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民间故事:算死命

更新时间:2025-04-26 21:03  浏览量:4

“张半仙,您给算算,我这趟买卖能成不?”一个大腹便便的商人,手里头攥着俩银元,往摊上一拍。

张半仙眼皮子都不抬,手指头在商人手心里头比划了几下,突然一瞪眼:“您这买卖,成不成得看您能不能过了今儿晚上。”

商人一听,脸儿都绿了:“您这是啥意思?”

“天机不可泄露,您自个儿琢磨去吧。”张半仙一甩手,银元收进了兜里。

商人骂骂咧咧地走了,张半仙嘴角勾起一抹笑,心里头跟明镜儿似的。这商人昨儿个在赌场里输了底儿掉,今儿个又想来算卦翻盘,张半仙不过是个由头,让他自个儿吓唬自个儿去。

日头西斜,胡同儿里来了位穿旗袍的女子,走起路来跟飘似的,脸蛋儿白得跟纸似的。她走到张半仙摊前,轻声细语地说:“先生,能算算我的死命不?”

张半仙抬头一看,心里头“咯噔”一下。这女子身上带着股子阴气,眼神儿里透着股子哀怨,一看就不是阳间的人。可他张半仙是吃这碗饭的,不能露怯。

“姑娘,您这命,我可算不了。”张半仙故意推脱。

“先生,您就行行好,算我求您了。”女子说着,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张半仙心一软,手指头搭在女子手腕上,刚一摸,就感觉跟摸到冰块似的,凉飕飕的。他心里头一惊,知道这女子不简单。

“姑娘,您这命,不是我能算的。您还是去找别人吧。”张半仙想抽回手,可那女子却紧紧攥住不放。

“先生,您要是不算,我就不走。”女子倔得像头牛。

张半仙没法子,只好硬着头皮算。他闭上眼睛,嘴里头念念有词,手指头在虚空里比划。突然,他猛地睁开眼睛,脸色煞白。

“姑娘,您这命,今晚子时,有个劫数。”

女子一听,脸色更白了:“先生,您能救救我不?”

张半仙摇摇头:“我救不了你,我只能告诉你,今晚子时,你去城隍庙,或许能躲过一劫。”

女子千恩万谢地走了,张半仙望着她的背影,心里头直犯嘀咕。这女子到底是谁?为啥子时要去城隍庙?

夜深了,城隍庙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张半仙躲在暗处,等着那女子。子时一到,庙门突然“吱呀”一声开了,那女子走了进来。

张半仙正要跟上去,突然听见庙里头传来一阵阵鬼哭狼嚎的声音。他壮着胆子往里走,就看见那女子跪在神像前,嘴里头念念有词。再一细看,那神像居然活了过来,伸出一只干枯的手,朝那女子抓去。

张半仙吓得魂儿都快飞了,想跑却迈不动腿。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庙外头突然传来一阵铜锣声,紧接着,一群穿着道袍的人冲了进来。

“妖孽,还不快现形!”领头的是个白胡子老道,手里拿着把桃木剑,剑尖直指那神像。

神像一见老道,吓得连连后退,最后“砰”的一声,炸成了碎片。那女子也瘫倒在地,昏了过去。

老道走到张半仙跟前,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你就是那个算死命的张半仙?”

张半仙点点头,腿肚子直打颤。

“你可知你惹上了大麻烦?”老道一脸严肃。

张半仙摇摇头,又点点头,心里头像揣了只兔子似的,砰砰直跳。

“那女子是阴间的游魂,被妖孽附了身。你算出了她的劫数,却把她引到了这里,差点酿成大祸。”老道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枚铜钱,递给张半仙,“这枚铜钱能保你一时平安,但你要记住,以后别再算死命了,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张半仙接过铜钱,手心里全是汗。他望着老道的背影,心里头五味杂陈。算死命这活儿,看来真不是谁都能干的。

从那以后,张半仙金盆洗手,再也不算死命了。可那件事儿却像根刺似的,扎在他心里头,拔也拔不出来。

过了几年,张半仙在胡同儿里碰见了那个商人。商人已经落魄了,衣衫褴褛,满脸沧桑。他看见张半仙,突然跪了下来:“张半仙,您当年说的话,应验了。”

张半仙一愣,这才想起当年那事儿。商人告诉他,那天晚上他回家路上,被一伙强盗拦路抢劫,差点丢了性命。从那以后,他的生意就一落千丈,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

张半仙听着商人的哭诉,心里头不是个滋味。他掏出那枚铜钱,递给商人:“这枚铜钱能保你一时平安,但你要记住,善恶有报,天道轮回。”

商人接过铜钱,千恩万谢地走了。张半仙望着他的背影,心里头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算死命算的是命,可命里头的善恶因果,却是算不出来的。

从那以后,张半仙在胡同儿里开了个茶馆,每天跟街坊邻居们聊聊天,喝喝茶。他再也不提算死命的事儿了,可街坊们都知道,他心里头藏着个秘密。

有一天,茶馆里来了个年轻人,穿着西装革履,手里头拿着本书。他走到张半仙跟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个躬:“张先生,我是您的书迷。您当年写的那本《算死命》,我读了十几遍,受益匪浅。”

张半仙一愣,这才想起自己年轻时写过一本书,叫《算死命》。那本书里头写的,都是他当年算死命的事儿,可后来他觉得那书会害人,就把它烧了。

“你怎么知道那本书的?”张半仙一脸疑惑。

“我是从一位老道长那儿听说的。他说您当年算死命,差点惹上大祸,后来金盆洗手,开了这家茶馆。”年轻人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书,递给张半仙,“这是老道长让我给您的,说是您当年写的那本《算死命》的残卷。”

张半仙接过书,手直哆嗦。他翻开书页,看见里头写着:“算死命,算的是人心里的善恶因果。善恶有报,天道轮回,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张半仙望着书页上的字,心里头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这辈子,算是没白活。

张半仙捧着那本残卷,手直哆嗦。书页泛黄,字迹斑驳,却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勾得他心尖儿直颤。残卷上记载的,都是他年轻时算死命的事儿,可里头却多了些他从未写过的批注,字迹龙飞凤舞,透着股子仙气。

“这……这是谁写的?”张半仙瞪大了眼睛,心里头跟揣了只兔子似的,砰砰直跳。

年轻人笑了笑:“老道长说,这是位高人写的。他说您当年算死命,差点儿惹上大祸,后来金盆洗手,开了这家茶馆。那位高人看了您的书,觉得里头有些道理,就加了些批注,想让更多的人明白善恶因果的道理。”

张半仙听着年轻人的话,心里头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这辈子,算是没白活。他翻开书页,细细读着那些批注,越读越觉得有道理。批注里写着:“算死命,算的是人心里的善恶因果。善恶有报,天道轮回,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张半仙望着书页上的字,突然想起了那个穿旗袍的女子,想起了城隍庙里的奇遇,想起了老道长的话。他心里头明白,自己当年算死命,虽然惹上了大祸,可也明白了些道理。如今,这本残卷,就是上天给他的启示。

从那以后,张半仙的茶馆就热闹了起来。街坊邻居们听说他得了本奇书,都跑来凑热闹。张半仙也不藏着掖着,把残卷放在茶馆里,供大伙儿翻阅。残卷上的故事,跟说书似的,引人入胜。大伙儿听着听着,就入了迷。

有一天,茶馆里来了个陌生人。这人穿着黑衣黑裤,戴着黑墨镜,脸上跟抹了锅灰似的,看不清模样。他走到张半仙跟前,压低声音说:“张半仙,听说您得了本奇书,能让我瞅瞅不?”

张半仙一愣,心里头直犯嘀咕。这人咋这么神秘?可他还是点了点头,把残卷递了过去。黑衣人接过残卷,翻了几页,突然“啪”的一声,把残卷拍在桌上。

“张半仙,您这书,怕是惹上麻烦了。”黑衣人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枚铜钱,递给张半仙,“这枚铜钱,能保您一时平安。可您要是再留着这本书,怕是会有杀身之祸。”

张半仙接过铜钱,手心里全是汗。他望着黑衣人的背影,心里头跟揣了只兔子似的,砰砰直跳。这黑衣人到底是谁?为啥说这本书会惹上麻烦?

从那以后,张半仙的茶馆就不得安宁。每天夜里,都有黑衣人翻墙进来,想偷走那本残卷。张半仙没法子,只好把书藏在床底下,可还是被黑衣人找到了。

有一天夜里,张半仙正睡着觉,突然听见床底下传来“吱吱”的声音。他睁开眼一看,就看见一只老鼠叼着残卷的一角,正往外拽。张半仙吓得魂儿都快飞了,赶紧跳下床,想把残卷抢回来。可那老鼠却机灵得很,叼着残卷就往门外跑。

张半仙追出门外,就看见那老鼠“嗖”的一声,钻进了胡同儿里的下水道。他没法子,只好蹲在胡同儿里,等着那老鼠出来。可等了一宿,也没看见那老鼠的影儿。

突然,神像活了过来,伸出一只干枯的手,朝张半仙抓去。张半仙吓得魂儿都快飞了,想跑却迈不动腿。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庙外头突然传来一阵铜锣声,紧接着,一群穿着道袍的人冲了进来。

领头的是那个白胡子老道,他手里拿着把桃木剑,剑尖直指神像。神像一见老道,吓得连连后退,最后“砰”的一声,炸成了碎片。张半仙瘫倒在地,昏了过去。

等他醒来,就看见老道坐在床边,手里头拿着那本残卷。

“张半仙,您可知这本残卷的来历?”老道一脸严肃。

张半仙摇摇头,心里头跟揣了只兔子似的,砰砰直跳。

“这本残卷,是阴间的生死簿。上头记载的,都是阳间人的生死命运。您当年算死命,差点儿惹上大祸,后来金盆洗手,开了这家茶馆。可这本残卷,却让您再次卷入了是非之中。”

张半仙一听,脸儿都绿了:“那……那咋办?”

“您别怕,有我在呢。”老道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枚铜钱,递给张半仙,“这枚铜钱,能保您一时平安。可您要是想真正摆脱麻烦,就得把这本残卷烧了。”

张半仙接过铜钱,手心里全是汗。他望着那本残卷,心里头五味杂陈。这本残卷,可是他的命根子啊。可如今,为了保命,他只能忍痛割爱。

张半仙在茶馆里摆了个火盆,把残卷扔了进去。火苗“呼呼”地往上蹿,残卷上的字迹被烧得焦黑,最后化成了一堆灰烬。张半仙望着那堆灰烬,心里头空落落的。

从那以后,茶馆里就清净了。黑衣人再也没来过,老鼠也没再叼走过残卷。张半仙每天跟街坊邻居们聊聊天,喝喝茶,日子过得跟流水似的,平淡却踏实。

有一天,茶馆里来了个年轻人。他穿着西装革履,手里头拿着本书。他走到张半仙跟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个躬:“张先生,我是您的书迷。您当年写的那本《算死命》,我读了十几遍,受益匪浅。”

张半仙一愣,这才想起自己年轻时写过一本书,叫《算死命》。那本书里头写的,都是他当年算死命的事儿,可后来他觉得那书会害人,就把它烧了。

“你怎么知道那本书的?”张半仙一脸疑惑。

“我是从一位老道长那儿听说的。他说您当年算死命,差点惹上大祸,后来金盆洗手,开了这家茶馆。他说您这本书,虽然烧了,可里头的道理,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里头。”

张半仙听着年轻人的话,心里头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这辈子,算是没白活。他望着年轻人手里的书,突然明白了些道理。这本书,虽然烧了,可里头的善恶因果,却像种子似的,在人们心里头生根发芽。

尾声:善恶有报

张半仙在茶馆里摆了个牌子,上头写着:“善恶有报,天道轮回。”街坊邻居们看了,都连连点头。他们知道,张半仙这辈子,算是活明白了。

从那以后,茶馆里就多了个规矩。每天夜里,张半仙都会在茶馆里讲一段故事,讲的都是善恶因果的道理。街坊邻居们听着听着,就入了迷。他们知道,这些故事,虽然简单,可里头的道理,却够他们琢磨一辈子。

张半仙望着大伙儿,心里头跟吃了蜜似的,甜滋滋的。他知道,自己这辈子,算是没白活。他算了一辈子的死命,可最后才明白,真正的死命,不是算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善恶有报,天道轮回,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他张半仙,虽然是个算死命的,可也明白了些道理,够他受用一辈子。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