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就是答案,不问才是弯路
更新时间:2025-04-24 21:02 浏览量:9
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林,前两周总缩在工位啃指甲。直到有天在茶水间堵住总监,憋红了脸问:“Excel数据透视表怎么做?”总监顺手教了十分钟,后来逢人就说:“这届新人里,就他进步最快。”原来那些加班到凌晨的同事,都是因为不敢问“蠢问题”在死磕。
一、为什么我们总把问题咽回去?
1. “怕丢脸”的千年心魔
小学生举手前要环顾四周,生怕别人说自己“显摆”实习生怕被骂“这都不会”,硬是把疑问熬成加班中年大叔导航错了十公里,也不肯摇下车窗问路面子这堵墙,挡住过多少本可避免的弯路2. “别人都懂”的认知陷阱
会议室里全员点头,散会后各自偷偷百度专业术语健身房里谁都不问器械用法,结果八成人在错误发力《皇帝的新衣》演了两百年,我们还是怕当那个说真话的孩子3. “问了也白问”的自我诅咒
总觉得领导没空搭理,其实大咖的成就感常来自传道以为同事会藏私,其实职场真本事根本偷不走就像外婆总说:“你开口要的糖,总比幻想中的蛋糕实在”二、会提问的人,都在开外挂
1. 提问是成长的快捷键
程序员老王每天缠着主管问代码,三年跳槽成技术总监煎饼摊大姐追着食客问口味,如今开起连锁早餐店达芬奇的手稿里写满“为什么鸟会飞”,答案堆出了直升机草图2. 好问题能破冰也能救命
急诊室新护士多问一句“最近吃过什么”,救回蘑菇中毒患者销售冠军的秘诀:见客户先问“您最头疼什么问题”就连谈恋爱,敢问“我哪里让你不舒服”的,吵架都能少七成3. 不问的代价比想象中贵
建筑队没确认图纸细节,返工多花三十万留学生硬背“I’m fine”十年,工作后才发现老外最烦假客气那些年咽下去的问题,最后都变成了补不上的窟窿三、把提问炼成超能力
1. 黄金三问法:剥洋葱式开口
第一层:“这个流程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定方向)第二层:“我卡在哪步了?”(找症结)第三层:“如果是您会怎么处理?”(要路径)像吃螃蟹,先掰外壳再挑蟹肉2. 提问也要挑时辰
领导叼着烟时别问KPI,等他泡茶时凑过去同事赶工别打断,下班顺路买杯咖啡再请教菜场大妈教我的真理:“想让人耐心答,先递把葱”3. 自备“提问急救包”
随身本记下“每日三问”,开会前先清空库存微信置顶“智囊团”:行业大佬、技术宅闺蜜、生活达人学会用搜索引擎,但别让它取代真人的温度答案在路上,不在喉咙里
古镇茶馆的跑堂最有智慧:客人犹豫选什么茶,他就端出三小杯,“您先尝,喝对了再问名字”。生活何尝不是如此?与其在迷雾里兜圈,不如大大方方喊一嗓子:“这条路通哪儿啊?”你会发现,愿意指路的人,比你想象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