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一辈子,活到最后还真憋屈
更新时间:2025-04-03 03:28 浏览量:15
文\竹子
老舍这辈子的文学成就,恐怕是国内众多文学作者所望尘莫及的,在文学方面,被官方现代文学史教科书列为“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和曹禺,而老舍是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在这几位里除了老舍,其他人只在建国前有一次创作高峰,老舍则不同,他在那个时候有一次创作高峰,建国后又迎来了第二次创作高峰,当然很多人用“江山不幸,诗人幸”来解释,这个时候天下太平不像社会动荡时期,有好的创作题材。
那么老舍为什么能迎来创作高峰,有人发现,老舍对新社会主义发自内心的热爱,不像有些知识分子秉持着一半怀疑一半热爱的态度,老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正是抱着一颗赤子之心,他在建国后创造出《龙须沟》《茶馆》这样伟大的作品。然而他的悲剧也在于此,当他真心热爱新中国的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新社会发生一些不和谐因素的时候,这种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正弘旗人,他小的时候生活在老北京的四合院,接触的都是社会的底层人物,小商贩、民间艺人、妓女、车夫。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也是反映这类人,《我这一辈子》写的是巡警,《龙须沟》里的成疯子是下等艺人,《骆驼祥子》写的是车夫,《月牙》写的是母女两辈人的暗娼。
191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北京的一个小学当校长。
1924年去了伦敦,也就是在这时候开始了他的创作,他的第一部小说《老张的哲学》“老舍”的名字也就是这时候第一次出现。后来又创作出《赵子曰》《二马》传回国内,奠定了老舍的文坛的地位。后来回国在济南当大学老师,正是这时候老舍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像《猫》《养花》《济南的冬天》这都进语文课本的。
在老舍的作品中没有那种惊世骇俗的大人物,都是一些反应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往往透过小人物的眼睛来看反映整个社会,比如《骆驼祥子》,这是中国最早一部写农民工的小说,老舍的作品是真正的做到了“雅俗共赏”,不但有深奥的,还有小学生中学生都能读懂的小品文。
个人认为老舍最成功的作品莫过于《茶馆》,有电影版也有话剧版,到目前为止《茶馆》的话剧版和曲剧版一共演出了有大概800场次左右,堪称话剧界的奇迹。到法国、意大利演出同样获得满堂彩,外国人也觉得这是跨越民族文化跨越国与国界限的。
在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有很多世界知名文学家提名,最后入选的5位其中就有老舍,并且在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第一名,哪个时候老舍已经投湖自杀,原则上诺贝尔奖是颁给活着的人,很遗憾的颁给了日本人川端康成。
在1966年8月23号北京市文联搞大运动,老舍被押到现场,他怎么都想不明白,一辈子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一心一意服务社会,怎么就成了反动权威。于是在8月24号走到北京城外太平湖,在那里坐了一整天和半个晚上,据说在后半夜投湖自尽。谁也不知道在一白天和半个晚上老舍都想了什么?我想他在投湖前那种绝望和不解一定在心中弥漫。好在老舍于1978年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正义从不缺席,只是会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