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观点:如果时光倒回清末,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孙中山爱国吗?
更新时间:2025-08-23 19:00 浏览量:5
孙中山:摊手说爱国——只敢在梦里翻脸吗?
说起“爱国”,在互联网的“茶馆里”吵翻天。两个阵营——你喷你的,我怼我的,谁也不服谁。有人说,“左的都糊涂,右的全不靠谱”,听着就跟邻居家吵架似的,昨天还掰着指头谈大事,今天就往对方门口撕传单。其实我们都明白,到了这种地步,谁嘴巴上说得更响,谁就像掌柜似的,理就是他的。可你捋捋历史上的大人物——孙中山,要是把今天的这套评判标准,穿越回一百多年前,你会怎么给他盖章?“爱国”?“不爱国”?还是干脆说他“不靠谱”?
我总觉得,人要是老想着齐家治国平天下,无非是冲着个“好名声”。孙中山小时候,家里也不是穷得揭不开锅,读书念字,科举路子,明摆着的。他妈要是坐在堂屋里纳鞋底,肯定也盼着“山仔”以后混个官当;富贵坐轿回来,天底下哪个母亲不想?但他偏没去考那个秀才。反而天天愣头愣脑地琢磨:大清朝怎么烂成这样?还跟乡里朋友抄着说,这朝廷不行,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那会儿,谁在茶馆里讲“反动”段子,不立刻脑袋搬家才怪。别说用微信发个朋友圈了,村口大树下随口一句都能引祸上身。孙中山臭骂自家的官府,嘴上痛快是真痛快,危险也是真的危险。你要是有穿越机,悄悄叮嘱他一句“嘴严点”,他多半只笑,不听。可谁知道他窝着的心气,每次说完,都像把刀子一寸寸扎在自己心头,又怕外面听见,却还是忍不住。
人嘛,说话痛快不算本事,真惹急了,还得动手。但这事你动不动不光是嘴上耍狠,动作得跟上,才叫真造反。孙中山没在国内待太久——他在国外,当然不全是“贪玩”,更多是没办法。你想啊,一个人要干翻自己祖宗八代守着的江山,能在老家扎堆吗?那是老鼠敲锣,自己找麻烦。躲去海外,不只是逃避清朝官兵追杀,还为了见识新世界。国外的马路、租界、咖啡馆——这些和村里黄土路完全两回事——他边走边学,边跑边想。
我们都知道,革命不是自己关在屋里搞发明,工具要找,朋友要拉,故事要编。孙中山熟练地把握海外华人的心,明里是“堂兄弟”撑场子,暗里有人给钱有人出人。他借了点外国的理论,“共和”、“民主”,学得有模有样。你说这算是“勾结外部势力”吗?不这么干,你连鸡蛋壳都敲不破。可在很多人看来,吃洋面包学外国话,心就歪了。不管你怎么辩解,总是有老头老太太说:“这小子不是自家人。”
再岔出去讲讲情面——国内亲戚也怕他出事。有人劝,不管嘴多硬,日子还是自家日子。革命失败几回,谁家能顶住?有姐有弟有亲娘,说不定半夜哭。孙中山真不是铁石心肠,但这事你要决定干,他就只能把家里人往苦里拉。每次消息传来,革命党被捕,香港又出事,或者哪个朋友死了,家里都会梦见他,谁知道他在异乡睡的那张床有多冷。
要说孙中山“爱国”,你得看他到底干了什么。这人,讲起来磨叽,还真是把命耗在“救中国”的道路上。有时候我们抱怨,天底下事儿哪有绝对?你要等他活成了道德楷模,可能一辈子都只敢在梦里翻脸。可惜他不只说说而已,真敢拼命。推翻满清这事,他干了十几年,几乎把一生都搭进去。
再说,什么是爱国?是用嘴喊口号,还是真让老百姓日子过得好?孙中山答应的是“要让中国归中国人自己”,当时的“家天下”玩腻了,换个“公天下”听听。每次资金不够,就去海外筹,每次革命失败,就重新再来一遍。他不是没犹豫,可是转身一想,“不做肯定没希望”。大清朝最后一口气,就是让一帮像他这样的“反贼”给憋断了。
但乡里闲话说回来,如果孙中山活到现在,听见争吵两派各自戴帽子,他会怎么想?人讲道义归道义,讲利益归利益,“你到底为了什么?”也许他自己最清楚。事到如今,孙中山成了“爱国者”的符号,可在当年,他险些连命都没了。不少权贵咬牙骂他“不忠不孝”,可谁捧了老一辈的牌子,真的更懂中国的疼吗?这事,我没法给你彻底讲明了,也没人能拍着胸口断论。
你看如今网络这么吵,左也好右也罢,其实跟百年前一样,人心是绕不过去的。家国天下,大词说归说,老百姓还是吃饭穿衣睡觉,有人活得委屈,有人心里还想翻个身。孙中山的路,也许在我们当下还有回音。你要问我“到底什么算爱国”,那可能只能咱们自己活出答案,哪怕一百年以后,还在夜深时分偷偷问自己一遍。
人图什么?闹革命、吃官司、批满清,都是内心翻腾不止。说不清,只能再往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