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里戏韵长 黄龙寨下曲声扬——淅川县马蹬镇周营村第三届农民曲艺大赛侧记
更新时间:2025-04-17 09:41 浏览量:3
春和景明风光美,山村再闻丝竹声。4月16日一大早,淅川县马蹬镇周营村的乡亲们扶老携幼,纷纷向村里的“CBD”汇集,周营村的第三届农民曲艺大赛激战正酣。
曲艺大赛的曲目,既有欢快喜庆的秧歌舞,又有诙谐幽默的锣鼓曲,既有铿锵有力的合奏乐,又有古韵悠长的宛梆调。看台下,无论是垂暮之年的耄耋老人,还是步履蹒跚的垂髫小童,无不被这欢快喜悦的氛围所感染,欢声饶云飞,掌动似雷鸣。
周营村位于马蹬镇政府北边13公里,背靠黄龙山,黄龙山上有为躲避战乱和匪患而修建的黄龙寨,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这里不仅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民风淳朴,更有着浓重的文化气息,在村里“宽厚恭谨,崇文尚贤”村风的熏陶下,村中相继走出了台湾著名诗人周梦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周首林、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周首献、中国古筝传承人之一闫丽、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周华瑞、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周首相等文化名人。
在淅川县“三个一”文明实践活动精神的指导下,马蹬镇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为指导,以“三个一”(一碗长寿面、一顿百家宴、一场大联欢)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社会环境。周营村这种“群众出资、群众导演、群众评选”的文化活动不仅体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观点简明、表达通俗、乡言乡音的特点,更让让群众在文体娱乐中提升文明素养,为乡村文化振兴持续注入精神动力。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野。周营村文化底蕴深厚,示范作用明显,马蹬镇将周营村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先后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衔项目资金50余万元,用于周营村发展庭院经济,种植经济作物、对主干下水道疏通改造,建设公厕1座、改造提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把群众的“精神阵地”抢占回来,吸引群众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中从“旁边看”到“一起干”,周营村的成功实践成为马蹬镇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样本和典范。
身边榜样何处觅,周营乡贤功绩丰。周营村在从人文乡村到善治乡村的转变过程中,乡贤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周营村乡贤、淅川县首批特聘乡村振兴指导员周首相在周营村有口皆碑,大到村里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村庄规划,小到捐资助学、纾难济困,文艺演出,周首相都事必躬亲,通过周首相身体力行的号召,周营村的在外成功人士纷纷投身家乡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的带头人、生态宜居的倡导者、乡风文明的引领者、治理有效的好帮手、生活富裕的助力者。(陈明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