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后,最舒服的活法:一不做,二不休,三不猴,早看早明白
更新时间:2025-09-21 13:50 浏览量:1
导语:
人到退休,才懂得活法的真味。聪明的老人,不靠炫耀财富,而靠一套简单舒服法则:一不做,问心无愧;二不休,进取不止;三不猴,少烦少恼。
人到退休,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滋味。没了上班的压力,也没了单位的规矩,活法,全在自己手里。
茶馆里闲坐,老友叹气:“当了半辈子工人,终于能歇口气了。”话音刚落,大家都笑。笑声背后,却有人摇头:“歇得太久,人就废了。”我心里一震,暗暗记下。
回到家,翻开旧书,读到一句古话:“一不做,二不休。”这本是唐朝旧事,后来传为古训。细细一想,对退休人也合用。我琢磨着,要活得明白,就该加上“三不猴”。
一不做,二不休,三不猴。简简单单十二个字,却是余生的智慧。老伴听我说完,笑道:“你这是新规矩?”我摇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镜子。”人若无镜,容易迷路。有了镜子,才懂得如何照见自己。
街坊老张常说:“人活到六十,靠的是心安。”心安,得靠问心无愧。于是,我明白了,退休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一不做。
一不做,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不做亏心事,不做让自己夜不能寐的事。俗话说:“白天不做亏心事,夜里不怕鬼敲门。”做事干净,做人坦荡,才有真正的清闲。
退休没了约束,可自律不能丢。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心里要有数。锻炼时,不去踩草地。买东西,不占小便宜。邻里之间,不起歹心。
人若总是左算计右算计,哪怕拿着退休金,心里也不会安生。有一次,邻居为了一点小利,被人指责,脸红脖子粗。他回家后对我抱怨:“这点事不算什么。”我摇头:“算不算,心里最清楚。”
夜深人静,亏心事就会化成心病。日子久了,痛苦还说不出口。人到晚年,最怕的不是没钱,而是良心不安。所以,一不做,就是问心无愧。如此,才能无事一身轻。
二不休,说的是人不能停。开弓没有回头箭,学问也没有终点。想起晋国的师旷,双眼失明,却精通音律,人称“师旷之聪”。他官至太宰,却依旧夜夜弹琴。《淮南子》里说:“老而学犹秉烛夜行。”
我常想,这才是真正的进取不止。岁月带走青春,却带不走心志。老王退休后,天天写字画画,小院里墨香常新。他说:“三日不练,手就僵了。”我点头:“活到老,学到老。”这话没错。
人一旦停下,脑子就生锈。锈久了,再也转不动。读书也好,学艺也好,哪怕学做菜,学修车,都是让心保持鲜活。
二不休,还在于劳。劳动不停,人就精神。闲坐一天,反而浑身酸。我常在厨房帮老伴。切菜炒锅,叮叮当当,饭香飘满屋子,心也安稳。节日里,看着子孙们吃我做的菜,那份喜悦,胜过金钱。
邻居老赵,退休后去做义工,站在斑马线边,为孩子护路。有人笑他傻,他却摆手:“劳动最光荣。”一句话,暖在人心。有爱心的人,发挥余热,才知自己还在发光。
有人说:“人闲,心就慌。”这话我深信。只要不停,人就不会废。二不休,就是进取不止。精神在走,身体才跟得上。
三不猴,说的是心不乱,眼不多看,耳不乱听,嘴不乱说。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这话,放在退休人身上再合适不过。
后来有人雕了三只猴子。一只捂眼,一只捂耳,一只捂嘴。寓意,不看不听不说。退休后,人情冷暖看得多,更该学会“少管”。古诗云:“各人自扫门前雪,少管他人瓦上霜。”日子是自己的,别总揽闲事。
我常告诫自己,别总盯着别人的错,眼睛多去看风景。去草原,看牛羊奔跑;去海边,看潮起潮落。至于脚下的粪便,就当肥料。世界本就不完美,若总挑刺,心里只剩垃圾。学会睁一眼闭一眼,才自在。
听觉也是。汽车喇叭,孩子哭声,若全往心里去,只会乱。老伴常说:“左耳进,右耳出。”有些闲话,就让它随风散。真正要驱赶的,不是外界的声音,而是内心的杂音。
当心静下来,你才能听到鸟鸣,听到风声,听到雨落。不说,也是智慧。人说:“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退休后,更该谨记。别老是吹“想当年”,别老是炫耀自己。适时沉默,才有分寸。
我见过一个老头,动不动就训人,结果晚辈都躲得远远的。说话该点到为止。给别人留台阶,也是给自己留退路。有理让三分,无理退三丈。静下来,心中自有光。三不猴,其实就是少烦恼。少看,少听,少说,日子才能清。
一不做,让心安。二不休,让人活。三不猴,让日子清净。三句话,看似简单,却是我退休后才真正悟透的门道。那天茶馆闲坐,有人问:“老李,你哪来的精神?”我笑:“靠这三不啊。”
他们愣住,我便解释,从头到尾,娓娓道来。“人啊,得问心无愧。”说到一不做时,我拍了拍胸口。“人啊,得进取不止。”说到二不休时,我伸了伸胳膊腿。“人啊,得少点烦恼。”说到三不猴时,我闭了闭眼睛。
众人听完,连连点头,有人笑:“这是新经书啊。”我摆手:“哪是经书,不过是日子逼出来的智慧。”话音落下,屋里静了静。有人轻声说:“说得好。”这一刻,我明白,道理不在书里,而在生活里。
老伴在旁边接话:“人老了,就该这样活。干净、勤快、少事。”她的话,比我更简练。这就是家常里的真理。一顿饭,一杯茶,都能印证这三句话。
有人不服气:“老李,你不觉得这太消极?”我笑:“一点都不。不做坏事,是积极;不休止,是勤奋;不添烦恼,是智慧。”真正的积极,不是折腾别人,而是把自己过好。
人若懂这三点,哪怕年岁已高,心也依旧年轻。夜深时,我常对着书桌自语:“余生能守住这三不,足矣。”
那天小区广场,有人议论谁家儿子没出息,大妈们说得热闹。老李路过,笑着摆手:“各人自扫门前雪,少管他人瓦上霜。”人群一愣,话头立刻散了。这就是三不猴的妙用。
老赵在家,爱跟老伴抬杠,动不动就吵。我去劝他说:“你闭上嘴,试试不说。”结果两人相安了几天。他后来笑道:“果然啊,不出口,气就散了。”这也是不猴的智慧。
老王爱看新闻,天天对着电视皱眉。我劝他:“多看点风景,少盯着乱事。”他试着每天去公园。看花开,看鸟飞,心情慢慢变好了。三不猴,不是逃避,而是懂得筛选,把不必要的烦恼挡在门外。
老伴常提醒我:“你这人爱操心。”我笑答:“现在学会少管了。”她点头:“对嘛,不做亏心事,不停学习,再少点杂念,咱们老两口才自在。”一不做,让我夜里睡得安稳。二不休,让我每天都精神。三不猴,让我少生闷气。
茶馆里有人调侃:“你这套活法,能传给我们吗?”我笑:“传不传不重要,懂了就行。”懂的人,自然心领神会;不懂的人,光听也是白搭。古人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其实就是这意思。实践,才是最好的证明。
小区里,越来越多老人跟我说:“老李,你这三不,我们学着点。”我心里暗喜,这三句话,不是空想,而是真能落地。日子本就不长,过一天少一天,不如让自己轻快点。
余生不长,最好的活法,就是轻装前行。有人问我:“老李,你图什么?”我答:“图个心安。”一不做,让我坦荡;二不休,让我鲜活;三不猴,让我少烦恼。三者相加,就是智慧。
年轻时拼命挣钱,到头来才懂,钱不是唯一的保障。保障来自心境。做得正,学不停,再少操闲心。这三点,才是退休人的三根拐杖,让你稳稳走完余生。
有人嗤笑:“这算什么大道理?”我笑:“大道理都在小事里。”每天一日三餐,每次与人闲谈,都能用上。别人说闲话,我一笑而过。别人炫耀钱,我轻轻带过。别人挑事时,我转身离开。这就是三不的护身符。
古人云:“人心安处是吾乡。”退休人,能活得安稳,就是福。这份福,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修来的。所以我常劝朋友:“别光想着养老钱,更要想想养老心。”
钱再多,若心不安,也会受苦。心若安,日子自然甜。一不做,是根基;二不休,是动力;三不猴,是清净。三不相合,就是最聪明的活法。也是最朴素的真理。
夜里合眼,我常念叨:“不做亏心事,不停学,不添烦。”一句话,心安理得。这一觉,也就睡得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