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院,以后还去吗?
更新时间:2025-08-30 06:20 浏览量:1
疫情以前,我非常热衷于农家院,因为我总觉得农家院的老板实在厚道,饭菜质量也过得去。尤其是院子里种的小葱小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现吃现拔,那叫一个新鲜,虽然每天早晨炒的鸡蛋说是土鸡蛋,我也知道是假的,但还是吃的津津有味。觉得农家院的饭菜质量别有风味。
疫情以后没有去过。今年回老家避暑,在朋友的劝说下老伴也想去,终于成行了。第一次去感觉不好,朋友说找的这个农家院不好,价格高,饭菜质量差,住宿环境也不好。
所以建议我到山里某某某村找一个比较好的农家院。听人劝,吃饱饭,我又去了一次。
这个农家院平时每人每天150块钱,节假日180块钱,据说在这里是中等水平,最贵的农家院每人每天200多块钱。
我是星期日中午到的,第一顿饭就来了一个下马威,端上来的饭菜味道还可以,懂行的人说那猪骨头是配送的,牛骨头没有肉不要紧,也是预制的,还有一盘粉肠,明显是早晨剩的。
主食上来让人更大跌眼镜,包子是韭菜和熟猪肉做的馅,很明显熟猪肉是昨天人们吃剩下炖肉弄碎了做的馅。
早晨7点多就从家里出来,12点才吃饭,还真有些饿,不管什么吃饱就好。
休息了会儿,朋友们开始操持玩麻将,我这个人从小就笨,一不会打扑克,二不会玩麻将,一点兴趣爱好都没有,到外边遛太阳直晒,只有和老伴躺在屋里刷手机。
晚饭有一条鱼,是白鲳鱼清蒸,还第一次知道白鲳鱼这么吃,远远的闻着就有一种腥味,我一口没敢夹,吃的人说味道太差了!还好米饭管够,吃一碗米饭,还有一小盘洋葱拌猪耳朵,味道还可以,常来的人说,清蒸白鲳鱼也是预制的。他算了算,六个人一桌成本不到60块钱。
晚上朋友们继续来麻将,我和老伴儿在山路上遛弯儿,上上下下,70来岁的人了不是爬坡就是下坡,半个小时回来,两条腿酸痛。
想看视,电视机有八开纸那么大小,还不如刷手机。老伴先洗澡,这卫生间干湿混合,洗完了澡就不能解手了,不擦干那么大年纪摔个跟头怎么办?
只有到朋友他们来麻将的那屋去厕所。
这地方夜里还是挺凉快的,多少得盖点东西才能睡觉。
第二天早晨,在我想象当中早点是最好的,我最爱吃农家院的烙饼,不错还真有。可其他就差些了!
疫情以前我来蓟县农家院,早点肯定有大饼,玉米饽饽,炒鸡蛋,麻酱蛋,各种小菜,酱豆腐,蒸南瓜,煮玉米,小米稀饭和玉米粥。现在一切一切都省了!
只有大饼,一人够夹一口的炒鸡蛋,咸菜,和在院子里拔的小葱。给人一个寒酸的感觉。
吃完早点,朋友们又开始来麻将,老板娘建议我和老伴儿去不远处的乾隆茶馆。说是离着不远,这是村的一景。
我和老伴想象,到山顶上乾隆茶馆喝茶也不错,花上百十块钱,两个人在那坐一天,中午如果有简餐,干脆不回农家院吃饭了。
想的丰满,实际骨感。刚一出农家院的门问了一个老乡,他说根本就不存在乾隆茶馆,早就倒了。
我和老伴不相信,人家老板娘告诉我们往那边走,就是乾隆茶馆。别管他,一边问一边走。边打听边走!
山道上上下下,除了上坡就是下坡,后来老伴有些走不动了,在前面拉着她,既然来了就要到乾隆茶馆喝杯茶。
问了几次,拐了无数弯,终于看到了几个奶奶大爷在那卖东西的一个场地。环境太差了,除了有几个垃圾桶,还有几个破烂的摊位。显然,这是大爷奶奶们这卖东西的地方。
我问其中一个卖东西的奶奶,乾隆茶馆还有多远?
奶奶说,她的摊位就是乾隆茶馆。我和老伴大呼上当了,说是一景,明显的是个高低不平的场地,不知道为什么,非得要把这个非常不干净不卫生的场地叫做乾隆茶馆?这里除了几个摊位卖东西,再加上几个垃圾桶,什么物件也没有!
还好卖东西的爷爷奶奶们很实在,让我和老伴坐在他们的椅子上歇了一会儿。这时来了不少汽车,车上装满了人,都是慕名而来寻找乾隆茶馆的。
那些司机给来的这些人讲的头头是道!看来这些司机是当地人,是在给市里人讲解乾龙茶馆!
老伴问我,那个年代乾隆怎么会到这荒山野岭来喝茶?
我说你得问那些司机师傅,他们为什么把这些市里人都带到这里来?
上山容易下山难,老伴儿再返农家院走不动了,腿疼的厉害,干脆花点钱雇辆车,把我们俩直接送到农家院。
茶没喝成,乾隆茶馆没看到,只看到了几个卖东西的爷爷奶奶们,回到农家院又没事干了!
说是三天两夜,实际是两整天,就这样无聊的过着,想想真的很憋屈。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穷不要紧,还想讲究!
农家院的味变了,吃的基本是预制菜,价格比疫情以前提高了,可以理解,人家需要赚钱。老板也没有原来那么热情了,也可以理解,客流大,来的人越来越多,谁还在乎几个游客?
现在想想,农家院最大的毛病,不是价格高,也不是不热情,更不是住宿条件差了,而是千篇一律都是预制菜,已经失去了原来农家院的根基。
明明配送的西红柿,茄子,黄瓜,非得要说是自己种的。明明整箱的买来的鸡蛋,非得说自己养的土鸡。西红柿在市里2块钱1斤,农家院卖8块钱1斤。
变了,真的变了!你说下次农家院还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