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追过的曲艺大师以及他们的长篇大作
更新时间:2025-09-15 17:26 浏览量:2
我感觉我小的时候应该是曲艺艺术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各类曲艺形式名家大作争相斗艳,异彩纷呈。那时候就整天抱着个收音机听他们的作品。
河北省曲艺团的著名快板板儿书名家常志先生是快板儿书大师李润杰的徒孙,录制过多部长篇快板儿书书目。我曾经听过并且非常喜欢的就有《哪吒》《西游记》和《后西游记》这三部。快板书是一种说唱艺术,加上竹板儿的伴奏,抑扬顿挫非常引人入胜。如果是现场观看或者是影像的话,演员在表演时还有动作和身段。快板儿书名家有很多,但是像李润杰高凤山和王凤山等都没听过他们的长篇快板儿书作品,而常志先生则用这几部长篇快板儿书弥补了这种遗憾。这几部长篇快板儿书听一下来,都会用舌头模仿快板儿打出的那个前奏的花点儿来了。哪怕是到现在了,还经常从手机上搜出来听上那么几段呢。
孙振业是非常著名的一代山东快书名家,长期跟随山东快书大师高元钧学艺,虽然不是高元钧的徒弟,但是却也得到了他的艺术传承。“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英雄好汉武二郎,这武松……”对于喜爱曲艺的观众和听众们来讲,这几句应该都很熟悉吧。和快板儿书一样,山东快书也讲究语言上的抑扬顿挫,也讲究身段和动作的潇洒自如。再加上鸳鸯板这种独特乐器的伴奏,山东快书听来也是别有风味儿。另外,山东快书也讲究语言上的风趣幽默,不管是大书还是小段儿,一段儿下来都有不少的包袱,听来令人忍俊不禁。
艳桂荣绝对算得上是一代西河大鼓大师,我听过她的不少小段儿,也听过她这几部长篇大书。长篇西河大鼓书也和长篇快板儿书山东快书等一样,都是半说半唱,在有相当大篇幅唱段的间隔,也都有一段白话,后来有些西河大鼓书演员不唱大鼓之后改说评书,这样的评书演员就被称之为西河门儿的,而西河门儿的评书演员大多更专注于讲述评书故事而很少评论和点评,所以就有自认为纯正的评书演员将其称之为大鼓白,而非真正的评书。我还一直记得《月唐演义》里郭子仪拜师李白并与张显王琦结义的故事呢。
听的最多的长篇曲艺形式当然要数评书了,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是长篇大论的。要说听的不同评书演员的评书作品少说也得有一二百部了吧,听的最早的评书作品是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听的评书作品最多的评书演员是单田芳,而听的单田芳的第一部评书作品就是这部《百年风云》。这部书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一直讲到了洪秀全太平天国失败,整个晚清时期的血泪斗争史,虽然作为评书。评书里面虽然也有很多虚构和夸张夸大的内容,但基本的历史脉络和主要历史人物还是比较完整的呈现了出来。
以上这些基本上都是听全了的,另外还听了一段时间的河南坠子《隋唐演义》,忘了是谁表演的了。作为曲艺迷们,你们还有什么长篇曲艺书目欣赏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