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青年昆曲艺术家张冉:在人生舞台奏响传承推广的使命乐章

更新时间:2025-04-09 21:11  浏览量:9

上海宛平剧院的舞台上,张冉演唱昆曲选段。

上海宛平剧院供图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当青年昆曲艺术家张冉在近期举办的2025秋冬上海时装周开幕大秀上唱起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游园》中的词句,婉转细腻的水磨腔伴着悠扬的旋律在耳畔回荡,将现场观众带入了一个独具东方神韵的世界。

发源于江苏昆山的昆曲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素有“百戏之祖”的美称。多年来,张冉致力于传播推广这一艺术形式,为昆曲在当下焕发新生机贡献力量。

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张冉,探寻她自初涉昆曲时懵懂起步,至成长为业内广受认可的名家的人生轨迹,以及她对昆曲艺术未来发展的感悟和思考。

苦练本领

尽展闺门旦风采

水袖轻扬、顾盼生姿、折腰回眸……舞台上,身着精美刺绣戏服的张冉,扮相清丽,台风雅致,犹如杜丽娘从书中“走”出来,举手投足之间将古代大家闺秀的娴静端庄与不甘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勇敢执着演绎得入木三分。戏腔传情,表演动人,张冉凭借扎实的戏曲功底与精准的舞台语言赢得了“最美杜丽娘”的称号。

认可的背后是张冉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和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除了昆曲,我没有其他的爱好。我全部的生活都是围绕昆曲转,我觉得自己就是为昆曲而生。”在张冉看来,自己与昆曲的缘分极深,“我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就是昆曲选中了我,我也选中了它。”

张冉4岁起便在家庭的熏陶下开始接触戏剧,10岁进入戏曲学校正式开启学艺生涯。如今,这名年轻的90后已有20多年的戏龄。回顾追随昆曲的历程,张冉坦言,一路走来并不轻松,面临过很多考验,也克服了重重挑战。

“在学戏这条路上,从外形、声音等基础条件看,很多人觉得我是天赋型选手,能把昆曲唱好是情理之中的事。我认为,天赋在演员成长过程中固然重要,但它只能送你一程,勤奋和坚持才能不断提升本领。”她说。

因为从小热爱戏曲,小学时,张冉整日沉浸在戏曲的世界里,并且热衷向同学们“普及”戏曲相关知识,所以在多方建议下,当时年仅10岁的她选择进入专业戏校进行学习。

由于年龄尚小,张冉在初入戏校时成绩并不突出。为了赶上其他同学,她下了很多功夫。别人练两三遍基本动作,她练六七遍,有时甚至天还没亮就往练功房跑,晚上再顶着满天星光回到宿舍,风雨无阻。像这样的学习生活她整整坚持了5年,连守门的大爷都忍不住说:“这小妮子日后定有所成。”

由于训练太过投入和劳累,张冉还曾声带失声。这对她学艺造成了重大打击,直到父亲带着她四处寻医治疗才得以康复。

“走在通往练功房的路上,我曾问自己,为何要辛苦坚持戏曲这条路?这条路又将把我的人生带往何处?20多年前的我找不到答案,直至前年举办个人昆曲专场演出,我终于明白这条路是把我带向这个舞台。”回忆初衷,张冉颇为感慨,自己从不在意训练的枯燥,相反乐此不疲。

作为专攻昆曲闺门旦的演员,哪怕现在已经成名,她仍旧每天坚持练习,具体到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反复琢磨。有一次甚至投入到忘记时间,在练功房一待便是9个小时。

“唱戏没有捷径,只有不计得失,全心投入才能成功。”她反复提醒自己。

传承师道

公益路上不懈追梦

昆曲虽然有着悠久历史,但因其唱词多为文言文,艺术呈现上又同时融合了传统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让普通观众在欣赏昆曲时面临“入门难”的挑战,更难让年轻观众主动拥抱这门艺术。与此同时,培养一名专业、优秀的昆曲演员需要耗费数年时间,人才也面临短缺困境。

202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

“传承、保护昆曲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工作刻不容缓。”张冉说,她一直把传承推广昆曲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洵澎是我的老师,她不仅是我学习昆曲的引路人,更言传身教地教导我昆曲传承的重大意义。”

在理想上,张洵澎是张冉的人生导师;在事业中,张洵澎帮助张冉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原来,除了声带健康问题,身高也是张冉学艺道路上的阻碍。这使得她不得不从最初的京剧花旦转行,机缘之下成了张洵澎的门生。

为了帮助张冉快速克服戏曲转型过程中的语言障碍,张洵澎经常把她带在身边,一有空就给她讲戏。“老师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我一定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不仅要将老师教给我的昆曲艺术传承好,还要让更多人了解昆曲。”她说。

如今,张冉以老师为榜样,始终谨记“讲究而不将就”的治学作风,凡事都力求做到最好。没有演出时,她热心公益,致力于昆曲的推广。自2018年成立个人工作室起,张冉参与各类昆曲普及公益讲座活动200多场,足迹遍布上海市区和市郊五个新城。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社区80多岁的老人,都来听她关于昆曲的演讲。

张冉还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以文艺服务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举办的珠峰文化旅游节。演出开场前,高反及装扮带来的头痛令她几欲昏厥。靠着“戏比天大”的信念,她圆满地完成了演出,将昆曲的美展现在西藏皑皑的雪山下。

跨界联动

创新表达激发活力

不久前,上海宛平剧院的舞台,上演了张冉领衔的“九韶清音”系列雅集,聚焦昆曲与中国传统女性之美,展现“她”力量。

现场,观众在张冉优美的清唱声中,结合专家对《邯郸梦·扫花》中的何仙姑、《紫钗记·阳关》中的霍小玉等昆曲中经典女性形象的解读,深入走进昆曲、了解昆曲。

宛平剧院总经理夏天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今年宛平剧院将继续探索传统文化创新的边界,在此基础上与张冉展开深度合作,以昆曲为载体,开展“九韶清音”系列雅集演出,推出一系列“大宛集”美育活动,将多门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艺术形式融入其中,期待通过这一系列的演出活动吸引更多观众了解昆曲。

“该系列活动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主要基于我个人工作室成立7年来在上海地区200多场昆曲导赏、沙龙、社团等活动,以及与文化领域多位艺术家、专家沟通合作,逐渐摸索形成的新项目。未来,我将与众多领域的艺术家开展跨界联动,带来更多艺术上的融合之作。”对于新时期如何推广昆曲,张冉有自己的想法。

在近期发布的一款旨在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MV《戏游九州》中,张冉担任AI虚拟歌手洛天依的“昆曲老师”,教授其昆曲中唱念做打与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利用科技赋能,推动昆曲不断跨界创新,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才能使昆曲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张冉说。

实际上,张冉已多次与高人气的洛天依进行跨界联动。去年,张冉个人专场昆曲演出中,洛天依便以公仔形象现身进行互动。在洛天依玩偶的带动下,微博上以“偶遇洛天依看昆曲演出”的相关词条在演出当晚即冲上热搜,平台阅读量突破450万。

“演出当天,剧场座位不足700个,但有数万人通过网络平台在线观看,这让我感到特别惊喜和意外。”张冉开心地说。

“有时间也想和洛天依一起去现场看昆曲。”“不知道洛天依会如何学习昆曲,真有趣。”……不少洛天依的粉丝在网络平台留言,展现出对昆曲的兴趣与喜爱,这也让张冉备受鼓舞。

“作为昆曲‘新生代’演员,我希望发挥青年的优势,更多借助网络的力量,进一步挖掘传统题材中的精彩内容,推陈出新,助力昆曲在当下重获新生。”张冉表示。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迪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