看这些特质早已变了模样:曾经的“冷漠”成了“理性中的共情”,“贪婪”被装进了“制度的笼子”,“胆小”化作了“隐忍后的爆发”。或许这就是文明的奇妙之处——它从不在指责中枯萎,而在认清自我后蓬勃生长。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