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王笛《茶馆2》:成都茶馆中的男女服务员

更新时间:2025-09-05 08:58  浏览量:5

男女服务员

文 | 王笛

许多人在茶馆中谋生,包括茶馆主人、工人以及其他在茶馆干活的人,但是与顾客打交道最多的,当然是男女服务员了。在一些小茶馆中,老板、服务员、烧水工、收银员等工作,可能都由同一个人承担,但一些大茶馆可能有上百名雇员。

在晚清至民国时期,女招待很少,而男招待一般被称为“茶博士”“茶房”或是“堂倌”,他们技巧娴熟,社会经验丰富,茶的知识渊博。

现在,只存在很少的“茶博士”了,他们被当作文化遗产而受到追捧。一份地方报纸刊登了一张“茶博士”的照片,他那时66岁,身穿蓝色无内衬中山装,黑色裤子,白色短袜,腰上围着条红布,头上绑着白色长毛巾。他用托盘把16套碗碟举过两尺高,纵使受到撞击,也不会失去平衡。他可以一手拿一个长嘴壶把开水同时倒入两个茶碗中,这叫作“二龙戏珠”。

老人们在一家茶馆门口打扑克牌。作者摄于2015年秋。

但是,有些“茶博士”的技巧不像以前那么娴熟。在20世纪80年代末,著名作家琼瑶回到成都“寻根”,被邀请去茶馆里看掺茶师傅的“绝技”。主人称赞那位师傅的技巧是如何地精湛,说是老师傅可以干净利落地把一叠茶杯茶碟,一字摔开,然后离着老远用茶壶对着茶杯倒水,可以滴水不漏!

这位冲茶师傅,很久没有出来表演绝技了,这次特地来给琼瑶展示。琼瑶见那位老师傅拿起一大叠茶碟,扬起手来一摔,但这些茶碟并没有整齐地一字排开,“茶碟乒乒乓乓地摔下来,滚了满桌子”。老师傅不服气,抓起茶碟,再表演一次,也没有成功。最后,老师傅总算把茶碟弄妥了,就开始“冲茶”,但也不顺利,“水花溅得到处都是,茶杯盖也盖得不利落”。

虽然他们做着同样的工作,但对他们的称呼改变了。人们不再叫那些技巧娴熟的人“堂倌”或者“茶博士”,而是叫他们“服务员”或者“师傅”。

在过去,只有男人可以做这个行业;抗战时期,成都茶馆里出现了女招待,但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被政府和保守的社会舆论打压下去了。

现在,随着社会的开放,妇女进入茶馆,在茶馆里提供各种服务,已经不足为奇。而且不少茶馆有向饭店看齐的倾向,特别是中高档茶馆,喜欢雇用年轻的女服务员,过去那种手艺高超但年纪偏大的男堂倌们,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人们越来越不关心服务员冲茶的技术,而是重视茶馆的环境和服务员服务的态度,当然,有时候还有女服务员的相貌。

在一些高档茶楼里,不少服务员受过良好教育,称为“茶艺师”。顺兴老茶馆有两个茶艺师,他们用长嘴发亮的铜水壶给顾客掺茶,虽然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但是滴水不漏。还有不少年轻女服务员,她们刚从初中或是高中毕业,身穿带有乡村风情的蓝色花短衫。茶艺师每月可挣1,000多元,女服务员则挣700元。

我和丘茶艺师聊了一会,得知他31岁,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主修茶叶制作。他现在负责茶叶配制,充分发挥他的专业技能。如何配制茶叶是一个高度技术性的工作,茶叶质量是一个茶馆生意的关键,也是茶馆对顾客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丘先生对他的技能很有自信。

彭镇观音阁老茶馆的掺茶工人。作者摄于2015年秋。

在低端茶馆中,服务员被称为“茶工”,负责卖茶、冲茶、安排桌椅、洗茶碗等工作。文博大茶园的经理说,茶工必须是年轻人,因为他们必须行动敏捷,体力好。茶工早上8点上班,先清理和安排好桌椅、烧开水,等顾客到来,热情接待客人,上茶倒水。虽然他们也是八小时工作制,工作时间到下午5点半,但他们实际上必须等所有的顾客走了之后,才能下班。大多数茶工都来自成都附近的农村,一般通过熟人介绍到茶馆里工作。

在文博大茶园,一位来自乡下的茶工已经在这儿工作了六年,但他的妻儿仍在农村,他十天或半个月回去看他们一次。他过去是木匠,但是收入不稳定,遂来到茶馆工作。他喜欢茶馆的氛围和稳定的工资。因为他在这里年纪最大,所以大家都叫他“老大”。最年轻的也是外来人,高中还没毕业就到这里干活了。他说这份工实际上很辛苦,一天劳作下来,手臂酸痛。休息的时候,工人们会一起打麻将。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四五百元,不过茶馆提供午餐,他们还可以在茶馆内住宿。

受过良好教育的姑娘也可能到茶馆找工作。一位女大学生想留在成都,却找不到合适的职位,于是到了茶馆谋生。由于工作表现很好,她被提拔为领班。但是她男朋友觉得这份工作不体面,力图让她辞职。她发现其男朋友羞于将她的工作告诉他的同事,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决定和他分手。实际上,她也并不打算长期做这份工作,也在努力寻找其他机会,并修课学习英语和计算机,以便换更好的工作,但她不会为了男朋友的颜面,辞去这份赖以谋生和保持独立性的工作。

上一章提到的往日情怀茶坊,雇用了两个刚从中学毕业的年轻女孩当服务员。她们来自四川的一个小城市,刚从计算机学校毕业便出来闯荡,由于年纪太小,无法在成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便只好先在茶馆谋生。在茶坊,她们的工资一个月300元,每天工作14个小时(早上8点至晚上10点);每月75元房租(老板支付其余的部分);在工作日,老板每天提供两顿饭。

另一位姑娘毕业于一所化工职业学校,她离开了自己生活的小城,但找不到相关的工作,据她说工厂不要女工,只好到新开张的茗苑茶楼当服务员,她父母对此很不支持。但茶馆的老板待人不错,给她提供食宿。她没有透露自己每个月能挣多少钱。她每天从早上10点工作到午夜,如果还有顾客打麻将的话,将会更晚下班。

工作市场对年轻人来说是残酷的,特别是那些没有“社会关系”的人和外来的人。因为找到一份稳定、相对高收入的工作很难,许多大学生也开始投身服务行业。

20世纪80到90年代,政府进行了市场化改革,放松了对城市就业的控制。正如一项研究指出,到90年代末,“与雇佣有关的竞争,在内容和形式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石人南街清泉茶坊的几位女服务员的聊天,透露了她们是如何看待茶馆的经营与管理的。一位服务员提到,茶楼卖3元一碗的毛峰茶,“那不是歪的是啥子?”(歪的:成都话,意思是假的,或者冒牌的、不正常的);“买主会骂我们,一盘小菜10元,人家其他餐馆菜汤免费”;“这里单间档次哪值80元,看把顾客吓跑”;“管他的,我们又不是管事的,骂就骂,我已经听惯了”。随后,她们开始谈论服装和鞋子,去哪儿买,多少钱,是否买到了便宜货,等等。

清泉茶坊属国营,服务员们的工作相对稳定和清闲,没事时,她们就闲聊。虽然生意不太好,但工人们看起来并不担心,反正茶馆不用支付房租,这样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这种特殊的地位,使这个生意不好的茶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一方面,改革开放、现代化和商业化,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女性也因此获益匪浅;但另一方面,由于老板有权决定雇用谁,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且漂亮的女性有着诸多优势,中年以上的妇女则面临更多的就业困难。甚至以前端着“铁饭碗”的人,现在却面临着下岗的威胁,而且他们的工作甚至受到那些来自农村地区、肯吃苦、肯接受低工资的农民工的挑战。正如一位石人南街清泉茶坊中年妇女所自嘲的:“若不是国营的,哪会请我们这些老太婆当服务员,早就请年轻小姐了。”

从一些招聘广告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招聘单位对性别、年龄和外表的要求。在当时的中国,相关法律尚不完善,因此经济的飞速发展,并没有使性别平等得到进一步的保障。一项关于中国歧视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便指出,妇女作为劳动力进入社会,仍然面临着各种阻力和不利的因素。

我在《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中指出,成都的茶馆是男性的领域。尽管女性可以到茶馆里看表演,但社会精英指责她们在公共场所抛头露面是可耻的。

晚清“新政”时期和辛亥革命之后,社会逐步开化,公共场所越来越接纳妇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大量沿海人口进入成都,茶馆里第一代女招待出现了。但她们进入这个行业不过维持了两三年,因为她们一直都被政府、精英和社会舆论攻击。

1949年以后,党和政府的政策都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和男女同工同酬,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平等的现象。改革开放后,妇女有更多的自由和职业选择的机会,但政治学家李侃如认为,“总体来说,女性的地位在毛泽东去世后的改革开放时代下降了”,甚至“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她们的地位相对于男性来说有所恶化”,尽管“女性享受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成都,女性的平等权利也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在改革开放时代,女性可以是茶馆中的顾客、表演者或劳动者,她们在茶馆中露面已经司空见惯,她们对公共生活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然而,在茶馆招聘过程中,正如整个社会中的招聘一样,女性经常因为她们的年龄和外表而被歧视。服务行业需要大量的女性,确切地来说,年轻漂亮的女性在服务行业的就业上占了很大优势。上文提到的那些女服务员就反映了这个社会现实。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