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霜洁冰清”香飘远 “乐善好施”代代传

更新时间:2025-09-04 11:04  浏览量:2

在珠海街道祝家庄村,有一座名为“霜洁冰清”的公益茶馆。青砖灰瓦间,茶香氤氲,这里不仅是村民休憩的港湾,更成为传承百年茶碑传说、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霜洁冰清”茶碑传说传承人宋苗苗的匠心坚守与创新实践。她与梁祝村众乡亲及爱心志愿者携手,以茶馆为支点,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振兴,让“霜洁冰清”的精神从历史深处走进当代生活。

缘起

从童年记忆到文化使命

“小时候,我经常来这里走亲戚,听村里长辈摇着蒲扇讲‘霜洁冰清’的故事。”青岛源诚控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苗苗回忆道,“这方茶碑,讲述着清代末年石人泊村刘逄氏乐善好施、守志不移的动人传奇。她无偿为过往行人提供清茶解渴的高洁品性被世代铭记。”

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石人泊村刘杙妻逄氏设棚屋施茶,数十年不辍,南北行人多受其惠。钦命提督山东学政、翰林院编修赵佑宸听闻此事,深受感动,联想到宋代林逋“冰清霜洁”的诗句,认为刘逄氏的德行恰如诗句所赞,遂将其善举上奏朝廷,并亲题“霜洁冰清”碑,以弘扬善行、教化世人。

岁月流转,茶碑一度残损蒙尘,传说多以口口相传。2018年,源诚控股集团在参与珠海街道梁祝新语乡村振兴项目时,意外发现了“霜洁冰清”碑的历史文献与民间口述资料。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年轻一代对传说的认知逐渐模糊。

宋苗苗说:“如果放任不管,这份文化记忆可能就此消失。”同时,珠海街道办事处及村两委也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深植本土的传说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激活乡村文化认同、推动文旅融合的一把钥匙。“要让茶碑传说活起来,必须找到一个贴近百姓生活的载体。”宋苗苗说。

于是,宋苗苗带领团队埋首故纸堆,查阅《刘氏家谱》,梳理出清晰的五代传承谱系——从动荡年代坚守的黄奎明,到发掘茶碑的黄敬祥。同时,邀请青岛理工大学的专家深入调研,走访村中老人,挖掘散落的传说碎片,最终整理形成系统文本,为“霜洁冰清”茶碑传说申遗打下坚实根基。

载体

把乡土文化搬进公益茶馆

在众人的共同推动下,2023年底,“霜洁冰清”公益茶馆在珠海街道梁祝村开门纳客。

茶馆以古朴的木质结构为主,青砖墙上悬挂着茶碑传说的连环画,案头摆放着古朴的茶具,角落的书架则陈列着地方史志与茶文化典籍。

茶馆本身,就是刘逄氏精神的现代回响——延续施茶传统,免费为村民及游人提供清茶。村民李先生是这里的常客:“忙完农活过来喝碗茶、听听戏、聊聊天,浑身舒坦。”

这里不仅是休憩之地,更是文化传承的活态空间。隔三岔五,新编地方戏曲、茂腔传统剧目就会在茶馆轮番上演;老人们会在这里教授剪窗花、画年画等传统手艺,还会把本地乡土文化搬进茶馆,给年轻人讲民俗故事。

渐渐地,茶馆成了村民们的“第二客厅”。清晨,老人们围坐在这里讨论农事;午后,孩童们趴在窗边听茶碑故事;傍晚,青年志愿者在此排练民俗节目……茶馆的烟火气,让百年传说重新进入日常生活。

茶馆外一角,复原的“霜洁冰清”茶碑静静伫立。与之呼应的,是村中新建的广场和“乐善好施”宣传牌,它们共同构成一条有形的文化记忆链,将历史传说照进现代生活的肌理。

传承

让“乐善好施”的种子生根发芽

从过去的施茶棚到如今的公益茶馆,一杯清茶,洗涤旧俗、滋养乡风;慈善之举,启迪后人、影响千秋。宋苗苗告诉记者,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良好乡风已在梁祝村蔚然成风。

经营干果店的刘先生,隔三岔五就将自家店里的花生、瓜子等免费送给茶馆;卖豆腐的村民殷在兴,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却毫不犹豫地向茶馆捐出2000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善良与担当。有一位村民,不仅自己捐款捐物,还积极发动子女加入捐赠行列,在他的带动下,一家人累计捐钱捐物超过万元……众人用无私的付出,让茶馆充满了爱与关怀。

“在茶馆从策划、建设到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无数爱心人士和群众踊跃参与。他们心怀大爱,慷慨解囊,并身体力行地投身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霜洁冰清’的高尚精神,让‘乐善好施’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宋苗苗感慨道。

如今,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到茶馆提供志愿服务。每月月初,都有志愿者来为村民义务磨刀、理发志愿者来义剪、医护人员来义诊、太极爱好者来义务授课……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们,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茶馆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从第三代“霜洁冰清”茶碑传说传承人黄敬祥的宋苗苗,目前正专注于培养下一代传承人。她组织了多期文化传承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传授与茶碑传说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出了一批热爱本土文化、愿意投身文化传承事业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通过田间劳作交流、民俗节庆表演、家庭聚会讲述等多种形式,将茶碑传说融入日常生活,确保这一文化瑰宝代代相传,持续彰显地域文化魅力。

采访接近尾声时,记者问宋苗苗:“如果刘逄氏能穿越到现在,您最想带她看茶馆的哪个地方?”

宋苗苗放下茶杯,目光扫过茶馆里来来往往的人群,对记者说:“我最想让她看到茶馆里的爱心人士。我想告诉她,她的精神已成为茶馆的精神内核,她的善念不仅被记住,更被无数人接力传递。她的故事不仅活在传说里,更活在我们这代人的笑容里——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美好的模样。”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