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相连七十六载:大陆同胞深情呼唤游子归家
更新时间:2025-03-29 00:30 浏览量:11
"血脉里的牵挂,哪有隔断的道理?"在福建平潭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家园,一位白发老人对着台湾方向轻声呢喃。此刻,距1949年那个飘着细雨的离别日,已过去七十六个春秋。
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在这个紫薇花将开未开的初夏,再度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福建沿海的渔村、厦门的茶馆、金门隔海相望的沙滩上,越来越多的人自发挂起"两岸一家亲"的红旗,用最质朴的方式诉说着共同的心愿——"等你回家"。
"当年那场兄弟间的争执,不该成为永远的隔阂。"在福州举办的两岸民间恳谈会上,台胞林老先生哽咽道,"我父亲临终前攥着族谱,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见见台湾的堂兄弟。"会场两侧的展板上,泛黄的族谱、褪色的家书、断裂的玉佩,无声诉说着被海峡阻隔的往事。
两岸民间交流的暗流从未停歇。在厦门对台小额贸易码头,货轮起降的汽笛声里,藏着无数温暖的故事。"去年中秋,我们偷偷往台湾寄了三百斤龙眼干,包装箱里夹着老家的族谱复印件。"泉州果农老陈笑着说,"没想到春节收到台湾表弟的回信,说他家孩子已经能用闽南话背诵《三字经》了。"
面对台湾当局与外部势力的捆绑,大陆民众用最实在的方式表达态度。在台商投资密集的东莞,"两岸茶馆"的老板娘陈女士每天都会收到特殊订单:"台湾客人总要我们寄去写着'回家看看'的平安符,说要挂在办公室最显眼处。"而在社交媒体上,#如果台湾是我家兄弟#的话题阅读量突破20亿,网友用"老铁回家吃饭"的俏皮话,消解着沉重的政治话题。
"紫薇花开时,就是团聚日。"在金门战地遗址前,来自厦门的摄影爱好者老周调试着长焦镜头,"这些年我拍了上千张两岸风景对比照,最想拍的还是某天渡轮上,两岸亲人相拥而泣的画面。"他说这话时,远处的海峡正泛起粼粼波光,仿佛在回应这穿越时空的呼唤。
暮色中的厦门鼓浪屿,"两岸同心"的霓虹灯牌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一位母亲正给台湾表妹发视频:"囡囡,外婆包的肉粽今年多放了两颗虾仁,等你回来尝。"屏幕那头的孩童咯咯笑着,小手却无意识地摸着胸前的梅花玉佩——那是大陆亲人多年前寄来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