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爆冷!考公最香的5个艺术专业,2025文旅局招录直接翻3倍

更新时间:2025-11-28 13:42  浏览量:1

“学艺术就是烧钱,毕业即失业”“艺术生考公只能挤三不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些说法是不是你一直以来的固有印象?

上周我接待了一位焦虑的家长,孩子学的是文物保护与修复,马上要毕业,全家都在愁就业。

我当场翻出2025年文旅局的招录数据,她看完直接惊住了:这个被全家嫌弃“冷门到没朋友”的专业,今年招录人数比去年涨了200%,国家博物馆一个岗位招4人,本科就能报。

别再盯着汉语言、计算机挤破头了!2025年全国文旅系统招录迎来“大爆发”,总人数冲到42.3万人,其中5个长期被忽视的艺术专业,招录量直接翻三倍,竞争比低至20:1。

不管是正在选专业的高中生,还是准备考公的艺术生,这篇文章都能帮你踩对风口。

一、5个艺术专业集体“逆袭”,招录数据藏不住机会

这5个专业以前有多“无人问津”,现在就有多“香”。

2023年的时候,有的专业全国招录才3个人,2025年直接涨到15人,增长率清一色突破200%。

每个专业都有明确的岗位对接,再也不是“毕业即失业”的代名词。

1. 文物保护与修复:博物馆的“香饽饽”,竞争比20:1

很多人一听这个专业就摇头,觉得是“蹲实验室修破烂”,实则是事业单位的“刚需款”。

我大学室友的妹妹,4年前报了西北大学的文物保护专业,去年毕业直接进了西安的省级博物馆,编制内月薪7000多,周末双休,每天和古代瓷器、书画打交道,身边人都羡慕坏了。

2025年这个专业的招录数据特别亮眼:全国文旅系统招36人,2024年才12人,2023年更是只有8人。

松原市宁江区文旅局专门设了文物保护岗,招1人,本科及以上就能报;国家博物馆更直接,一次性招4名文物修复人员,同样不卡硕士学历。

这个专业的核心优势就是“专业壁垒高”,普通人想转岗根本没门路。

河南博物院去年招3个文物保护岗,报名才28人,最后录取的全是本科生;换成热门的汉语言专业,同样3个岗,报名能超300人,还大多要求硕士。

2. 曲艺表演:地方戏曲急需传承人,有技能就能放宽条件

提到曲艺表演,别只想到“唱大戏”,现在基层文旅局抢着要这类人才。

2025年全国已公布的岗位就招15人,2024年才5人,2023年只有3人,增长速度肉眼可见。

四川省曲艺研究院今年招曲艺表演演员,舞蹈方向和四川清音演唱各1名,要是有中级职称,学历都能放宽。

平利县文化馆更直接,招募弦子腔非遗传承人,只要有戏曲表演经历,年龄能放宽到30岁,身高要求也降了。

这类岗位看似小众,实则竞争极小。

有个学川剧表演的学生跟我说,他报考当地文旅局的演艺编导岗,整个考场就12个人,笔试随便准备下就进面了。

现在他的工作就是策划基层文化演出,既能发挥专业,又稳定体面。

3. 艺术管理:文旅活动策划缺口大,42个岗位虚位以待

艺术管理是这5个专业里招录人数最多的,2025年全国招42人,2024年才14人,三年时间翻了近四倍。

很多家长以为这个专业是“空泛的管理岗”,其实岗位落地性特别强。

文旅部人才中心今年招3名艺术项目管理岗,硕士学历即可;全国28个地方文化馆的文化活动策划岗,本科就能报。

合肥文旅局驻点的新媒体采编岗,就是艺术管理专业的对口方向,负责微信公众号、抖音的内容策划,还有线下活动推广,工作内容丰富又有前景。

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是“懂艺术+会运营”。

有个学生去年毕业进了地级市文旅局,负责策划“非遗进景区”活动,半年就搞了8场大型活动,年底考核直接拿了优秀,晋升速度比同期同事快不少。

4. 数字媒体艺术(文旅数字化方向):技术+艺术,薪资倒逼岗位扩容

AI、VR/AR技术一火,这个专业直接站在了风口上。

2025年全国招录30人,2024年才10人,增长200%不说,岗位薪资还特别诱人。

北京市三季度数据显示,文旅领域的VR/AR开发工程师,月薪中位值都到33157元了,体制内为了抢人,只能不断增设岗位。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招2名数字文旅设计岗,本科就能报,主要做虚拟导览开发;全国18个地方文旅局的智慧旅游项目岗,明确要求掌握VR/AR技术。

这些岗位不是简单的“做PPT”,而是要能用技术把文旅IP数字化,比如给博物馆做虚拟展厅,给景区做线上导览系统。

我认识一个学这个专业的应届生,熟练用AI绘图和视频剪辑,报考某省会城市文旅局的数字产品设计岗,笔试成绩不算顶尖,但面试时展示了自己做的虚拟博物馆原型,考官当场就拍板要他。

现在他负责运营当地的“云上文旅”小程序,用户量半年涨了50万。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缺口3.2万,基层岗位大量招人

全国有1557项国家级非遗、10368项省级非遗,但基层非遗保护人才缺口达3.2万人,这个供需差直接催生了大量岗位。

2025年全国招录27人,2024年才9人,增长速度一点不逊色。

湖南省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招2名专业技术岗,博士或硕士学历可以报;全国21个基层文旅局的非遗保护管理岗,本科就能上。

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很实在,比如普查当地的非遗项目,组织非遗传承人培训,把民俗文化做成推广活动。

有个在县级文旅局做非遗保护的年轻人说,他去年帮当地的竹编技艺申报了省级非遗,还策划了“竹编进中小学”活动,现在当地的竹编产品成了网红特产,带动了十几个农户增收。

这种工作既有成就感,又受当地人尊重,比在大城市飘着踏实多了。

二、招录暴涨的3个核心原因,现在知道还不晚

这5个专业突然“火起来”,不是偶然,而是政策、技术和社会需求共同推动的结果。

看懂背后的逻辑,才能抓住下一波机会。

1. 政策发力:文旅融合直接扩编

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深化文旅融合,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这个政策直接带动了基层岗位的激增。

2025年全国文旅系统招录总人数42.3万人,艺术类岗位占比从2024年的1.2%提升到2.1%,看似比例变化不大,算下来就是好几千个新增岗位。

以前文旅局招人,多是行政岗、财务岗,现在专门设艺术专业岗,就是因为要落实“文化惠民”政策。

基层的文化活动、非遗保护、文物修复,都需要专业的人来做,政策红利还会持续释放。

2. 技术驱动:数字化催生新岗位

现在去博物馆,扫个码就能看文物的数字介绍;去景区,VR眼镜能带你“穿越”回古代场景——这些都需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

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喊口号,而是真金白银在投入,体制内自然要跟上需求,增设相关岗位。

而且这些岗位是“技术+艺术”的复合型需求,学纯技术的不懂艺术表达,学纯艺术的不会用技术工具,刚好给这个专业的学生留出了空间。

3. 需求升级:文化传承成刚需

以前大家出去旅游,只看山看水;现在更愿意去博物馆、看非遗表演、体验民俗文化。

这种需求变化,让非遗保护、文物修复、曲艺传承这些岗位从“冷门”变成“刚需”。

2025年各地文旅局新增的艺术类岗位里,38%都是非遗保护相关的,就是因为基层太缺人了。

很多老艺人年纪大了,急需年轻人接班,这些岗位就是在为文化传承“补缺口”。

三、报考必看:3个关键洞察,避开坑抓住机会

知道了哪些专业香还不够,怎么报考、怎么准备,才能真正上岸?这3点干货一定要记牢。

1. 竞争比超划算,别再挤“三不限”:

很多艺术生觉得考公难,是因为盲目报“三不限”岗位,那些岗位竞争比普遍300:1起步。

但这5个艺术专业的岗位,竞争比低到让人惊喜。

艺术类岗位平均竞争比89:1,虽然比整体平均的58:1高一点,但文物保护与修复、曲艺表演这些专业,竞争比能低到20:1。

相当于你只要打败19个人,就能上岸,这比挤破头考热门专业容易太多。

2. 本科机会多,技能比学历更重要:

别被“学历内卷”吓住了!这5个专业的岗位里,本科占比60.29%,41个艺术岗位里有25个都招本科生。

硕士和博士岗位主要集中在省级以上单位,基层岗位大多不卡学历。

反而技能更重要。

62%的岗位要求掌握AI绘图、视频剪辑这些数字化工具;45%的岗位需要项目策划经验;38%的岗位认可中级职称。

如果你是本科生,多练技能、多参加实践,比盲目考研更划算。

3. 信息别错过,这些渠道盯紧了:

考公上岸,信息差很关键。

很多人错过机会,不是因为不够优秀,而是不知道哪里看招聘信息。

这3个核心渠道一定要收藏好:

国考职位表都在这里发布,每年10月出公告,别错过报名时间;

各省人民政府官网:省考公告会在这里更新,集中在2-3月,每个省时间不一样,提前查好;

文旅部官网: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分两批,4-5月和11月各一次,这些岗位竞争更小。

四、最后说句心里话

以前总有人说“学艺术没出路”,但2025年的招录数据告诉我们,不是艺术没出路,而是选对专业、踩对风口太重要。

文物修复师让老物件“重获新生”,非遗传承人让民俗文化“活起来”,数字媒体设计师让文旅资源“走更远”——这些岗位既有编制的稳定,又有专业的成就感,这才是真正的“好工作”。

如果你家孩子是艺术生,或者正在考虑选专业,一定要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别让他错过这个风口。

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家孩子学的什么专业,或者你想了解哪个专业的具体报考信息,我会一一回复。

恳请大家关注我,我会持续分享考公、升学的干货内容,帮你避开坑、抓住机会。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有各种难题,但现在您不必独自困扰、彻夜难眠,来百度APP我的主页,点击‘问一问’寻找专业靠谱的答案吧!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