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东北大鼓传唱“抗联英雄传”

更新时间:2025-09-04 09:39  浏览量:2

站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抗日联军陈列厅,一排排照片、一幕幕场景、一段段故事在我眼前呈现。突然,一个名字在我眼前定格——杨靖宇。记忆的闸门随之打开,把我带入一段大气恢弘、震撼心灵的旋律中:“长白山下草青青(啊),山上长年不老松。山前滚滚东流水,抗日英雄扬美名。抗日联军一杆红旗杨司令,谁不知靖宇将军是英雄……”

那是1958年,在全国第一届曲艺汇演上,霍树棠演唱了东北大鼓《杨靖宇大摆口袋阵》。他用高亢有力、爽朗豪放的嗓音,生动展现了一个在东北大地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形象,艺术再现了中华儿女赤诚的民族魂、浓浓的爱国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据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原副主席耿瑛介绍,这部作品由当时辽宁省文化局艺术科科长梁志翼构思创作,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总指挥杨靖宇在八道岭伏击日寇的一段故事为题材,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的峥嵘历史,歌颂了抗日英雄在艰苦环境下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不屈精神。

当年演唱这首曲目的东北大鼓演员霍树棠,在创腔编排时创作了4个版本,并反复排练打磨。为了更好地展现杨靖宇的英雄形象,他和琴师到博物馆查阅搜集了大量图像资料,这些素材为《杨靖宇大摆口袋阵》的演绎打下了坚实基础。据霍树棠的女儿霍桂兰回忆,父亲在排练《杨靖宇大摆口袋阵》的过程中,每天都把琴师请到家,在唱腔处理、人物塑造和表演方式上都有着突破性的变化。

可以看到,《杨靖宇大摆口袋阵》在创作手法上打破单一时空,几乎达到了影视艺术中蒙太奇的效果:“在这一边儿山炮嗡嗡震四野,那一边儿刀光一闪好似鬼眼睛。在这边厢步枪子弹如同暴雨,在那边厢机关枪嘎嘎嗒嗒嘎嘎嗒嗒响连声。在这边厢喊杀刺耳好似狼哭叫,在那边厢手榴弹开花一个劲儿地往上扔。在这边厢黑雾漫漫遮了星斗,在那边厢烟尘滚滚就眼难睁……”

当笔者为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而去搜集资料时,更深刻地感受到一种“国仇家恨”的痛苦,也不由得想起小时候老师常说的那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正如大鼓里所唱:“正赶上九月寒林(呐)天气冷,又加着身上无衣肚(哇)内空。渴了时捧起雪花儿当水饮,饿了时草根树皮把饥充。经多少狂风暴雪严寒日,冷来时烧柴拢火烤前胸。蹚过了多少冰和水,遇多少没腰的大雪路难行。”一字一句,凝聚着抗日英雄曾经面对的艰难困苦,也是他们面对被日本侵略军践踏的大好河山发出的愤怒倾诉。

作为用曲艺形式铭记历史、体现中国人筋骨和温度的东北大鼓作品,《杨靖宇大摆口袋阵》展现了抗联战士机智勇敢、精忠报国的传奇故事,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告诉听众这是一段什么样的抗争史。这一兼具历史叙事与爱国情怀的佳作,近年来多次参与全国非遗曲艺展演。我每次聆听,仿佛都能看到杨靖宇将军那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听到抗联英雄用生命谱写的不屈战歌。用东北大鼓作品记录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精神,是我们本土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如同作品结尾“抗日联军齐唱凯歌震山响,在此时一轮红日正东升”的意味深长,《杨靖宇大摆口袋阵》的旋律将永远在我的心头回荡,把前行的路照亮……(刘 玲)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