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骇河的那些事(3)
更新时间:2025-09-01 17:38 浏览量:10
康熙年间的徒骇河,不过是一条宽仅数十米的河道,连接着两岸官道,是通往州府的必经之路。那时的县城,尚是州府所在,与济南府齐名,商贾云集,还出了当时汉族最大的官员,在朝为阁老。徒骇河虽不宽,却似天堑。
后来,民间自发集资,修建了一座石桥。桥成之日,四方乡邻齐聚,桥头立起“万古流芳”大青石碑,镌刻着捐资者的姓名。石碑在阳光下泛着青冷的光,仿佛真要如它所愿,流芳百世。
桥两侧很快聚集了茶馆饭店,成了往来客商歇脚之地。夏日里,茶馆的茉莉花茶香飘半里,就着驴肉火烧,成了过路人最念想的美味。
徒骇河并非总是温顺。每逢夏季雨水丰沛,河水便汹涌上涨,没过桥面,成了潜藏的杀机。
有一年共产党部队一名通讯员策马过桥,因桥面完全淹没在水下,连人带马被洪水卷走。
1943年,剿匪战役打响。马千里司令率部将当地方圆几百里的土匪残部驱赶至石桥一带,全部歼灭。枪声在河道上空回荡,久久不绝。
还有国民党专员刘景亮,本是土匪头目,被韩复榘收编后,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专员。也是在石桥附近,被日寇擒获,斩首示众。据说刘景亮死后,送葬的士兵跪满了田野,刘景亮白布缠身,眼睛始终未闭,不知是恨自己命运多舛,还是恨这乱世无情。
日本鬼子扫荡最凶的那段时日,村里人人自危。有个身体最强壮的练武之人,吃鸡不吐骨头,吃鱼不吐刺,是村里最有血性的汉子。那日鬼子进村,他躲闪不及,被鬼子堵截,毒打的,钻进尖头朝外的高粱渣垛。身上多处受伤,屎尿失禁,昏死过去。
1945年,这里终于解放。人们从恐惧中抬起头来,才发现徒骇河水似乎也比往日清澈了几分。
建国后,政府组织拓宽徒骇河,河面增至百余米宽。
石桥被拆除,改建成木头桥,桥头建起了新的茶馆。
六十年代末,交通要道改至下游二里外,徒骇河建起了水泥重产桥。
新世纪的钟声敲响时,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就连徒骇河的故事,也渐渐被人遗忘。
那块“万古流芳”石碑,被人运到水沟上面当桥,水沟平了,石牌也被埋在了土里,不知以后是否还有人记得:这里曾经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