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原步兵第63师宣传队队长慕崧 :忆宣传队排演话剧《东进!东进!》

更新时间:2025-09-06 22:47  浏览量:4

忆步兵第63师宣传队排演话剧《东进!东进!》

作者:慕 崧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回想起47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陆军第21军步兵第63师宣传队排演的大型抗战题材话剧《东进!东进!》,历历在目,心潮澎湃,耳畔响起诞生于炮火硝烟中的气势磅礴、雄壮有力、勇往直前的《新四军军歌》……

雕塑《铁军忠魂》作者:中国美术馆原馆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

八场话剧《东进!东进!》,以新四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发起黄桥战役为背景,歌颂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统一战线思想,歌颂了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指导方针,歌颂了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解放建立的卓越功勋,歌颂了新四军在日伪顽夹击中,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团结抗战局面几度濒临逆转。

1940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在侵华日军威逼下,企图以消灭坚决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换取日军从华北、华中撤军。一时间,反共磨擦事件屡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分裂危险。

为了争取时局好转,毛泽东、中共中央于5月4日向东南局及新四军军分会发出指示:“在一切日本占领区和战争区域,应不受国民党的限制,独立自主地放手扩大军队,坚决地建立根据地。”遵照指示,以陈毅为首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率主力部队,冲破日军对长江的封锁,渡江北上,东进开辟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盘据在苏北的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鲁苏战区司令韩德勤,一贯反共不抗日,他接到蒋介石命令,企图趁新四军过江后立足未稳之机,将其歼灭。

新四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在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的同时,积极开展苏北各界的统一战线工作。对国民党军队中各派势力展开“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争取中间派保持独立。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采取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10月,新四军在黄桥镇,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主力第89军和独立6旅的阻挠和进犯,即“黄桥战役〞,歼灭韩顽1万余人。

“黄桥战役”的胜利,扫除了苏北抗战障碍,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军事、政治双胜利,最终实现东进抗日的战略目标。

剧中人物

陈 毅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39岁。

谷 盈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33岁。

孟器宇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一纵队司令员,28岁。

梁 平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二纵队司令员,30岁。

赵 勇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三纵队司令员,27岁。

张 琪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员,女,25岁。

常根生 苏北某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27岁。

水妹子 根生妻,25岁。

根生妈 50岁。

欧阳紫石 国民党元老,开明士绅,90岁。

韩德勤 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上将,50岁。

李守维 国民党第89军军长,中将,48岁。

翁 达 国民党独立第6旅旅长,中将,35岁。

刘世仪 国民党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中将,55岁。

刘玉坤 国民党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少将,45岁。

林太远 国民党苏北游击指挥部指挥官,少将,40岁。

何吉凤 林太远的太太,30岁。

新四军干事、参谋、战士。

抗日进步学生,商人,教员,丫环,道人。

日军俘虏,国民党军副官、马弁。

1978年初,武汉军区政治部话剧团创作排演了抗日战争题材话剧《东进!东进!》,在全军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军地一些专业艺术院团都学习演出。师领导决定,宣传队赴武汉学习观摩后排演《东进!东进!》,并强调:“我们63师就是从抗日战争走过来的,先是八路军第5纵队第三支队,皖南事变后,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9旅。八路军、新四军是我们师的根与魂。我们要铭记历史,歌颂先辈英烈,继承光荣传统,强化军魂意识,打造艺术精品,教育服务部队。〞为落实师领导指示,在师政治部首长和文化科高仁科长的关心指导下,排演《东进!东进!》工作迅即展开。

1978年3月,我带宣传队从师部驻地甘肃平凉辗转四省,去湖北武汉观摩学习武汉军区政治部话剧团创作演出的八场话剧《东进!东进!》。

接洽我们的是,武汉军区政治部文化部的牟廉玖同志,巧了,他和我母亲同姓,所以印象深刻。他对我们这个来自兰州军区一个师宣传队,很真诚、很热情,当即给我们安排了到军区礼堂观摩《东进!东进!》的时间和场次,并与话剧团领导打了招呼,我们的观摩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牟廉玖同志后任武汉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

我们在观摩学习《东进!东进!》的主要工作是:第一,用心观剧。要求全队每个队员都是剧中人。感受氛围,把握剧中人物化妆造型、气质、服装、台词、表演、舞台调度等。第二,拍攝舞台剧照。第三,复制配乐。第四,研究灯光、布景、服装、道具、音响。第五,虚心求教。我登门拜访了导演郭伟同志。郭导曾在50年代时在21军文工团工作过,与我们有一种特殊的缘分。他惊讶一个师宣传队竟然敢挑战专业艺术院团的剧目,而且给予赞赏和鼓励。郭导热心向我传授导演思想,导演手法,让我受益匪浅。

几天的学习观摩,全队同志收获满满,大家踌躇满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个个心中似有一团火,恨不得马上把我们学演的八场话剧《东进!东进!》搬上舞台。

去武汉观摩学习圆满顺利。回师部即制定计划,确定角色分配,全队以极大的热忱和高昂的斗志投入排练。虽然,我们人数上没有专业团体多,表演上不如专业成熟老道,舞台规模上没有专业团体宏大排场,但我们自身也有几个有利条件:第一,师领导和政治部首长的关心重视。他们经常来队看望我们的排练,并激动地讲起他们当年的抗战故事。第二,兰州军区专业文工团的鼎力相助。军区政治部歌舞团派来舞美李广立帮助我们绘制布景,话剧团派来演员黄南华、王蓓指导我们排练。第三,积累了排演大型话剧的实践经验。1977年,我们宣传队就排演了四幕话剧《豹子湾战斗》。第四,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限崇拜和敬仰。第五,作战部队特有的军事素养和战斗作风。第六,观摩学习了武汉军区政治部话剧团的《东进!东进!》,心里有了底。

经过近两个月的学习观摩、精心制作、打磨排练,终于在师部礼堂首演成功。当《新四军军歌》的旋律响起时,坐在第一排的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师领导们,打着节拍,轻声吟唱,他们在回想,回想起当年打鬼子的情形,激动、兴奋。

我们是作战部队,排演的话剧《东进!东进!》必然具有作战部队的鲜明特色:

特色一:青春阵容,充满朝气。我们宣传队,除指导员年龄偏大点,其他人年龄在16至25岁之间。时任队长的我,25岁。可以说是青春版的《东进!东进!》。有活力、有力量、有气势、有闯劲。同志们所饰演的剧中人物,多数与自己年龄有较大悬殊。跨年龄角色只能靠妆容、声线演变、形体动作来接近。但依然掩饰不住舞台上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青春岁月,真让人怀念。

特色二:以兵演兵,铁军特质。我们宣传队共34人,除了从北京特招的14名文艺兵外,其他人均来自一线连队。有战士、班长,还有排长、连长、指导员,他们有着严整的军容、标准的军姿,训练有素,作风过硬。他们扮上舞台新四军装束,顿时穿越时空,抗战时期新四军的生动形象展现在眼前,个个质朴且阳刚,威武且坚韧。表演的军事动作,干净利落,敏捷准确。

特色三:真刀真枪,硝烟战味。为突出军事剧,突出战争剧,突出历史感,我考虑剧中的武器装备全用真刀真枪,这样也可以节省去大城市购买定做道具武器装备的经费。我们得到平凉军分区的大力支持,到分区借到了保存的抗战时期武器。有18支手枪,型号有毛瑟C96(驳壳枪)、勃朗宁、柯尔特等;有1挺捷克式轻机枪;有8支带枪刺的三八式步枪(三八大盖)。擦掉裹在枪械上的黄油,透出乌黑铮亮枪身,手持沉甸甸的真家伙,特别有感觉,扮演的剧中人物都有分量了。在驻陕西陇县的步兵第189团礼堂演出时,剧中第八场有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黄桥决战的场面,为增加战斗气氛,强化战争氛围,我请求团司令部,调来两挺连用机枪和正副射手,在礼堂后台上下口处打空爆弹,“哒哒哒哒”枪声大作,舞台上硝烟弥漫,演员和台下指战员,都仿佛进入当年的杀敌战场,身临其境,沉浸式感受永不褪色的抗日烽火记忆。

特色四:全员登台,团结协作。《东进!东进!》剧中人物众多,而我们全队仅有33人(含炊事班3人)。从未登过舞台的宣传队指导员、副队长、队部通信员、炊事员,从未演过话剧的乐队班的同志,也都悉数登台扮演国民党军官、抗日进步学生、教员、道人、丫环、马弁、商人、日军俘虏。全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角色,与每个角色都很契合,也都出彩。每次演出,全员装台,不分你我,爬高上低,争先恐后。

特色五:化服道效,均为兼职。 我们不是专业艺术院团,化妆、服装、道具、效果,不可能另设专人分别设计并管理。只有明确演员负责,责任到人。如序幕,扮演陈毅的演员在长江边石头(木框加布制作)上,昂首伫立、凝视远方、潇洒亮相,待大幕关闭,他就跳下“石头”,弯腰搬起分给他的道具“石头”下去换场。宣传队同志多才多艺,有的会画布景,有的会做道具,有的会操控音响,确保了演出效果。

特色六:轻装简行,不挑场地。作战部队宣传队,是一支文艺轻骑兵。虽然我们排演的是大型话剧,但尽量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情况下,根据作战部队的特点,剧中灯光、布景、道具适当做了简化,以便翻山越岭,长途跋涉,送戏到部队。无论什么演出条件都能演。在兰州军区华阴农场的演出,都是在简陋的露天土台上演出,更贴近指战员,更接地气。

在师部机关礼堂演出结束后,遵照师领导关于“尽快送戏到部队〞的指示,我们开启了巡回演出任务。先后到驻宁夏固原的步兵第188团,驻甘肃平凉的第187团、炮兵团,驻陕西陇县的步兵第189团慰问演出。之后又到驻宝鸡的21军军部机关,驻太白的国防科工委某基地,兰州军区华阴农场总场及所属第一、第二、第三分场等部队演出。运用艺术形式,再现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东进北上的光辉历史,将红色文化融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弘扬铁军精神,受到广大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今天,谨将这段难忘经历献给抗战胜利80周年。

末雕塑《东进》作者:中国美术馆原馆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

新四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在血与火中熔铸了铁军精神,即:听党指挥铁的信念、报国为民铁的担当、逆境制胜铁的意志、集中统一铁的纪律。

抗战历史因铭记而永恒,铁军精神因传承而不朽。师宣传队排演话剧《东进!东进!》,是一次铁军精神的弘扬,是一次雄浑史诗的昭示,是一次红色血脉的赓续。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高唱:昂扬激越、雄壮浩荡的《新四军军歌》,致敬先辈,缅怀英烈,向着未来,奋勇前进!

新四军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新四军军歌》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血染着我们的姓名;

孤军奋斗罗霄山上,

继承了先烈的殊勋。

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

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

获得丰富的战争经验,

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

为了社会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

任我们纵横地驰骋;

深入敌后百战百胜,

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

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

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

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

为了社会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巩固团结坚决地斗争!

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

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本文作者慕崧,曾任步兵第63师宣传队队长。1978年4月,带队到湖北武汉观摩学习话剧《东进!东进!》期间,留影于武汉长江大桥。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