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餐饮】复生源茶馆,创于1927年,稍麦与糕点香飘老包头
更新时间:2025-04-25 15:04 浏览量:21
民国时期流传的民谣:大德成的帽子德华兴的鞋(hái),德铭号的绸缎真不赖,正大茶庄门常开,复生源的烧卖(稍麦)香日怪。
民国六年,由"哥老会"的头子肖吉厚投资与白月罗、杨德全、冯永贵合伙,在富三元巷路东开设了复生源茶馆。当时肖吉厚投资铜钱一百吊,白月罗投资五十吊,杨德全投资五十吊,冯永贵投资五十吊,共计铜钱一百五十吊,由白、杨、冯等三人负责主持这个买卖。白月罗为经理,杨德全、冯永贵为副经理,又因肖吉厚财东是哥老会头子,认识交往的人多,这些人每天三五成群在复生源茶馆内喝茶吃烧麦,吃了就记肖吉厚的帐。肖吉厚起了个堂名叫"万荣堂"。
复生源茶馆初开业时,经营的食品是各种糕点、干货、烧麦、包子、油旋等。这家茶馆的附近大买卖很多,有三元合店、德生厚毛店、广和公毛店、德生店、公义和。有短途运输车行三义成、福茂栈等。那时,这些皮毛店内住的客商很多,他们成了这家茶馆的主要顾客,因此,茶馆和各大买卖都有很好的关系,由茶馆发给各商家吃饭的折子,客人吃了饭凭折子算帐,每月初二、十六两次结算,所以买卖经营得很兴盛。
茶馆购进的各种原材料,也是以赊购为主,如所用的面、油、糖、肉、调料等,都是向供货商号赊购,分别按商界"四标、八罗"偿付,有的也在每月初二、十六日给对方付款。由于复生源茶馆生意做得很活,从不拖欠货款,在各商家取得一定信誉,都愿意按时供应油、面、糖等原材料,使这家茶馆的买卖越做越好,成为包头当时比较有名气的一家茶馆。
复生源茶馆之所以取得顾客的信誉,主要是以质量好、品种全而招徕顾客。如他们所卖的油旋,本来是归化城茶馆的传统食品,他们引来包头后,成为包头茶馆首创的一个品种。由于白月罗经理是绥远归化城人,他是专门制做这种油 旋的手艺人,他来包头复生源后,由他亲手制作油旋,他制作的油旋讲究配料精、做工细、火候好。用油必须是牛油、羊油、胡油掺和使用,馅子有糖馅、肉馅、澄沙馅三种。做到馅饱、油足,用上下火烤烙,这样制作的油旋,酥而不腻,甜而适口,很受顾客欢迎。这个品种初上市时,不仅招徕远近顾客,而且本行业内的人员,也纷纷前来复生源品尝这种油旋。他家制作的烧麦,要求面好皮薄,肉好馅足,味道纯正,同样受到顾客的好评。那时皮毛行业生意很活跃,特别是广和公皮毛店住的客人很多,这个皮毛店为了使客人吃烧麦方便,让复生源抬上各种干货和擀好的烧麦皮子,拌好的烧麦馅子,到该毛店大伙房里蒸,现蒸现卖,便利了顾客,又扩大了销售。由于复生源的生意很活跃,在三年后算账时,毛利就赚了个本对利。
1952年,白月罗因病死后,由杨德全担任了该号的经理,同时又给万双红(白月罗的徒弟)和刘巨才二人顶上生意(就是人力股),从业人员已增加到九人。由于杨德全经营有方,使复生源的生意更加兴旺,在包头饭馆行业中是很出名的。后来由天顺恒和双顺裕等牲畜店赊给活羊,让复生源茶馆自己宰杀,自己使用,按"四标、八罗"分期付款。因为这个复生源在包头树立了信誉,有包头彭贵人巷内住的一家财主,叫王恩宠,是伊盟达拉特旗宝善堂、西碾房村的一家收买甘草的财主,每年在杭锦旗掏甘草的地方收购甘草,付给卖甘草人的钱是一种"钱帖子"(就是用白麻纸印下的钞票,盖上宝善堂、或是西碾房的图章),来包头由复生源兑换现款。这家财主先把钱存放在复生源,让这个商号为他代办支付,还给些 手续费,这样一来,复生源不但有了活动资金,还可以借此多做买卖,从中赚了很多钱。这个茶馆由原来的三间门面扩大为七间门脸。
民国十八年,包头遭了荒旱,粮价不断上涨,复生源经营的干货、烧麦等食品也随着涨了价,在这种情况下,复生源的生意逐渐低落下降。对工资稍为大一点的手艺人,就解雇出号啦,只留下六、七人维持这个买卖,就这样一直坚持了八年。
1935年,复生源迁移到西前街路北(就是德华兴东隔壁),这个地方正在繁华地区,每天顾客是川流不息,由原来每天半天营业增加为全天营业,从业人员由六、七人增加到二十五人。在很短的三、四年时间内,生意兴旺,发了大财,积存下的货物很多;面粉有五百余袋,白、赤糖有一百余包,胡油有五千余斤,还有各面铺存的定货(就是先付了款、由各面铺代存)白面两万多斤。
日寇侵略包头后,1939年冬,傅作义将军的军队打进了包头。在作战中,日本人死了很多,据日本人说:因为义泉永巷子狭小,军队运动不便,所以吃了败仗。因此,从富三元巷北口通往财神庙拆通了一条马路,由于开辟这条马路拆毁了四家商号的铺面:即仁和茶庄、永德裕瓷器店、德美斋表铺、复生源茶馆等。在当时,这条马路叫"兴亚街"(即现在的中山路)。复生源在无法经营的情况下,在复巨成面铺租赁了一个仓房,将所存的面、糖、油等货物运往这个仓库存放,被敌伪的便衣、特务看见,就借口储存统制物资进行敲诈。强行没收了大部分,连同请客送礼,花费了很多钱,复生源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同仁们建议再租赁一所房子重新开展业务。
1942年,经人介绍租赁下东前街二号(现在解放路)杜守礼(外号洋冰糖)的房子,重新整顿了业务,此时,这个买卖的铺底已经损失很大。开业以后,由于复生源过去有很好的名誉,所以,顾客还是川流不息。虽然受到便衣、特务的敲诈,但还能勉强维持。
1945年日寇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整顿工商业,各饭馆组织建立了"饮食业同业公会",选韩怀信为理事长。那时,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对各饭馆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特别是筵席捐,征收很重,就是饮食业的铺户和摊贩都要征收这个税。再加上市政府的各项摊派,特别是要兵,拨壮丁这些花费很多。另外,国民党的纸币逐日贬值,物价不断上涨,每天卖下的纸币,买不回当日的原材料,复生源茶馆又处于奄奄一息之中。
1949年经理杨德全因病死亡后,在号的人员公推韩怀信担任经理,张德为副经理,曹朴为三掌柜,继续经营这个买卖,从业人员留下十三个人了。
1949年全国解放后,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了"三反五反"运动,使工商界受到了一次很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通过三年恢复时期,复生源茶馆又一次得到了发展。在党对工商业者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感召下,在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中,这个复生源茶馆被人民政府批准了公私合营,加入了饮食服务商店。从此,这个复生源茶馆的全体人员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
资料来源:《东河文史(第4辑)》1986年11月,作者:韩怀信。
资料整理:黄翔,网名“阴山小虫”,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 会员、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