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歌声里

更新时间:2025-09-27 07:24  浏览量:1

我是80后,从我童年起,北京的各大公园,到处都是“嗡儿嗡儿”的京胡声。在天坛,在护城河边,在香山……偶尔还能见到早起吊嗓子的票友。一走到前门大栅栏,耳边自带京韵大鼓或单弦牌子曲的BGM(背景音乐)……在我心中,北京是一座接地气的音乐之都。歌唱、器乐、戏曲、曲艺、大街小巷的吆喝……连北京话说起来都像唱歌一样。

对于我而言,学生时代唱的第一首歌是《采蘑菇的小姑娘》。我总会想起第一次参加合唱,是小学四年级时学校举行的“红五月”歌咏比赛。我们班演唱的是电影《花儿朵朵》里的主题曲《花儿朵朵向太阳》。上世纪90年代的小学生,为什么唱这首呢?或许这是音乐老师童年时最喜欢的歌曲?比赛现场,我们都穿白色的衬衫和裤子,系上红领巾,用童声齐唱:

花儿离不开土壤,啊……

鱼儿离不开海洋,啊……

在我的记忆中,最初唱的是“鱼儿离不开水”。“水——”的音拐弯有点大,作为小学生尚且唱不齐整。老师说我们改一下,不唱“水”了,唱“海洋”,改为“鱼儿离不开海洋”。这个细节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原来文艺演出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修改的,这就算我们演唱的“创作”了。

直至30多年以后,我才看到仅有70多分钟的老电影《花儿朵朵》,讲的是北京小学生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自己组织排演节目的故事。此时我才发现,原片所唱的就是“鱼儿离不开海洋”,哎,我是否出现了记忆偏差?我已经无法分辨。小学时所学所唱,与电影中肯定有不少差别。

这类歌咏比赛在学生时代不止参加过一次,随着年龄增长,所唱歌曲的难度也会不断增加。高中歌咏比赛,是分男女声部合唱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水谣》。

那时,学校有位老校长吴昌顺,他是位语文特级教师,讲课音色如朗诵家,我们都听过他激情澎湃的讲座。他亲自来我们班讲解《黄水谣》的历史背景和歌词,还用大幅度的动作来指挥,教一句唱一句,就这么一句一句“喂”出来。从开头“黄水奔流向东方”,便秒懂这首歌的难度:在同一句中突然变成高音或低音,高音处突然拐弯。重要的难点如“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的“香”字,要唱出字音的头、腹、尾,要拉长音,要饱含深情,仿佛真有花香一样。可对我们而言,难点却是“豆花儿香”的“豆花儿”,大家平常说话中都带儿化音,“豆花儿香”,“豆”是高音,“花儿”这里连儿化带唱歌,“花——儿——”就找不到调了;唱到“香”字,就出来戏曲腔了。

后来,我学了昆曲和曲艺,觉得最难的歌唱仍是这首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水谣》。它里面体现了太多的传统美学和民族大义,是非常悲情且对比强烈的一首歌,饱含了最为朴素的抗日与爱国决心。此时才发现,当时教语文的吴昌顺老师,原来是一位早已闻名全国的教育专家。

有时想起来,热爱音乐最好的方式,是吃完晚饭后,把琵琶、三弦从墙上摘下来,自己在院子里扒拉几下,自娱自乐;或者走到野外看着秀美的河山,哼上几句;再或者下班后走在大街上,听街边商铺里传来一句老歌,跟着唱两句……歌声储存在城市里,徘徊于日常之间,我想这也许是人与音乐最为舒适的共存方式吧。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7日 08 版)

侯 磊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