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从大姚到成都:20个孩子的“看见”之旅

更新时间:2025-09-04 16:23  浏览量:2

“群山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对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金碧小学的孩子们来说,那只是手机屏幕里零碎的图片、文字和视频拼凑出的模糊想象。”去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的支教老师田露曦看着孩子们画笔下的世界,一个念头越来越强烈:“必须带他们‘出去看看’!”经过半年的组织与策划,7月9日,大姚县金碧小学五年级的20名孩子在9位老师的陪伴下,赴成都开启了为期8天的城市探索之旅。

去城市,看见另一种可能

在成都的8天,孩子们第一次坐地铁,惊叹于9号线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先进技术,好奇地围着驾驶室的操作台张望;第一次走进博物馆,在青铜器、汉代画像砖的诉说中,梳理城市文明演进的脉络;第一次参访大学殿堂,校园里一座座图书馆、实验室,大学生哥哥姐姐自信轻快的模样,勾勒出他们所期盼的大学生活图景;在知名博主“范李猿”的生涯分享会上,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真正的“网红”,对自媒体行业有了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

“青铜器纹路的曲折,音乐厅内琴弦的震颤,县域的孩子也值得知道。”田露曦将此行命名为“看见与体验”,希望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亲历现场的机会,去感受一座城市中的历史与文化、科技与想象、艺术与创造,并在这一过程中开拓视野、丰富自身,看见未来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老师,我以后也想上四川大学。”学生学峻(化名)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田露曦心里荡起涟漪。一个月前家访时,她问学峻“以后想做什么”,他回答:“我想做个普通人,出租车司机或者农民。”那时,他的眼睛里没有迷茫也没有期待,语气如历经世事般平淡。

“做普通人没什么不好,我们都是普通人……”在此之前,“梦想”对他而言好像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奢望。看着此刻学峻眼中闪烁的憧憬,田露曦更加觉得让孩子们回答“未来做什么”并非关键,让他们相信“我能做什么”才是在这趟旅程中“看见”的意义:城市并不高于县城或乡村,却能展示更多人生的可能。先看见,才能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们要把成都带回大姚”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成都的茶馆与茶文化。茶馆里有形形色色的茶客,有各式各样的茶具,还有川剧变脸吐火表演,在茶馆坐一整天我也不会觉得无聊。”民俗体验是学生宇瀚(化名)最喜欢的行程。

在一次晚间复盘时,带队老师以绘本《老茶馆》为线索,“趁热打铁”,将孩子们重新“拉回”茶馆现场,“如果茶馆要被拆除你同意吗?”“你能给出哪些理由让茶馆被保留下去?”顺着老师的提问,孩子们一边回忆,一边总结,从城市特色、风土人情、文化记忆等方面,给出了多个“强有力”的理由。

“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必然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城乡发展亦然。我们在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也需要去思考什么东西应该被保留下来,以及以怎样的方式留下来。”田露曦和队友们感慨,城市是最好的教具,无论是路边的共享单车,还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孩子们的每一次“看见”都是教育的契机,需要引导他们在真实可感的见闻中逐渐做到知行合一。

行程的最后一天,孩子们喊出了他们自己的口号:“我们要把成都带回大姚!”这令田露曦喜出望外,她看到了孩子们的主动思考。他们并没有一味地向往城市的生活,而是辩证地去看待不同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优劣:大城市虽然繁华,却时常拥挤,容易让人迷失,小县城简约而质朴,虽然小却“五脏俱全”,自有其便利性。

“我们大姚(县)也有特色的产业与文化,也有许多美丽的故事与传说,有它的悠久历史与民风民俗,我们也可以在大姚(县)建一座像成都博物馆一样的大型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看见和了解这里,把动人的故事记录、传承下去。”

爱心汇聚,打开希望之窗

如何带给这里的孩子们更好的教育,是田露曦加入大姚县金碧小学美丽中国支教团队以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她的心目中,好的教育不仅需要教给孩子们文化知识,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找到自己的人生锚点,未来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如果暂时无法摆脱成长困境,那不妨先走出成长环境看看。

游学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窗口,然而,支持他们走出去的经费又从何而来?2025年5月初,通过“5·8人道公益日”公益活动,大姚县金碧小学支教团队针对游学项目在美丽中国云南地区募资平台发起筹款。“2000元能带1个孩子出去,能筹到多少钱、带多少个孩子出去,我心里完全没数。”即使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田露曦和她的支教队友们也希望竭尽所能,寻求一切可能链接到的资源,向校友会、亲朋好友借力,最终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共为活动筹集到资金42586.67元。

“这件事做起来很难,但我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帮助。”每一份向孩子们投来的善意都成为对田露曦莫大的激励。尽管要教8个班、3门课、近400名学生,她仍然在结束一天的教学活动后坚持家访,筛选出最需要这次机会的学生。

“心理需求被习惯性忽视、长期缺少倾听与关注,带给他们难以言说的痛楚。有的孩子显得格外成熟与老练,有的则小心翼翼、沉默寡言。”田露曦来到县域才发现,这里的孩子往往面临着更多困境与更少的关注。参与游学的20名孩子大部分来自贫困家庭,面临着留守、离异、重组等复杂的家庭问题。缺少父母的疼爱与陪伴,他们格外需要被倾听、被看见、被回应。

旅途开始前,田露曦邀请了大姚县其他两所学校的支教老师柴雨佳、邵莹婷、徐千池以小组导师、课程讲师和摄影师等身份参与其中,以确保每一个孩子的安全与体验。令他们欣慰的是,即便在学校中最“调皮捣蛋”的孩子,在这次外出游学中也表现得很好。

“小田在做有意义的事,我愿意来支持她,提供自己的一份帮助。”四川人民出版社研学课程专家符卫是田露曦少年时的国学老师,接到学生的“求助电话”,符卫二话不说答应了为孩子们做武侯祠、杜甫草堂的实地讲解,带他们感受三国文化的忠义精神,体味“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诗人情怀。

“来到杜甫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听老师讲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我有一种很神奇的体验——虽然杜甫是古人,我却觉得和他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学生冰玉(化名)对当日行程感受颇深。孩子的话让田露曦会心一笑,8天的旅程结束了,但“看见”的力量才刚刚开始显现。从成都回到大姚,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口中喊出的理想、心中萌生的念头,都在悄然诉说着:世界很大,未来很长,人生的可能正从这一次“看见”中徐徐展开。(马晓冰)

供图:田露曦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