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知名相声演员贾承博辞世

更新时间:2025-11-27 03:40  浏览量:1

11月26日凌晨,知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贾承博在沈阳因病离世,享年69岁

消息从沈阳起,最先是地方媒体发出简讯,随后扩散到全国的新闻平台和社交媒体,按下刷新键,不同年代的观众都在同一刻想起他的段子

消息从沈阳传出,凌晨的那条通告很克制,但震动迅速扩散到全国的手机屏幕

更扎心的是,同行们发来不长的悼念,字句不多,却能读出那份懂行人的惋惜

关于后续安排,记者致电治丧小组得到回应:家属希望低调,具体病因不便公开

治丧小组回应称具体病因不便对外透露

说白了,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亲属的保护

告别仪式定在沈阳回龙观革命公墓,粉丝可在11月28日前往告别

有业内人士提到,相声演员苗阜已发文悼念,几家曲艺团也在对接花圈事宜,圈里人都懂,这些礼数背后,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几十年”的彼此致意

把时间往回拨

1956年,他出生;

1976年,他进了沈阳曲艺团,舞台上的规矩、火候,从那会儿就开始一口一口地咂摸

2006年,他在辽宁卫视春晚主演小品《考爹考妈》,同年与常佩业合作相声《团结一心拿大奖》拿下央视第三届相声大赛专业组一等奖

2007年,他凭相声《推销》获第二届辽宁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此后,他在《女人的村庄》《糖豆八部》等影视剧里露面,戏份不算多,但镜头给到,眼神和台词味儿都在

在辽宁电视台《开心不调台》里,“贾六”成了他的招牌

他把“贾六”放进不同的行当里,有时是营业员,有时是司机,袖口一挽、帽檐一掀,声音一压,观众笑声像米花一样噼里啪啦地炸开

换句话说,那是他和观众之间最顺手、最可信的暗号

当天午后,我路过一条小胡同,看见修自行车的师傅把手机拴在把手上反复看“贾六”的片段,旁边顾客递过来一瓶水,嘟囔一句“这人可真损,损得好笑”,两人都笑了

一个人的角色活在了许多人的日常里,这也是演员最高级的“长演不散”

一个人走了,行业却在另一头热闹得很

一个人走了,行业却在另一头吵得更响

11月里,郭德纲疑似隔空回应曹云金,相关话题阅读量据称已到数亿;

曹云金的相声直播数据也很亮眼;

德云社上新《德云斗笑社3》,用弹幕数量当演员选拔的参考,引来一大片“线上、线下到底该怎么走”的讨论

说白了,剧场里的一次“捧逗火”,和屏幕前的“连麦刷礼物”,正在角力,也在互补

热度在飙,真正的门道却仍在台下磨

拉回到数据层面,能看得更清楚

《2024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相声类演出场次达到12.7万场,同比增长18.3%,观众人次突破3200万,票房收入约28.6亿元,占曲艺类演出总收入的六成多

2024年全国相声类演出场次达到12.7万场,观众人次突破3200万

从2021到2025年,行业规模从约38亿元涨到5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0.3%,曲线不难看出——这门古老的活计,仍在往前跑

与此同时,一份今年11月发布的《全球及中国相声演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把时间线拉到了2031年,谈产能、销量、头部格局,像是给行业做了个全面体检

报告把时间轴推到2031年,但真正的关键总是落回今天的舞台

但别只看“热”

曲艺协会的年度报告给到了一盆冷水:线下票房首次下滑8%,线上付费增长340%

曲艺协会在今年的年度报告里提醒:传统艺术不怕分裂,怕的是没人再演

换句话说,赛道可以分,形式可以新,最怕的是空了台

屏幕上的笑也是真笑,剧场里的笑更难得

前者靠算法推送,后者凭真功夫,二者的距离,往往是一段漫长的排练厅时间

把眼光放长一点,类似的离别我们今年并不陌生

杨少华先生在今年7月9日因病去世,享年94岁

他那天上午还参加活动,午睡后觉得头晕,送医后确认离世;

第二天家属举行临时吊唁,郭德纲发文悼念,圈内花圈排到门口

有网传把离世与“高温剪彩”硬拉在一起,越传越玄

关于“高温剪彩”的说法随后被助理澄清,死因为肺衰竭

7月11日,告别仪式在天津第一殡仪馆举行

澄清之后,躁动才慢慢退去,真正的敬意回到了故人的作品上

再往前回忆

李文华先生的故事更像一部苦行记

1983年确诊喉癌,1985年全喉切除被迫离台,其后与病魔长期对峙

2009年5月9日,他因喉癌引发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北京离世,享年82岁

家里人按遗愿低调操办,5月15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做了告别,同一天央视播出了纪念特辑

他的家人遵其遗愿低调操办丧事,最后在八宝山举行告别

换个角度看,低调不是轻描淡写,而是把体面留给舞台,把热闹还给作品

低调不等于轻描淡写,低调是把体面留给舞台

回到贾承博

说他是“老法师”,并不过分

走到今天,我们更该讨论如何把老先生们留下的口风、板式和舞台规矩稳稳接住

线上能扩大触达,线下能托住分寸,这是一体两面

线上热闹并不等于传承,线下沉淀才见功夫

有业内人士提到,可别等到老一辈都退场了,才发现中生代没扛起来、青年人只会对着弹幕找笑点

舞台上的“一板一眼”,恰是屏幕上“哈哈大笑”的根

那我们能做什么?

很实际的几件事:把老先生们的经典段目系统化留存;

给中生代更多带“实战”的周期,不是只刷场次;

给新人留出慢慢打磨底功的时间,而不是一上来就追热搜

看法归看法,证据在场上,影响在观众的笑声里

只要这条链不断,老人的离开就不会成为断点,而是接力

他这一生,作品并不喧哗,却在很多个寻常夜晚陪人打过盹、解过乏

等到28日的沈阳,花圈和掌声会一起送他上路

我更愿意相信,到了那天,前排有人擦眼镜,后排有人轻轻地“哎——”,像开场前那一口气

愿我们在笑声响起之前,先想清楚要把谁的名字留在灯牌上

而当灯一灭一亮,又一个“贾六”也许已经在台侧,等着下一次“开麦”的信号

人走了,戏不散,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