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馆到咖啡馆:近现代都市的公共生活与社交方式 | 大学问·学术沙龙033
更新时间:2025-09-24 13:11 浏览量:1
○
从茶馆到咖啡馆:
近现代都市的公共生活与社交方式
王笛《茶馆2》新书分享会
活动信息
嘉宾:王笛 唐小兵 郑诗亮
时间:2025年9月28日 (周日)
18:00 - 20:00
地点:上海古籍书店·博雅苑
活动组织:广西师大出版社 广西师大出版社·大学问 上海古籍书店
参与方式
关注广西师大出版社视频号
即可观看活动直播
活动介绍
茶馆是成都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地人习惯在那里打麻将、掏耳朵、约会、看戏等。市井中的茶馆,既是私人生活的延展,也是成都最具有标本意义的公共空间。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飞速发展,土地重新规划,农民工涌入城市。随着这些改变,成都和全国一样,公共生活蓬勃发展起来,茶馆提供了一个观察这些变化的窗口。书中深挖 1950-2000 年成都茶馆的兴衰,茶馆的起落不仅映照国家与地方文化的互动,更记录着普通人社交方式的变迁。
如今,中国城市街角更多的是咖啡馆。咖啡馆作为现代都市新社交载体的崛起,已逐渐成为快节奏生活里的 “临时栖息地”。在大众印象里,咖啡馆是年轻人的,茶馆是长辈们的;咖啡馆是全球化的,茶馆是“过时了的”。我们不禁疑问:作为曾经中国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茶馆会被取代吗?
茶馆与咖啡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如何勾勒近现代都市社交的变迁轨迹?
9月28日(周日)晚上18点,在上海古籍书店,大学问·学术沙龙(第033期)特邀本书作者王笛,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唐小兵、《澎湃新闻》“半卷书”工作室主理人郑诗亮展开对谈,围绕“从茶馆到咖啡馆:近现代都市的公共生活与社交方式”这一主题,从成都的茶馆与上海的咖啡馆出发,探讨二者如何分别塑造不同时代的公共生活,又共同见证近现代都市社交方式的演变。
嘉宾介绍
王 笛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席教授。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学术代表作有《茶馆》《袍哥》等,历史非虚构作品有《中国记事(1912—1928)》《消失的古城》等。其作品荣获美国城市史学会(UHA)“最佳著作奖”、《亚洲周刊》“2022全球华人十大好书”、单向街书店文学奖、首届吕梁文学奖等奖项。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知识分子与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哈佛燕京访问学者。著有《十字街头的知识人》《与民国相遇》《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北美学踪:从温哥华到波士顿》等。
《澎湃新闻》“半卷书”工作室主理人,播客《忽左忽右》《边角聊》主播。著有《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译有《书海历险记》《红色童话》《绿色童话》《悬疑小说的构思与写作》。
活动图书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
王笛 著
茶馆是成都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地人习惯在那里打麻将、掏耳朵、约会、看戏等。
本书为著名学者王笛新作,通过考察20世纪下半叶成都的茶馆,探究大众文化以及公共生活的兴衰起伏,从而透视中国社会半个世纪的剧变。书中,作者将历史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利用档案材料及田野调查,聚焦茶馆业主、顾客、艺人、掏耳匠等底层人物,以白描式的手法勾勒他们在茶馆这一公共空间的喜怒哀乐、命运抉择,从而展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的城市生活图景。通过本书,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城市的发展及其逻辑,还可以从这些细节背后,重新触摸一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理解当代中国的转型与变迁。
读 者 评 价
9月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