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卖茶的,茶颜悦色和东茅街茶馆有何大不同?
更新时间:2025-04-27 17:00 浏览量:1
这次来长沙,其实有个特殊的缘由,就是应东茅街茶馆创始人简名之邀来给这个开业仅半年就爆火出圈的品牌共创,解答他们当下在思考的问题。看过问题才知道,很多人会把他们当作新消费品牌,而他们真正想做的却是城市更新。
他们的问题是:1、运营端如何参与到 Reits或 者 Pre-Reits中 ?2、 茶馆适合進 ⼊ 什么样的城市更新物业?3、城市更新在主⼒店的引进上⽬ 前有哪些政策上的⽀ 持?
可以看出他们的身份认同是城市更新中的内容(主力店)运营商,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参与存量物业的资产管理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他们并不希望仅仅被认为是个餐饮品牌(实际上他们做的也不仅是茶馆),而是通过地方志这个特殊切入点来做在地文化的挖掘,进而成为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城市记忆重构者。
这次来长沙,有个特别的印象,就是这里的品牌运营者都特别有创意,可以无中生有把假的做成真的,可以架重就轻把严肃的历史做成鲜活的当下,可以洞悉人心把消费场景做成品牌记忆,于潜移默化之中占领消费者的心智,主动为它代言。
还有一个可能在长沙才有的现象,这里出现的新消费品牌都特别擅长做单点爆破,以“1+N”的方式实现极致套现。要么就是像茶颜悦色一样围绕一个核心商圈做密集布点,形成强迫记忆,再做全品类覆盖;要么就是像唐姑娘不姓唐一样,围绕一个街区做单IP多品类的孵化与延展,彰显IP的内核和应用场景,通过样板的集中展示完成品牌0-1的构建与输出;要么就是像云梦山海(东茅街茶馆的运营主体)一样,将自己藏在地域品牌的背后,通过在地文化的商业转化,搭建品牌矩阵,成为城市更新在地创生的提案者。
这里就可以看到,同样是卖茶,三者的商业逻辑却是截然不同。茶颜悦色的主打产品是奶茶,是典型的新消费品提供商,出品就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唐姑娘不姓唐有茶点也有咖啡,着力点却并不在单品(每个品类会找专业的人来合作)而在品牌形象,“唐”、“姑娘”以及姑娘图像中暗藏的猫(代表陪伴)就是它想向世界展示的,可以参考的对标是泡泡玛特。东茅街茶馆卖的不是茶而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以特别针对老人的产品和场景打造来形成“活着的城市记忆”的地域IP形象,以强识别度的认同感来介入城市更新,成为“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城市更新在地化的内容运营商。
不同的商业逻辑决定着不同的估值标准,茶颜悦色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用户粘度和带货能力,唐姑娘不姓唐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文创和产品开发能力,而云梦山海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在地文化把握和现金流的创造能力。什么时候,人们对茶颜悦色审美疲劳了,就是它的衰落之日;什么时候唐姑娘不姓唐失去创意了,它也就沦为平庸;什么时候云梦山海做的东西不够地道不够亲民,没了文化价值,它就是个普通二房东,剩下的只有焦虑。
所以回答一下前面有朋友问的问题“为何你这么不看好茶颜悦色?”,就因为它太有替代性而它自己还在过度透支自己的未来,早衰迹象明显,试问一个“烂大街”的品牌还是原来那个要排大队求之不得可以炫耀为社交货币的那个茶颜吗?相比而言我会更看好唐姑娘和云梦山海,但也奉劝他们坚守自己的底线,不是自己专业擅长的切忌盲目跨界,宁可慢慢沉淀,也不要过早扩张,本来可以高筑墙的事业,何必只争朝夕!