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原(四百一十六)|清澈的爱
更新时间:2025-04-11 11:13 浏览量:9
清澈的爱
文/宋微
四月,是人间最清澈的时节。
我坐在窗前,望着外面的世界。阳光不烈不弱,恰好能穿透新绿的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那些影子也并非一味地黑,而是带着几分透明的灰,仿佛被清水洗过一般。这便是四月的阳光了——不似夏日的毒辣,也不像冬日的惨淡,只是清清白白地照着,使人觉得温暖而不燥热。
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人们脱去了厚重的冬衣,换上了轻薄的春装。一个穿着淡青色衫子的女人牵着孩子走过,孩子的脸红扑扑的,手里攥着一朵不知名的野花,兴高采烈地挥舞着。那花是浅紫色的,很小,但在四月的阳光下,却显得格外鲜明。女人不时低头对孩子说着什么,嘴角挂着笑。这景象很平常,却不知为何,今日看来竟有几分动人。我想,大约是因为四月的缘故罢。这月份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最寻常的事物也变得美好起来。
隔壁的老大爷又开始侍弄他的花了。他是个退休的邮差,平生最大的爱好便是莳花。每到四月,他那小小的院子里便挤满了各色花卉,红的、黄的、紫的,热热闹闹地开着,像是要把积蓄了一冬的精力全都发泄出来似的。老大爷弓着背,小心翼翼地为一株月季修剪枝叶,神情专注得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阳光照在他的白发上,竟反射出银子般的光泽。"今年的花开得特别好。"老王抬头看见我,笑着说道。他脸上的皱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深刻,却也格外生动。我点点头。确实,今年的花似乎比往年更加绚烂。或许是去冬特别寒冷,反倒使这些植物积蓄了更多的力量罢。
午后,我出门散步。四月的风轻轻拂过面颊,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路边的野花零零星星地开着,虽不似老王院中那些名贵品种艳丽,却另有一番野趣。几只蜜蜂嗡嗡地绕着花朵打转,忙得不亦乐乎。它们大约也感受到了四月的美好,工作起来格外卖力。
小河边的柳树已经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枝条垂在水面上,随风轻轻摆动,不时点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河水很清,可以看见底下的鹅卵石和偶尔游过的小鱼。两个少年蹲在河边,不知在寻找什么,时而发出欢快的笑声。这笑声在四月的空气中传得很远,惊起了岸边灌木丛中的一只麻雀。
我继续向前走,路过一家小茶馆。茶馆门口摆着几张木桌,几位老人坐在那里下棋、喝茶、闲聊。茶香混着烟草的气味飘散开来,竟也不觉得难闻。一位头发全白的老者正在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周围的听众时而点头,时而发出惊叹。老者的眼睛在讲述时闪闪发亮,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可能的年纪。
茶馆的老板娘是个四十多岁的妇人,面容和善,正在为客人续水。看见我路过,她笑着点头致意。我忽然想起,去年冬天最冷的时候,她曾为街上的流浪者提供热茶和馒头。那时她的笑容也是如此,温暖而不做作。
转过街角,是一片小小的菜市场。四月的菜市场是最丰富的,各种时令蔬菜水灵灵地摆在摊位上。一位农妇正在叫卖她刚摘下来的菠菜,那菠菜绿得几乎要滴出水来。旁边卖豆腐的小贩与顾客讨价还价,声音洪亮却不刺耳,反倒为这午后增添了几分生气。
我买了一把青菜和几块豆腐,准备回家做晚饭。卖豆腐的小贩用荷叶将豆腐包好,动作熟练而轻柔,仿佛在对待什么珍宝。"四月的豆腐最嫩。"他说道,脸上堆满了笑。
回家的路上,夕阳已经开始西斜。四月的黄昏格外悠长,阳光变得金黄而温柔,给所有的景物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一群放学的孩子从我身边跑过,书包在背后一跳一跳的,像是一群快乐的小兽。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与归巢的鸟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四月黄昏特有的背景音乐。
家门口,遇见了对门新搬来的年轻夫妇。妻子怀里抱着一个婴儿,丈夫手里提着菜。我们点头致意,那婴儿忽然对我笑了起来,露出粉红的牙床。那笑容毫无保留,纯净得如同四月的天空。"刚满四个月。"年轻的母亲骄傲地说,轻轻摇晃着怀中的孩子。
我忽然想起老大爷院子里的那些花,想起河边少年的笑声,想起茶馆老者的故事,想起菜市场新鲜的蔬菜,想起婴儿无邪的笑容。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景象,此刻却在我心中连成一片,构成了这个四月的全部。
这便是人间四月天了——既不轰轰烈烈,也不惊天动地,只是用无数细微的美好,悄然填满我们的生活。那些清澈的爱,如同四月的阳光,不张扬,却无处不在。
夜里,下起了小雨。我躺在床上,听着雨滴轻轻敲打窗户的声音。这雨也是四月的雨,细密而温柔,不会打落花瓣,只会滋润大地。
明天,花会更艳,草会更绿,而四月的爱,也会更加清澈。
作者简介:宋巧红(笔名宋微),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2016年创办惠民县荷清培学校并任校长兼作文教师。长期深耕教育事业,致力于青少年文学素养培养,累计培养学生五千名,坚持用文字记录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