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旧京~老北京茶馆的附加功能
更新时间:2025-04-25 06:09 浏览量:6
其实,茶馆我们写过。但是以前着重写的是茶馆的分类,比如窝窝馆呀,比如二荤铺呀。
今天我们就着重说说这些茶馆在生活中的作用。
茶馆,不是老北京独有的,很多城市也有。功能大多类似,但是老北京的茶馆就有跟他们不一样的地方。
老北京的茶馆,只做两种生意,一种是早晨的,一种是晚上的。
做早晨的生意,很简单,老北京人喜欢遛早,遛早回来必喝茶。
有的呢,遛早回来,在茶馆把茶喝透了,在出去吃早点。有的呢,连喝茶带吃早点一起在茶馆解决了。
那时候在茶馆喝茶也便宜,水钱一个大子,茶叶一个大子。因为便宜,所以茶馆人人都去的起。
因为便宜,所以茶馆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找工作。
那时候的人们,有固定的,长期的工作的人少。很多人都是到茶馆喝茶,顺便把活儿也找了。
那时候的北京,比如泥瓦作,木厂子,搭棚铺,饭庄子,裁缝局子,租赁喜轿铺子,杠房等等,都是先和主家谈下买卖来,转天,就去茶馆找工人,所以各行各业的工人,也都到茶馆等候。
但是得注意,各行有各行的茶馆,不能随便进。比如棚匠要是进了厨子的茶馆,那你坐一天也等不到活。
这个茶馆就叫口子,比如棚匠聚集的茶馆,就是搭棚铺的口子,只要你是棚匠,来这个茶馆准没错。同样,厨师有厨师的口子,泥瓦匠有泥瓦匠的口子。
这个口子,就等于劳动力市场,南方有类似的墟集,北方也有类似的集市。还有许多商家,在口子上找完了人,就势就在茶馆和相关联的商家谈起了买卖,这倒是和别的城市的茶馆有相同之处。
做晚间生意的茶馆,其实就是书茶馆。老北京一直作为都城,生活安定,大多数人晚间无事,就去茶馆听书。所以,各个书茶馆要到各处邀请有号召力的名角,前来说书,以招徕茶客。
所以,每天的茶馆门口都要立起大广告牌,写明特请某人说某个故事,以招茶客。
因为听书的男女都有,所以说书的也比较文明,说的书也比较规矩。一般都是说《列国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说唐》《杨家将》等等。
说书先生在说书的时候,往往加上自己的评判和动作,绝对比自己看小说要精彩很多。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听书的人,也都入了迷。一天不听,感觉便无所寄托。每天吃完晚饭,就赶紧往茶馆跑,一天不落。其入迷程度,比戏迷一点不差。
据说,最鼎盛的时候,书茶馆在北京有一千多家。听书的书座有二十万余人,比看戏的戏迷多了十倍。
多恐怖的数字,我就纳了闷了,谭嗣同他们的维新,为什么不用这个宣传渠道呢。如果用了这个宣传渠道,他也不用跑到天津去求袁世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