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咖啡师、服务员、包装员……这家社区店为何能“因人设岗”?

更新时间:2025-11-20 01:39  浏览量:1

正午的阳光里,“忆术面馆”与“忆术茶馆”为东柳坊社区带来一份新的暖意。自11月5日开业起,面馆飘出麦醇鲜香,茶馆萦绕着茶叶与咖啡的氤氲气息——两个空间,一种温度,正悄然改变着社区的日常。

茶馆的吧台后,东东正仔细地称量着咖啡豆的克数,不难发现,他的动作比常人显得稍慢一些,是的,东东属于心智障碍人群。 只见他完成称量后,小心地打着奶泡,全神贯注地尝试在咖啡上拉出一个可爱的“花”。

“早上8点左右来,下午3点回家。”东东将做好的咖啡轻轻放在台面上,“我在社区培训过咖啡技能,现在已经做了一周正式员工了。”

谈及工作感受,他腼腆地笑了:“特别开心!不只是我一个人,这里的小伙伴和老师都对我很好。”他指了指身旁整理茶具的同事,“我最好的朋友就是这位老师,我们一起做咖啡、做茶饮。”

正说着,居民张先生走进茶馆,东东立刻端起咖啡:“张老师,您尝尝我刚做的拿铁,我还拉了个花!”张先生接过杯子,端详着那颗不太完美却充满诚意的心形拉花,笑着说:“东东,越来越有模有样了!”他转头对记者说:“我常来这儿,不只是为了一杯咖啡。你看这些孩子眼里的光,能在这里安身立命、自食其力,这就是和谐社会最真实的模样。”

面馆与茶馆之间,人流交织,暖意融融。几位老人在面馆明档前边等餐边闲话家常,隔壁外卖窗口传来清晰的叫卖声:“百分百纯手工面条、年糕,方便又美味!吃了一次还想第二次!”

在手工香薰展架前,“忆术”双馆负责人董女士向记者介绍:“我们为残疾人提供从培训、实训到上岗的全流程支持。除了咖啡制作和服务接待,他们还参与‘双馆’里的产品包装、窗口叫卖等十余个岗位。”

董女士指向正在认真擦拭桌面的年轻员工:“比如小李,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我们见证了他从腼腆到主动与客人交流的成长过程,现在他已经能主动为顾客提供贴心服务。”

“这里原先是我们社区服务用房,经过精心改造,现在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温度。”东柳街道残联理事长俞盈盈向记者介绍改造一新的空间,“细节设计是我们在改造过程中特别关注的部分,我们全区域铺设了防滑地面,安装了无障碍通道,厨房操作台都根据使用需求做了适配调整,目的就是要确保每个人——无论是残疾人朋友还是老年居民,都能安全、有尊严地在这里工作和活动。”

俞盈盈望向手工活动区,几位老人正有说有笑地准备着下午的编织课,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现在,这里不仅是近40名残疾人的实训基地,通过轮岗实训帮助他们掌握就业技能,同时也成了老人们的‘第二个客厅’。”俞盈盈欣慰地说,“老人们可以在这里用餐、参与手工书画活动,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交圈,真正实现了‘融残助老’的社区融合理念。”

记者有话说

在这个寻常午间,东柳坊社区的“忆术面馆”和“忆术茶馆”的温暖来自于点滴细节:老人与员工间自然的问候,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还有那些在不同岗位上逐渐挺直的身影。这里没有刻意的帮扶,只有平等的相处;没有形式的关怀,只有实实在在的日常。一碗面,一杯咖啡,一个适度的操作台,一段新的人生——真正的“民生工程”,就是让每个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在平凡的日常里,重拾生活的尊严与热情。

记者:筱悦

编辑:依磊

审核:王秋萍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