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湖南:四代曲艺人赓续“丝弦情”

更新时间:2025-04-03 16:31  浏览量:2

新华社长沙4月3日电 题:湖南:四代曲艺人赓续“丝弦情”

新华社记者赵仲志、陈思汗

“蝶恋花儿/鸟恋巢/潇湘儿女唱湘调/湘情湘音谱湘曲/生在潇湘多自豪!”

优美流丽的唱腔,配以“软软糯糯”的方言,婉转悠扬。

日前,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常德丝弦艺术剧院里,“50后”常德丝弦名家宋洁、“60后”常德丝弦代表性传承人朱晓玲、“80后”常德丝弦青年传承人伍恩禹与“90后”青年演员谢颜竹,四代曲艺人并肩登场,共同唱响这段名为《生在潇湘多自豪》的常德丝弦曲。

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的民歌时调传入常德,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演变成流行的地方曲艺;因以常德方言演唱、用传统丝弦乐器伴奏,便被称为“常德丝弦”。2006年,常德丝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985年进入湖南省艺术学校时,朱晓玲从未听说过常德丝弦,直到5年后,才与之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好有魅力、好好听,真让人耳目一新!”朱晓玲回忆与常德丝弦的“相遇”时说。从此,她和常德丝弦不离不弃、相伴相随35年。

很长一段时间,常德丝弦面临人才匮乏、青黄不接、传承断代的危机,甚至出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当地人不知有常德丝弦,但很多外地老艺术家却对其赞誉有加。

“一定要培养一批后备人才,把常德丝弦传承下去。”担任团长期间,朱晓玲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常德丝弦走出去、留下来。“我便想着把一些老专家请过来‘传帮带’,培训年轻演员。”

于是,剧院排练厅里多出一位老艺术家的身影,带着青年演员们压腿、走台步、练身段、习唱腔、熟乐器……她就是74岁高龄的常德丝弦名家宋洁。

“我必须把熟悉的传统曲目,一个个教下去。如果只为排几个节目应付,我不会来。”宋洁说,“传承就是要把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传下去。”

很多常德丝弦的传统曲目一唱就是几十分钟,演员“一人分饰多角”,既要“唱念做演”,又要自己会用乐器伴奏,集多项技能于一身。这对年轻演员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乐趣。

“80后”常德丝弦青年传承人伍恩禹说:“刚进团时,差点就受不了每天的艰苦训练。我本来学的是舞蹈,无论戏曲功底还是唱腔,都是非常大的挑战。”但出于对常德丝弦的热爱,她终于坚持下来。

伍恩禹始终记得朱晓玲说过的一句话:“一名演员不仅自己要演好,更要让传统文化更好地延续。”

目前,常德丝弦艺术剧院里“80后”“90后”青年演员占据了“半壁江山”。她们一边跟随老艺术家练功、学习传统曲目, 一边用年轻人喜爱的现代传播手段,宣传普及常德丝弦。

“90后”青年演员谢颜竹就是抖音直播间里颇受欢迎的“网红”。每天中午,她都会穿着戏服、手持团扇,和小伙伴一起献上数段常德丝弦的曲目。“我想,在一些新题材曲目上添加现代流行的元素,让年轻人觉得熟悉和亲切,会不会更有利于常德丝弦的传播?”谢颜竹说。

“沅水号子喊大的地方/洞庭鱼米养胖的地方/……这地方说话谁都能听懂/这地方待客都那么大方……”

当这段《常德是个好地方》的常德丝弦曲在著名的河街“鸳鸯走马楼”响起,台下有越来越多的听众能跟着哼上几句。

曲声悠悠,常德丝弦这项传统艺术,正在几代曲艺人的薪火相传中,沿着沅水,飞出洞庭、飞向全国。(完)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