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平名家工作室揭牌,为湖湘戏剧注入新生力量
更新时间:2025-11-27 16:03 浏览量:2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11月26日,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内掌声阵阵——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首批设立的五个名家工作室之一——陈义平名家工作室正式揭牌。这个以本土戏剧名家命名的工作室,不仅是长沙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湖南省名家工作室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举措。
工作室的落地,为何能引发行业关注?答案藏在领衔人陈义平深耕戏曲六十余载的厚重履历中。自1958年投身湘剧艺术以来,他的笔与舞台始终与湖湘文化同频共振,创作的一部部作品成为本土戏剧的“金字招牌”:与人共创的花鼓戏《万年牌》斩获第十六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提名奖”;湘剧《铸剑志》摘得第四届中国戏剧节“编剧奖”;湘剧《古画雄魂》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2009年至2011年两度跻身国家舞台精品工程三十台。
这样一位“大家”领衔的工作室,如何为本土戏剧赋能?据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一级编剧殷婷介绍,工作室由该院负责运行,从硬件到制度都做好了充分保障。独立办公室、专业电脑等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单位的会议室、音视频录像室、图书室等功能空间也全面开放,为创作与培育提供坚实支撑。《陈义平名家工作室管理实施方案》更明确了两大核心目标:一方面以“名家传帮带”模式培育戏剧新人,通过剧本创作实践与项目落地实操,手把手提升成员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发挥陈义平的学术引领作用,系统研究传承戏曲艺术,通过撰写文稿、编辑专著、视频录课等多元形式,为湖湘戏曲“立传存档”,建立完善本土戏剧资料库。
揭牌即开工,工作室的“赋能行动”已迅速展开。揭牌当天,一场戏剧创作“头脑风暴”同步开启,来自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四地的7名核心成员围坐研讨,这是工作室戏剧沙龙系列活动的首期内容。会上不仅明确了来年的“硬指标”——每位成员一年内需提交1个小型剧本与至少1个大戏分场提纲;陈义平更亲自为成员近期习作“精准把脉”,从情节架构的紧凑度、湘味语言的打磨、本土元素的自然融入等维度,提出极具针对性的修改建议,助力剧本提质打磨。成员们还现场观摩了湘剧经典片段,在粉墨春秋的韵味中汲取创作灵感。
创作扎根生活,才能接住地气、聚起人气。11月27日,工作室又马不停蹄深入宁乡开展实地采风,让创作的根须扎进乡村土壤,在第一站鹊山村聆听“数字乡村”“智慧乡镇”的动人故事。座谈会上,成员们的笔记本写满灵感,大家逐一梳理所得,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素材,正成为未来剧本创作的“源头活水”。28日,工作室成员还将深入望城团山湖村,了解雷锋与团山湖的故事;赴非遗工坊,与代表性传承人交流。
从名家指导到基层采风,从理论研讨到实践打磨,工作室的系列活动,让成员们收获满满,更打响了“赓续戏剧文脉、培育专业人才、打造精品剧本”的发令枪。未来,陈义平名家工作室将持续发力,推动本土戏剧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讲好新时代的湖湘故事,为全省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