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我为救落水少女,弄丢了最珍贵的东西,然后她突然联系我

更新时间:2025-09-12 09:30  浏览量:2

李志远推着自行车,沿着河岸慢慢走着。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泛起金色的波光。

这是他每天下班回家的必经之路。1989年的夏天格外炎热,即使到了傍晚,空气依然闷热难耐。

他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救命啊!有人落水了!”

李志远立刻扔下自行车,向声音来源处奔去。只见河中央有个身影在挣扎,岸边两个小女孩正惊慌失措地大喊。

他没有犹豫,迅速脱掉外衣和鞋子,纵身跳入河中。河水比想象中冰凉,水流也很湍急。

李志远奋力向那个挣扎的身影游去。靠近后,他发现那是个十几岁的少女,已经呛水无力,正在下沉。

他一把抓住少女的衣领,用尽全力向岸边拖去。少女本能地挣扎,几次将他拽入水下。

经过一番艰难的努力,他终于将少女拖到浅水区。岸上的两个女孩急忙帮忙,三人合力将昏迷的少女抬上岸。

李志远精疲力竭地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这时他才注意到被救的少女面色青紫,已经没有了呼吸。

“怎么办?小雅不会死了吧?”一个女孩带着哭腔说。

李志远立即强打精神,回忆起单位培训的急救知识。他清理了少女口中的杂物,开始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经过几分钟紧张的抢救,少女突然咳嗽起来,吐出了几口河水,慢慢恢复了呼吸。

李志远长舒一口气,这才感觉浑身酸痛,冷得发抖。

“谢谢你!太谢谢你了!”另一个女孩连声道谢,“我们是县一中的学生,今天出来玩,没想到...”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人们的呼喊声和手电筒的光亮。原来是路过的村民听到动静,叫来了帮手。

一群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情况。有人认出了被救的少女:“这不是老陈家的闺女吗?快送卫生院!”

几个村民抬起刚刚苏醒的少女,急匆匆地向卫生院方向走去。两个同行的女孩也跟了上去,临走前再次向李志远道谢。

人群散去后,河岸突然安静下来。李志远这才想起自己的自行车和衣物。

他走回下水的地方,找到散落在地上的外衣和鞋子。穿上衣服时,他习惯性地摸向胸口,顿时心里一沉——一直佩戴在胸前的玉佩不见了!

那是母亲留给他的翡翠双鱼佩,是他最珍贵的物品。母亲生前常说,这玉佩是李家传家宝,能保平安。

李志远急忙在周围寻找,借着夕阳最后的光亮,仔细搜索每一寸土地。但天色越来越暗,什么也看不清了。

他在河边找到自己的自行车,从车筐里拿出手电筒,回到可能丢失玉佩的区域继续寻找。

来回搜寻了好几遍,却一无所获。可能是跳水时掉入河中,被水流冲走了,他想。

李志远站在河岸边,望着漆黑一片的河面,心中涌起难以言表的失落。救了一条命,却丢了母亲唯一的遗物,这代价太大了。

夜深了,他只好推着自行车,沮丧地往回走。

第二章 失落与寻找

李志远住在城东的老城区,一间不到十五平米的平房里。父母早逝,他独自一人生活,在当地的机械厂做技术员。

那枚翡翠双鱼佩是他母亲家族传承的信物,据说已有五代历史。玉佩雕工精细,两条鲤鱼首尾相衔,象征着吉祥和圆满。

母亲病重时,亲手将玉佩挂在他的脖子上,嘱咐道:“志远,这是妈留给你的念想。以后遇到好姑娘,就把它传下去。”

如今玉佩丢了,李志远感到既愧疚又心痛。那一夜,他辗转难眠,脑海中全是母亲和玉佩的影子。

第二天一早,他请假再次来到河边,希望能找到玉佩。白天的河岸与夜晚截然不同,许多孩子在河边玩耍,妇女们在洗衣服。

李志远沿着河岸仔细搜寻,甚至冒险在昨天跳水的区域潜水寻找。但河水浑浊,水流又急,寻找一枚小小的玉佩如同大海捞针。

他向洗衣服的妇女们打听,是否有人捡到一枚翡翠玉佩,但大家都摇头表示没看见。

接下来的几天,李志远每天下班后都来河边寻找,问遍了附近的村民,还在县城的失物招领处登记了信息,但始终没有玉佩的消息。

一周后,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县卫生院打听被救少女的情况,心想或许她或者她的家人捡到了玉佩。

值班护士查了一下记录:“你说的是陈小雅吧?她当天晚上就出院了,没什么大碍。”

根据护士提供的地址,李志远找到了陈家。那是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住宅,看起来条件一般。

开门的是个中年男子,听说李志远是女儿的救命恩人,连忙请他进屋,热情地倒茶递烟。

“真是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我家小雅可能就...”陈父感激地说,“那天慌乱,都没好好谢谢您。”

陈母也从里屋出来,连声道谢,还非要留李志远吃饭。

李志远婉拒了吃饭的邀请,委婉地问起玉佩的事:“那天救人时,我不小心丢了一枚玉佩,不知道您家人是否看到过?”

陈父陈母面面相觑,都表示没看见。这时,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从房间里走出来,脸色还有些苍白,应该就是被救的陈小雅。

“小雅,这就是你的救命恩人,快谢谢人家。”陈母招呼道。

陈小雅怯生生地看了李志远一眼,小声说:“谢谢您救了我。”

李志远注意到女孩脖子上挂着一枚红绳系着的小玉佛,但不是他丢失的那枚。他再次描述了翡翠双鱼佩的特征,但一家人都表示没有见过。

离开陈家时,陈父塞给李志远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些钱作为答谢。李志远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但心里更加失落了。

看来玉佩是真的找不回来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志远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只是每当想起母亲和那块玉佩,心里总会隐隐作痛。

他继续在机械厂工作,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偶尔,他还会梦到那块玉佩,梦到母亲温和的笑容。

三年时间就这样悄然流逝。1992年的秋天,李志远已经二十八岁,还是孤身一人。

厂里的老师傅们经常给他介绍对象,但他总是提不起兴趣。或许是因为丢失了母亲的信物,他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家庭和传承。

一个周日的下午,李志远正在家里修理收音机,突然听到敲门声。

开门后,外面站着一个陌生的年轻人:“请问是李志远先生吗?有您的信。”

李志远疑惑地接过信封。那是一封普通的白色信封,没有寄信人地址,只有打印的收信人信息。

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简短的字条:

“李志远先生:关于您三年前遗失的玉佩,我有重要信息。明日下午三点,县城红星茶馆见。请务必前来。”

没有署名,没有联系方式。李志远反复查看信封和信纸,找不到任何线索。

是谁寄来的信?怎么会知道他丢失玉佩的事?这会不会是个骗局?

无数疑问在他脑海中盘旋。但想到那枚失而复得的可能性,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去一趟。

那一夜,李志远失眠了。三年来的寻找和失望,此刻化作一丝微弱的希望。

母亲的笑容和玉佩的温润感觉,再次清晰地浮现在记忆中。

第三章 神秘来信

第二天下午,李志远提前半小时来到红星茶馆。这是县城里最老牌的茶馆,平时多是退休老人在这里喝茶下棋。

他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龙井,心神不宁地等待着。

墙上老式的挂钟滴答作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三点整,茶馆的门被推开,一个身影走了进来。

李志远抬头望去,顿时愣住了。进来的不是想象中的中年人或者古董商人,而是一个年轻女子,约莫二十出头,穿着时髦的连衣裙,与这老式茶馆格格不入。

女子环顾四周,目光落在李志远身上,微笑着走了过来。

“李志远先生?”她轻声问道,声音清脆悦耳。

李志远点点头,有些不知所措:“您是...”

“我叫林小雨,是我给您写的信。”女子自然地坐在对面,招手叫来服务员,点了一杯菊花茶。

李志远打量着眼前的女子。她气质优雅,举止得体,不像普通人家的姑娘。更让他注意的是,她脖子上戴着一枚玉佩,用红绳系着,藏在衣领内若隐若现。

“您说有我玉佩的消息?”李志远迫不及待地问。

林小雨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推到李志远面前:“请先看看这个。”

李志远疑惑地打开盒子,呼吸顿时一滞。盒子里铺着红色绒布,上面躺着一枚翡翠双鱼佩,与他丢失的那枚几乎一模一样!

他拿起玉佩仔细端详,手指微微颤抖。玉佩的质感、雕工、甚至那条细微的裂纹,都与他记忆中的那枚完全吻合。

“这...这是我的玉佩!”李志远激动地说,“您在哪里找到的?”

林小雨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您能确定这就是您丢失的那枚吗?有什么特别的标记吗?”

“当然能确定!”李志远指着玉佩上的一条细纹,“这里有一条天然的纹理,形状像片叶子。我母亲生前特意指给我看过。”

林小雨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那就没错了。这确实是您的玉佩。”

李志远紧紧握着玉佩,感受着那熟悉的温润感,三年来的失落和寻找终于有了结果。他抬头看向林小雨,真诚地说:“太感谢您了!请问您是在哪里找到的?我需要怎么报答您?”

林小雨轻轻搅动着杯中的菊花茶,沉默了片刻才开口:“李先生,这枚玉佩其实一直在一个人手中。她委托我将它还给您,同时...”她顿了顿,“同时带来一个请求。”

“什么请求?只要我能做到,一定答应。”李志远毫不犹豫地说。失而复得的喜悦让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林小雨从包里又拿出一个信封,递给李志远:“这是委托人的信,您看完就明白了。”

李志远疑惑地接过信封,拆开后取出信纸。信上的字迹工整秀丽,看起来像是女性的笔迹:

“李志远先生:

首先请原谅我三年来的沉默。我就是您当年救起的女孩陈小雅。玉佩其实是我捡到的,当时因害怕被责骂而隐瞒了此事,这些年一直心怀愧疚。

如今我因病住院,生命可能不久于人世。最后的心愿就是当面归还玉佩,并向您道歉。恳请您前来一见,了却我的心结。

地址:省城第一医院内科病房307室

陈小雅 敬上”

李志远读完信,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原来玉佩一直在被救女孩那里!为什么当初不承认?为什么等了三年才归还?

无数疑问涌上心头,但看到“生命可能不久于人世”几个字,他的心软了下来。

“陈小雅...她得了什么病?”李志远问道。

林小雨神色黯然:“白血病,已经晚期了。我是她的表姐,在省城工作,经常去医院照顾她。”

她叹了口气:“小雅一直对玉佩的事耿耿于怀,说是她最大的心结。她希望能亲自向您道歉,否则无法安心离开。”

李志远沉默了片刻。虽然对女孩当初的行为感到失望,但想到她如今病重垂危,还是心生怜悯。

“我明天就去省城看她。”他最终决定道。

林小雨露出欣慰的笑容:“太好了!小雅一定会很高兴的。需要我陪您一起去吗?”

李志远摇摇头:“不用了,我自己去就行。谢谢您特地送来玉佩和消息。”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李志远了解到陈小雅这三年在省城读中专,两个月前突然病倒,确诊为白血病晚期。

分别时,林小雨递给李志远一张名片:“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找我。”

李志远看了一眼名片,上面印着“省外贸公司翻译 林小雨”的字样。他将名片收好,再次道谢后离开了茶馆。

回家的路上,李志远握着失而复得的玉佩,心情复杂。既有重获珍宝的喜悦,也有对陈小雅病情的担忧和同情。

他决定明天一早就乘头班车去省城,看望这个曾经救过却欺骗了他的女孩。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三年前的那次意外,至今仍在继续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第四章 省城之行

第二天清晨,李志远搭上了开往省城的早班车。两个小时的车程,他一直握着那枚玉佩,思绪万千。

省城比他想象的更加繁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与县城截然不同。李志远按照地址,很快找到了省城第一医院。

这是一栋气派的白色建筑,人来人往,比县卫生院大了不知多少倍。李志远在内科病房区的307室前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敲了敲门。

开门的是个护士,打量了他一眼:“探病的?患者刚做完检查,需要休息,别待太久。”

李志远点点头,轻轻走进病房。这是间单人病房,整洁安静,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病床上躺着一个瘦弱的女孩,面色苍白,正在睡觉。

这就是陈小雅?李志远几乎认不出来了。三年前那个青涩的少女,如今已被病魔折磨得形销骨立。

他悄悄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不忍心打扰她的休息。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女孩脸上,显得格外脆弱。

李志远注意到床头柜上放着一本相册,他轻轻拿起翻看。里面是陈小雅各个时期的照片,从童年到近期。照片中的女孩笑容灿烂,充满活力,与病床上的她判若两人。

相册最后一页夹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一定要把玉佩还给李叔叔,向他道歉。——小雅”

看到这句话,李志远心中最后的一点怨气也消散了。毕竟只是个孩子,当初害怕受责罚而隐瞒实情,也可以理解。

就在这时,陈小雅轻轻动了一下,缓缓睁开眼睛。看到床边的陌生人,她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认出了李志远。

“李...李叔叔?”她虚弱地叫道,试图坐起来。

李志远连忙扶住她:“别起来,躺着就好。我是来看你的。”

陈小雅的眼中涌出泪水:“对不起...李叔叔...玉佩的事...我一直想向您道歉...”

李志远从口袋里拿出玉佩,展示给她看:“你看,玉佩已经还给我了。你的表姐昨天送来的。”

陈小雅看着玉佩,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太好了...我终于可以安心了...”

她咳嗽了几声,继续说:“那年我醒来后,发现手里攥着这枚玉佩,可能是溺水时无意中抓到的。我怕说出来会被骂,就偷偷藏了起来...”

“后来我想还给您,但又不敢承认自己撒了谎...直到生病后,我才意识到这是多么错误的行为...”陈小雅泣不成声。

李志远轻轻拍拍她的手:“别哭了,都过去了。我原谅你了。”

两人聊了一会儿,李志远了解到陈小雅在省城读会计中专,原本今年就该毕业工作了,却突然病倒。

“医生说我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了。”陈小雅平静地说,“能在走之前向您道歉,我就没有遗憾了。”

李志远心中酸楚,安慰道:“别这么说,现代医学这么发达,一定有办法的。”

探视时间到了,护士进来提醒李志远该离开了。陈小雅依依不舍地拉着他的手:“李叔叔,您能再来看我吗?”

李志远点点头:“一定会的。你好好休息,我过几天再来看你。”

离开医院时,李志远的心情沉重而复杂。虽然找回了玉佩,也得到了道歉,但一个年轻生命即将消逝的现实让他难以释怀。

他在医院附近找了家小旅馆住下,打算明天再去看望陈小雅。

晚上,李志远在旅馆房间里仔细端详那枚失而复得的玉佩。在灯光下,翡翠散发出温润的光泽,两条鲤鱼栩栩如生。

突然,他注意到一个之前没发现的细节——在玉佩的边缘,有一个极小的刻字,像是“林”字的简写。

李志远皱起眉头。他记得母亲的玉佩上没有这个刻字,难道这不是原来那枚?或者是自己记错了?

他越想越觉得可疑。林小雨的出现太过巧合,陈小雅的重病也令人意外。而且,病房里的陈小雅虽然虚弱,但说话方式和三年前那个羞涩女孩有些不同。

一个可怕的猜想在他脑海中形成:这一切会不会是个骗局?病床上的女孩真的是陈小雅吗?

李志远决定明天再去医院,仔细确认一下。如果这不是陈小雅,那真正的陈小雅在哪里?这枚玉佩又是从何而来?

无数疑问困扰着他,让他一夜难眠。

从那天起,他踏上了一条揭开真相的道路。

第五章 迷雾重重

第二天一早,李志远再次来到省城第一医院。他没有直接去病房,而是先到护士站打听情况。

“请问307病房的陈小雅是什么时候入院的?病情怎么样?”他问值班护士。

护士查了一下记录:“陈小雅是两个月前入院的,急性白血病,情况不太乐观。您是她的?”

“我是她远房亲戚,刚从外地来看她。”李志远解释道,“能多告诉我一些她的情况吗?比如平时有哪些人来看她?”

护士想了想:“通常是一个年轻姑娘来看她,说是她表姐。偶尔也有个中年妇女来,可能是她母亲吧。不过最近来得少了。”

李志远谢过护士,走向307病房。他需要更仔细地观察和询问,确认这个女孩的身份。

推开病房门,他看到“陈小雅”正坐在床上看书,气色比昨天好了一些。

“李叔叔!您真的又来了!”她高兴地说。

李志远坐下后,故作随意地问:“小雅,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你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吗?”

女孩愣了一下,眼神有些闪烁:“那么久的事...我记不太清了...好像是蓝色的裙子?”

李志远心中一动。他清楚地记得,那天陈小雅穿的是一件白色的衬衫和黑色的裤子,根本不是裙子。

他继续试探:“那天和你一起的两个同学,其中一个是不是叫小芳?”

女孩迟疑了一下:“呃...是的,是小芳...”

又一个破绽。李志远记得很清楚,当时两个女孩喊对方的名字,一个叫“小红”,一个叫“小娟”,根本没有叫“小芳”的。

李志远基本可以确定,这个女孩不是真正的陈小雅。但他没有立即揭穿,而是继续聊天,想看看这个骗局到底有多深。

“你表姐林小雨对你真好,经常来看你吧?”他故意问道。

女孩点点头:“是啊,小雨姐对我可好了。要不是她,我可能都撑不到现在。”

“她是在外贸公司工作吧?真是年轻有为。”李志远继续套话。

女孩笑了笑:“是的,她英语可厉害了,经常出差呢。”

谈话间,李志远注意到女孩的左手腕上有一道淡淡的疤痕。他记得三年前救起的陈小雅手腕上并没有这样的疤痕。

探视时间结束后,李志远离开医院,立即找到一家公用电话亭,拨通了陈小雅家的号码。

接电话的是陈母:“喂?哪位?”

“阿姨您好,我是李志远。想问问小雅最近怎么样?”他试探着问。

电话那端沉默了片刻,陈母的声音带着困惑:“志远啊...小雅她...她去省城读书了,挺好的。怎么了?”

李志远心中一沉,但不动声色:“哦,没什么,就是突然想起来,问候一下。她是在省城第一医院附近读书吗?”

“医院?不是啊,她在省城职业技术学院,离医院远着呢。”陈母的语气更加疑惑了,“志远,你是不是听说什么了?小雅她没事吧?”

“没事没事,我就是随便问问。阿姨再见。”李志远匆匆挂断电话。

现在可以完全确定了,医院里的女孩不是陈小雅!那么她是谁?为什么要冒充陈小雅?真正的陈小雅又在哪里?

李志远拿出林小雨的名片,拨通了上面的号码。

“您好,我是林小雨。”电话那端传来熟悉的声音。

“林小姐,我是李志远。有点事想请教您,能见面谈吗?”他尽量保持平静。

林小雨似乎有些意外,但还是答应了:“好吧。一小时后,还是在红星茶馆见。”

李志远立即赶往长途汽车站,搭乘最近的一班车回县城。他必须当面质问林小雨,揭开这个谜团。

一路上,他紧握那枚玉佩,感觉自己也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迷雾中。

为什么有人要冒充陈小雅?这枚玉佩到底有什么秘密?林小雨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一切疑问,都需要答案。

第六章 真相大白

李志远赶到红星茶馆时,林小雨已经在那里等候了。她依然穿着得体,举止优雅,但眼神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李先生,这么急着见我,有什么事吗?”她微笑着问,语气自然。

李志远直接切入主题:“林小姐,医院里的女孩不是陈小雅。你到底是谁?为什么要设这个局?”

林小雨的笑容凝固在脸上,她沉默了片刻,终于叹了口气:“你还是发现了。我就知道这个计划不完美。”

她抬起头,直视李志远:“首先,请相信我对你没有恶意。医院里的女孩确实不是陈小雅,她是我的妹妹林小云。”

“那真正的陈小雅在哪里?”李志远追问。

“陈小雅一家三年前就搬走了,听说去了南方,具体地址不详。”林小雨解释道,“我找到他们以前的邻居才打听到你救人的事和玉佩的情况。”

李志远更加困惑了:“那你为什么要冒充陈小雅的表姐?这枚玉佩又是从哪里来的?”

林小雨深吸一口气,从包里拿出一张老照片,推到李志远面前。照片上是一对年轻男女,女孩怀中抱着一个婴儿。

“这是我父母和我。”林小雨指着照片说,“注意看那个男子胸前佩戴的玉佩。”

李志远仔细看去,震惊地发现那男子佩戴的正是与他手中一模一样的翡翠双鱼佩!

“这是...?”他不敢相信地看着林小雨。

“这枚玉佩原本是一对,叫做‘阴阳双鱼佩’。”林小雨缓缓道来,“你手中的是阳佩,我父亲曾经佩戴的是阴佩。两条鱼的游向相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圆。”

她继续解释:“这对玉佩是我们林家的传家之宝,世代相传。但在文革期间,我父亲被迫与家庭划清界限,在逃亡途中不慎将阳佩丢失了。”

李志远想起母亲曾经说过,这玉佩是外婆传给她的,而外婆是从一个落魄书生那里买来的。时间地点确实与林小雨所说的吻合。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失落的阳佩。”林小雨说,“直到三个月前,我偶然在古董市场看到了这枚玉佩,一眼就认出了它是林家失落的宝物。”

“但那摊主说玉佩已经被人买走了。我多方打听,才找到是你买下了它。”林小雨继续说道,“我想买回玉佩,但又怕你不肯割爱,只好编造了陈小雅病重归还玉佩的故事。”

李志远消化着这个惊人的真相:“那医院里的女孩...”

“是我妹妹小云,她确实生病了,但不是白血病,只是严重的肺炎。”林小雨愧疚地说,“我利用了她的病情,设计了这场戏。对不起,欺骗了你。”

李志远沉默了片刻,问道:“既然玉佩已经还给我了,为什么还要继续这个骗局?为什么不直接说明真相?”

林小雨眼中泛起泪光:“因为我发现你不是从古董商那里买的玉佩,而是母亲留给你的遗物。我不忍心夺走你如此珍贵的纪念品。”

她擦了擦眼角:“但我又必须为林家找回这件传家宝。于是我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林小雨从衣领内掏出她佩戴的那枚玉佩——阴佩。与李志远的阳佩确实是一对,只是双鱼的游向相反。

“我希望你能同意,让两枚玉佩重新团聚。”她真诚地说,“这不是买卖,而是传承的延续。你可以提出任何条件,只要我能做到。”

李志远看着手中的阳佩,又看看林小雨的阴佩,心中百感交集。原来这枚玉佩还有这样的故事,它不仅承载着他对母亲的思念,还承载着一个家族的传承。

他思考了很久,终于开口:“我能保留这枚玉佩吗?它是我对母亲唯一的念想。”

林小雨的脸上掠过一丝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理解。这是你的权利。”

“但是,”李志远接着说,“我愿意让两枚玉佩定期‘团聚’。你可以每年带着阴佩来找我,让它们在一起一段时间。这样既保留了念想,又延续了传承。”

林小雨惊喜交加:“真的吗?您真的愿意这样?”

李志远微笑着点头:“我相信母亲也会赞成这个决定。传承的意义不在于拥有,而在于连接。”

两人相视而笑,三年的寻找和等待,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林小雨坚持要给予经济补偿,但李志远婉言谢绝了:“这不是钱的问题。能知道玉佩的完整故事,就是最好的回报。”

离开茶馆前,林小雨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李先生,您还在机械厂工作吗?我们外贸公司最近需要一批精密零件,或许可以合作...”

李志远笑了笑:“谢谢你的好意,但我已经辞职了。我打算用这些年的积蓄,开一家小型的机械维修店。”

林小雨眼睛一亮:“那更好!我可以介绍一些客户给你。就当是...朋友之间的帮助。”

夕阳西下,两人走出茶馆,告别时交换了真诚的笑容。

李志远握着胸前的玉佩,感觉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温暖。这枚小小的翡翠,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沟通着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家庭。

第七章 新的开始

回到县城后,李志远开始着手筹备自己的机械维修店。他在城北租了一间小门面,购置了必要的工具设备。

林小雨果然介绍了几家省城的客户过来,带来了稳定的生意。李志远技术好,收费合理,很快就在当地小有名气。

一个月后,林小雨带着妹妹林小云专程前来道谢。小云已经完全康复,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她对参与骗局表示歉意,但李志远大方地表示理解。

三人一起吃了顿饭,席间聊得很投机。李志远拿出阳佩,林小雨取出阴佩,两枚玉佩并排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的圆环。

“真美啊。”小云感叹道,“它们本来就应该在一起。”

李志远点点头:“以后每年都可以让它们团聚一次。”

店铺开业三个月后,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出现了。那天李志远正在修理一台农机,抬头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门口。

是陈小雅!三年不见,她长高了不少,变得更加成熟漂亮。

“李叔叔...”她怯生生地叫道,“我能进来吗?”

李志远惊讶地请她进屋:“小雅?你怎么找到这里的?”

陈小雅解释说,她家从南方回来后,听说李志远在找她,特地前来拜访。她现在已经是一所师范大学的学生了。

“关于玉佩的事,我一直想向您道歉。”陈小雅低着头说,“当年我确实捡到了玉佩,但因为害怕,撒谎说没看见。后来我想归还,但您已经搬了家...”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布包,打开后,里面竟然也是一枚翡翠双鱼佩!

李志远震惊地看着这枚玉佩,又看看自己胸前的那枚,完全一样!

“这...这是怎么回事?”他难以置信地问。

陈小雅解释道:“当年我捡到玉佩后,不小心把它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我吓坏了,就把它藏了起来。后来家里搬去南方,我找到一位老玉匠,请他仿照原样制作了两枚玉佩,想找机会归还给您。”

她哽咽着说:“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当时真的太害怕了...对不起...”

李志远拿起两枚玉佩仔细对比,发现其中一枚确实与他的一模一样,另一枚则稍有不同,应该是仿制品。

如此说来,林小雨找到的那枚“阳佩”,其实是陈小雅请人制作的仿品?那真正的阳佩在哪里?

李志远突然想起母亲曾经说过,林家祖传的玉佩确实是一对,但在某一代分开了,阳佩流传下来,阴佩则不知所踪。

难道林小雨的阴佩是真品,而她误以为陈小雅仿制的阳佩是真品?

这个复杂的局面让李志远哭笑不得。他安慰了陈小雅,收下两枚玉佩,没有告诉她真相——有些时候,善意的谎言比残酷的现实更好。

第二天,李志远联系了林小雨,告诉了她这个惊人的发现。

林小雨赶来后,仔细检查了三枚玉佩,最终确认:她的阴佩是真品,陈小雅归还的两枚中,一枚是仿制品,另一枚则是真正的阳佩!

“太不可思议了!”林小雨惊叹道,“所以陈小雅当年捡到的就是真品,她请人仿制时,玉匠可能是按照真品制作了两枚,一枚仿制,一枚真品?”

李志远点点头:“看来是这样。现在,林家传承的阴阳双鱼佩终于真正团聚了。”

两人相视而笑,感慨命运的奇妙安排。

李志远将真品阳佩交给林小雨:“这本来就是林家的传家宝,应该物归原主。”

林小雨感动得热泪盈眶:“谢谢你,志远。你让我相信,世上真的有无私和善良。”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