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藏着“侠气”
更新时间:2025-09-23 11:37 浏览量:2
提起成都,人们会想起什么?
是满脑壳的成都话:
“巴适得板”“爪子”“雄起”……
是大熊猫“花花”
还是博物馆里面的三星堆?
人们思考片刻,
好像用这些来形容成都略显单薄。
因为这里成分太复杂喽。
成都到底什么样?
当人们试图脱口而出介绍成都时,总会出现两极反转的情景。一些朋友初到成都,第一印象或许认为这里是一个摩登都市,毕竟春熙路、太古里的繁华景象令人瞩目。
成都春熙路 图源:文旅成都
然而,一旦走过太古里的街道,迎面而来的却是武侯祠、锦里、杜甫草堂……这些隐藏在街边巷子中的古迹,为成都增添了古朴的韵味。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图源:袁佳利
成都的对立元素还有很多:在商场里吃火锅时观赏川剧,在东郊记忆这样的工业遗址,人们身着汉服仗剑天涯,摩登少年在老茶馆品茗,年轻人有自己的酒吧,而老辈子们也有他们的“LIVE HOUSE”……
东郊记忆 图源:文旅成都
这些极致的反差,不仅展现了成都的极大包容性,更从方方面面体现了成都的“侠气”。
这种“侠气”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刀光剑影,而是一种兼容并蓄的气度。
成都能将千年历史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在同一帧画面中,如青羊宫旁高楼林立,宽窄巷子中人群熙攘,既不违和,也不突兀。
宽窄巷子 图源:成都发布
在成都,快与慢并存,烟火与清幽共生,市井之中藏着诗意,闲适背后自有锋芒。这种独特的城市性格,又像一部旷日持久的江湖小说,在看似平凡的生活里,悄然书写着不平凡的传奇。
01
初印象
烟火气里藏着雪山与侠气伏笔
若你有成都朋友,或许曾在他们的朋友圈见过这样的奇妙画面——车水马龙的都市背景中,幺妹峰的雪顶透过云层,洒下清冽的光。
雪山下成都 图源:金温江
在成都,“在城市里拍雪山”绝非偶然,而是一群“追峰人”刻进生活的仪式感:
只要天气预报显示“能见雪山”,他们便会扛着相机,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龙泉山观景台架起长焦,等待晨光为雪顶镀上金边;锦城湖岸边蹲守暮色,让雪山倒影融入波光;鲁家滩湿地的芦苇荡中藏着镜头,框住“草甸+都市+雪峰”的三重景致。
鲁家滩湿地公园 图源:金温江
成都是全国唯一一座可以在市区遥望7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人口城市。这份对雪山的执念,早已被成都人酿成专属浪漫。
自2009年起,他们为这份期待定下“开山节”:每到春季,当气流澄澈、雪山群峰清晰展露时,便是追峰人的盛会。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成都人45次“推窗见雪山”,创历史新高。
成都2025年上半年见山目标达成 图源:四川卫视
在开山节期间大家涌向各个经典点位,拍下雪山与摩天楼同框的震撼瞬间,让“平原看雪山”成为成都独有的标签。
首批推荐观景点位地图 图源:成都生态环境
而成都与雪山的缘分,更藏在地理基因里。它卧于四川盆地西缘,紧接青藏高原东麓,四周邛崃山、龙门山、岷山与龙泉山脉环抱,平原、丘陵、高山占据成都1/3的地形,天生是西进观山的“门户”。
成都地形图 图源: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若从市区一路向西,
先到大邑境内,
这里正是杜甫笔下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实景地,
海拔5364米的大雪塘终年覆雪,
凛冽的雪峰刺破天际,
是名副其实的“成都第一峰”;
西岭雪山 图源:文旅成都
再往西行,
往雅安阿坝州走能遇见
夹金山、大雪峰、四姑娘山
……
四姑娘山 图源:袁佳利
而往甘孜方向走,
便可遇见贡嘎山、折多山、格聂神山
……
甘孜格聂神山 图源:小红书@寻真之地
这些群山将成都包围,天气良好时,成都目视范围内至少有上百座雪山。无论是远眺还是近观,成都都与这些雪山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成都,烟火气与雪山景从不是对立面——楼下茶馆的盖碗茶香还未散去,抬头或许就能与雪山打个照面;追峰人镜头里的雪峰有多凛冽,转身就能扎进巷子里吃一碗热辣的火锅。
成都的夜市 图源:袁佳利
这份“一半人间烟火,一半雪山辽阔”的日常,
正是成都最动人的模样。
02
市井生活
藏在茶里的逍遥侠气
成都高空之上是纯净巍峨,而山下便是烟火人间。成都人对茶馆的需求,几乎可与火锅并列。
四川有句民谚“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走在成都街头巷尾,下午乌泱泱的人群,多半是在茶馆里。
茶馆 图源:文旅成都
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每天下午都坐满了喝茶的人,一个茶壶、一碗茶、一对桌椅板凳,便开始了成都人的下午茶生活:
鹤鸣茶社 图源:文旅成都
可能是几个人坐在一起“摆龙门阵”;有成都老伯伯在湖边钓鱼;有一堆人围成一圈“斗地主”;有叮叮咚咚采耳的;有人民公园相亲角刚认识的;也有老法师扛着摄影大炮在湖边拍鱼……什么都有,运气好时还能看到四川非遗的长嘴壶茶艺。
四川人泡茶的过程 图源:文旅成都
这里抛开了传统大城市的观念“时间就是金钱”“时间非常宝贵”。在茶馆里,茶水才是这里的时间,几乎每个人旁边都有一壶茶,这茶一般泡3-4泡也就废了,而这时也到了成都人散场回家的时间。
人民公园里的茶馆 图源:青羊地方志
但成都喝茶的组合不止这些,也可能是听曲。藏在春熙路的悦来茶园,就是喝茶听曲的绝佳地,这里有点老人版“LIVE HOUSE”的感觉。
悦来茶园 图源:文旅成都
这些都是老观众喜欢的节目,四川清音中的《布谷鸟儿声声叫》《青杠叶》《断桥》……曾遇到一位四川老奶奶,她说去外省待了一段时间,每天都嚷嚷着要回成都。身边人问她为什么?因为外面没有成都“好耍”“安逸”。
悦来茶园的川剧表演 图源:文旅成都
而生活细节里的“温柔侠气”,
更藏在成都的烟火褶皱里:
蛋烘糕 图源:四川文旅厅
巷口蛋烘糕的老板见客人爱肉松,总会多舀一勺肉松,笑着说“料够,才巴适”;邻里间常互相搭把手看哈娃儿,谁家炖了萝卜汤也不忘分一碗给隔壁;外地游客站在路口迷茫,路过的司机不仅停下车指清方向,还会额外念叨“前头那家冒鸭子好吃得很,本地人都爱去”。
上图 糖油果子 图源:四川文旅厅
下图 四川名小吃 图源:成都晚报
这些细碎的善意,没有轰轰烈烈,却恰是“侠之小者”的最好诠释,把温暖揉进日常的每一步。
最动人的,是成都人慢生活里的“通透侠气”。
他们不追过度的快节奏,不把日子过成赶场的闹剧——工作之余泡壶茶、听段曲、吃个糖油果子,周末去天府绿道骑100公里,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
天府绿道 图源:成都公园城市
这份“安逸”,这份“好耍”,正是庄子“逍遥游”的现代表达,不焦虑、不盲从,为成都的侠气铺好了最扎实的烟火底色。
人们说的每一句成都话,或许字句简单,却满是这份侠气的温度:问“你爪子”(你干什么)是街坊的随口关切,说“相因点”(便宜点)是菜市场的暖意讨价,叹“美得伤心”(美得让人心动)是遇见景致的真心赞叹,讲“背时”(运气不好)是彼此安慰的实在共情。
成都人民的日常生活 图源:袁佳利
这些言语,这些场景,这些细节,终究汇成一句话:成都的人情味,是不端着、不疏离,用最实在的表达传递热乎劲儿的真诚。
雪山 图源:袁佳利
这座城,既有雪山的辽阔江湖气,又有市井的温柔烟火气;既容得下摩登潮流,也藏得住古朴诗意。
成都市的某个小镇 图源:袁佳利
成都的“侠气”,
终究是生活的气:
是追峰人对雪山的执着,
是老茶客对慢时光的坚守,
是普通人对善意的践行。
它让每一个走进成都的人都明白:
最好的江湖,
不在传说里,
而在这烟火缭绕的日常里。
本文由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两微一网”综合整理
部分图源网络仅供分享 如侵删
一审:袁佳利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